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民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案第13號《關于解決民營企業人才短缺的建議》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引導我區人才結構優化的問題 我區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對人才結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區人事人才部門想方設法,努力為區內各類企業引進各類人才:一是及時為企業引進各類現職人才或高校應屆畢業生,平均每年辦理本科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職稱的各類人才2000以上(含應屆畢業生)。二是針對企業需要舉辦各類型專場人才招聘會。平均每年舉辦現場招聘會超100場,參加招聘的單位近1萬個,提供職位約7萬個;求職人數超10萬人。除了開展現場招聘會外,還逐步推出網上招聘業務,為企業和人才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平臺。三是精心策劃組織番禺區內各行業的企業到省內外高校參加畢業生供需見面會,每年至少組織2條線路赴省外高校招聘高校應屆畢業生,或根據企業需求,派專人協助招聘單位到省內外高校進行個性化招聘服務,展示番禺地區良好的就業和創業的社會環境,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來番禺發展。四是發揮區留學人員服務管理中心和金雁海外人員服務中心的作用,積極引導吸納海外各類人才到番禺創業。 二、關于培養適合我區經濟發展的本地專業技術人才的問題 區人事人才部門在積極引導優化我區人才結構的同時,加大力度整合資源,促進企業與本地高校的交流。一方面,爭取在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設立模具市級繼續教育基地,支持高校培養企業所需的本地專業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區人才培訓基地努力為社會各類人才創建提升自我的學習平臺,與華南師范大學、廣州大學、廣東技術師范學院保持良好合作關系,開展學歷班培訓,開設行政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物流管理、會計、計算機、工商管理、英語等多個專業的大專、本科學歷培訓班和遠程網絡教育培訓班,已有近2000人順利畢業。 你建議中提到的“支持高校培養企業所需的本地專業技術人才,對此類專業的教學研究費用和報考此類專業的學生實施財政補貼。同時,鼓勵高校到企業建立科研和實習基地,促進雙方的發展。”由于牽涉到公共財政支付問題,我們將建議有關職能部門一起就此問題開展調研。 三、關于完善人才再培訓的問題 區人事人才部門近年的人才再培訓工作力度不斷加大。除了爭取上級在區內設立2個市級繼續教育基地和9個市級繼續教育點,開展多種專業技術人員公修課和專業課的培訓外,還與專業性和行業性協會開展專業證書認證培訓,并根據企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企事業單位的各類培訓方案,送教到企業,實現個性化培訓,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動力。與此同時,開設高層次和專業性論壇,如時代光華大講堂、清華大學培訓班、浙江大學培訓班、高層次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論壇等,為各類企業人才搭建經驗交流和相互學習的平臺。 四、關于給予人才政策優惠的問題 (一)目前,我區對人才政策優惠措施有:一是建立企事業單位在崗高、中級人才定期體檢制度,每兩年進行一次。與企業單位簽訂兩年以上工作合同,經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鑒證的高、中級職稱,國民教育序列碩士以上學位人員,體檢費用由區財政支付。這項工作自2001年鋪開至今,累計1895人次高級人才接受了由區財政支付的體檢。二是對在番禺區內工作的具有博士學位或副高以上專業技術資格的人員,實行長期免費人事代理服務;具有中級專業技術資格、中級執業資格、國民教育序列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條件之一的人員,實行五年免費人事代理服務;對具有學士學位在番禺區的回國創業的海外留學人員,實行二年免費人事代理服務。 (二)關于你建議中提到“對于非本區戶口的專業技術人才,放寬戶籍制度的限制,讓他們能落戶番禺”的問題。 番禺撤市設區的過渡期結束后,人才引進條件要根據廣州市政府《印發關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調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見的通知》(穗府〔2003〕72號)的有關規定執行。穗府〔2003〕72號文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對人才的年齡要求較嚴,如:本科學歷的年齡須在35周歲以下,副高職稱的年齡須在40周歲以下;二是對本科及以下學歷人才的調動,要求夫妻雙方同時符合條件;三是對學歷的要求是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則不符合人口準入基本條件。 只有廣州市有關職能部門對人口準入條件進行調整,我區才可以按照新標準引進外地人才。近年來,區人事局通過各種途徑,積極建議廣州市政府修改穗府〔2003〕72號文,適當放寬廣州市人口準入條件,降低引進外地人才的門檻。 非常感謝你對我區人才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