問題內容: | 理 由: 我們在近期的調查中發現,在政府投資項目的實施過程中,成本控制這一概念仍未有得到充分的重視。據不完全統計: 2003年我區已結算的4宗投資項目中,增加工程的有4宗(占已結算項目的75.0%),增加金額 1,010,766.85元(增加工程占合同金額比例21.31%)。 2004年我區已結算的87宗投資項目中,增加工程有的62宗(占已結算項目的71.26%),增加金額 57,235,084.75元(增加工程占合同金額比例15.38%)。 2005年我區已結算的271宗投資項目中,增加工程的有78宗(占已結算項目的28.78%),增加金額65,458,430.16元(增加工程占合同金額比例27.17%)。 三年合計,有增加工程的有143宗(占已結算項目的39.50%),增加金額123,704,281.76元(增加工程占合同金額比例20.03%)。 從上述數據可見,雖涉及增加工程的宗數呈下降趨勢,但增加工程總額與增加工程占合同金額比例都呈上升趨勢;增加工程的宗數、工程費增加總額以及比例都比較大。這種情況的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工程項目前期準備不足所致。有些項目由于征地拆遷問題未有解決而導致增加工程,有些項目在未有作充分調查論證的情況下出現疏漏而導致增加工程。更有甚者,個別項目在沒有完整的設計施工圖紙的情況下就進行工程招標上馬,造成工程成本難以控制。 成本控制問題,區政府相當重視,專門成立了有區長親自參與的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聯席會議(委員會),規定政府投資項目規模超10%以上或以內的處理方法。但我們認為這只是項目管理的后期控制措施。從控制效果上來看,項目的前期控制與中期控制效果將更為顯著。從所能了解到的情況顯示,政府投資項目的實施部門、使用部門、決策部門,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較為關心的是項目管理三大要素中的質量要素和工期要素,即:較為關注項目的使用功能、外型美觀、結構安全、建設工期,而在投資要素方面的關注僅限于總額的控制,沒有制定系統的成本控制措施,缺乏對投資要素進行有針對性的系統管理。 辦 法: 一、將其作為提高政府施政能力的一項措施 任何一個政府都存在資源(包括資金)的有限性與社會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各地區要在區域競爭不斷增強的新形勢、新環境下求生存、謀發展,政府對項目投資的控制水平無疑是政府施政水平的關鍵組成部分。 二、加強決策階段控制,從根本上保證投資效益 搞好前期控制對整個控制過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前期控制方面應以做好投入產出比較為重點。任何一種投資必然有其效益的期待,這種效益的高低程度經濟學上一般用投入產出比來進行量化判斷。政府投資也同樣存在這種效益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在投資方案的確定過程中,認真地進行項目的投入產出比較。 三、以設計階段控制為重點。 重點放在設計階段,是因為方案設計和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成本控制是實施過程階段的成本控制做準備的;施工圖設計確定以后,實施階段的總成本已基本成定局,即使發生了偏差,糾正為時已晚。 四、建立成本控制計劃,實行全面目標管理 在項目投資方案確定后,要制定項目成本控制計劃,將計劃的方針、任務目標和措施等逐一加以分解,提出進一步的具體要求,并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落實到執行計劃的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同時,建立考核制度使其與執行者的切身利益掛鉤。確保投資全面控制,即對投資涉及的全員控制和全過程控制。 五、完善責、權、利相結合的成本管理制度 要使成本控制措施真正發揮及時有效的作用,必須嚴格按照經濟責任制的要求,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在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使項目的實施部門、使用部門、決策部門,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都負有一定的成本控制責任,從而形成整個項目的成本控制責任網絡。實行有獎有罰,才是名實相符的項目成本控制,才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