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內容: | 理由: 廣州大學城自2004年正式開學至今已有近4年,幾年來大學城的各項配套設施也在不斷完善。但縱觀番禺區內通往大學城的公交網絡卻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規劃與設計。無論公共汽車還是地鐵,都存在著時間長站點多繞道遠的弊端,公共交通的不便利不僅造成了師生出行的不便,而且很大程度地制約了小谷圍島的經濟發展,令大學城對番禺區的輻射作用更是難以體現,在拉動番禺區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出來。 番禺區現通住大學城的公共交通有兩個途徑:一是公交車,二是地鐵。公交車僅有一條310線,從番禺汽車站開往大學城, 途經市橋、沙溪、土華、小洲便橋等地,全程需近2個小時,半小時發一趟車。大學城現有相當部分的教師居住在華南板塊的住宅小區,如星河灣、華南新城、雅居樂、華南碧桂園等樓盤,他們每天往返于番禺與大學城之間,但310線卻沒有在這些樓盤的附近設置站點,設了站點的華南新城經停車次也僅限于上午和下午有限的幾班車次,其余時間段不進入華南新城, 進入大學城后也僅經過廣州大學、華南師范大學、星海音樂學院、廣東工業大學4所大學和北亭村,乘坐公共汽車到達大學城各所學校和各村成為一個難題。乘坐地鐵前往大學城首先要由3號線至客村站,轉2號線到萬盛圍站,再轉4號線才能到達大學城,繞一大圈耗時1個小時,且大學城僅有2個地鐵站,到大學城后還需再轉公交線才能到達各校或各村,環島公交線路381路又是15-20分鐘才有一趟。這樣時間長站點多繞遠道的公交網絡,令很多番禺市民和大學城內的師生相止步, 令廣大師生和人民群眾的交往很不方便,交通問題不順暢,小谷圍島的經濟商圈難以形成, 15萬學生和幾萬教職工后勤服務人員的消費絕大部分涌向海珠區天河區。甚至已經搬到華南板塊居住的教師又搬回了廣州市老城區居住,因為老城區到大學城的交通比番禺區還要便利。自大學城拆遷之后,小谷圍島有5000多村民遷到新造鎮谷圍新村居住,他們的戶籍管理、村務管理等仍屬于小谷圍街道,日常工作、生活都需要頻繁往來于新造鎮與小谷圍街之間,現在他們以渡輪為主要交通工具,村民多數從新造鎮開摩托車過渡,但大學城內的交通主干線中環路是禁摩的,村民從市橋經新造鎮到大學城極不方便。因此, 我們建議盡快完善番禺區到大學城的公交體系, 為師生提供一個便利的出行環境,為拉動番禺城區的經濟搭線, 在番禺區和大學城之間形成一個合理的快捷的便民的交通網絡。 辦法: 一、開通310線路快線和加密班次。從番禺汽車站途經市橋直到南村鎮、途經華南碧桂園、廣地花園、星河灣、雅居樂、華南新城、經南大高速路口上南沙港快速進入大學城,減少中間的經停站, 縮短時間進入大學城后圍繞中環路一圈,每間大學設一個站點。在南大高速路口未打通之前,經七星崗上南沙快速進入大學城,這樣從番禺城區到大學城的時間就可以大為縮短。加密班次至10-15分鐘一班,減少侯車時間,提高服務質量。 二、延長市橋到新造鎮公交線至大學城。從市橋到新造鎮的公交車到新造鎮后,通過渡輪延長到大學城內,繞外環路一圈,在每個學校和各村設置站點,充分發揮大學城對新造鎮的輻射作用,成為一個連通番禺城區、大學城、新造鎮、化龍鎮的紐帶。 |
問題答復: | 小谷圍街地方組: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案第72號《關于盡快完善番禺城區至廣州大學城公交線路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310線途經站點、加密班次問題 廣州大學城建成使用后,廣州市二汽番禺分公司開通了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總站至番禺汽車客運站310公交線。線路主要途經:番禺汽車客運站、交通大廈站、星海公園站、番禺賓館站、市橋汽車站、珠坑站、龍美站、節能科技園、里仁洞、華南碧桂園、萬博中心、塘西路口、廣地花園、星河灣、沙溪村、沙溪商業城、土華站、小州站、瀛州公園站、西五路、中部樞紐站、廣大站、廣大生活區、廣大公寓站、廣美生活區站、中環西路站、廣工站、中五路站、廣工正門站、大學城(廣工) -1- 總站。線路途經站點已包含了華南碧桂園、廣地花園和星河灣站。同時,為解決華南新城居民往來大學城的出行問題,廣州市二汽番禺分公司根據華南新城業主的出行需求,已開通華南新城至大學城線,星期一至五每日發班20班次,星期六、日、法定節日和大學城師生放假每日發班6班次。另外,雅居樂花園已開通了雅居樂至大學城樓巴專線,每日發班5班次。所以不存在星河灣、華南新城、雅居樂、華南碧桂園等樓盤沒車途經大學城的情況。 310公交線(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總站至番禺汽車客運站)共投入運力10臺,發班時間6:00 —20:30(番禺汽車客運站發班),7:00—22:00(大學城廣工總站發班),每15至20分鐘一班,單程行車時間約70分鐘。但由于途中道路阻塞或相鄰班次車輛速度差異等原因,造成個別班次到達中途站點的間隔時間長,屬客觀原因。 二、延長市橋至新造鎮公交線至大學城和開通310快線問題 由于受道路條件制約,新造至大學城無道路通行,暫不具備開通新造鎮至大學城直達公交線的條件,目前新造鎮至大學城的交通主要靠輪渡解決。 廣州大學城按行政區域劃分屬于番禺區,但根據《廣州市 公共汽車電車客運管理條例》第五條的規定,大學城內公交線 -2- 網規劃、公交站場和配套設施的建設、公共交通管理和監督均由廣州市交通委員會負責,區一級交通主管部門只負責大學城內公交日常管理及運政執法工作,無權對大學城公交線路進行規劃和實施調整。2008年4月16日,張廣寧市長到大學城調研并召開會議,會議明確“由市交委負責,進一步完善廣州大學城的公交線網建設,為教師、學生、村民的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服務”(穗市長會紀[2008]11號)。我局將會及時把大學城公共交通存在的問題積極向廣州市交委反映,力求進一步完善廣州大學城的公交線網,為教師、學生、村民的出行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公共交通服務。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道路運輸行業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