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偉強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案第20號《建議我區建立健全手機短信預警機制》收悉,我辦對此提案高度重視,迅速協調有關單位進行調查研究?,F綜合區委宣傳部、區信息辦、區氣象局、區交通局、區民政局、區公安分局、廣東移動番禺分公司、中國聯通番禺分公司、中國電信番禺分公司等協辦單位的意見,答復如下: 一、建立健全手機短信預警機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區地處華南沿海,臺風、暴雨、雷電、洪澇、風暴潮等自然災害頻繁發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模式的轉型,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公共安全形勢壓力較大。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前后,如何快速有效傳遞信息,是成功處置突發事件的關鍵環節。建立健全應急信息預警機制,通過手機短信傳達突發事件預警信息,具有靈活、快捷、廣泛的特點,是降低突發事件損失,提高防災減災能力的有效辦法。在我區建立健全手機短信預警機制十分必要。 二、我區手機短信預警機制的現狀及問題 我區對手機短信預警機制的建設工作是重視的,很多單位也有比較成功的實踐和經驗。2001年,區氣象部門建成了氣象手機短信平臺,向區領導發送突發災害性天氣預報、實況、預警信號、防御指引等氣象預警信息,并根據需要不斷擴大發送的范圍,2006年全年發出天氣預報、預警手機短信14.05萬條、2007年73.9萬條、2008年1-10月份80萬條。同時,社會人士也可通過定制而獲得氣象手機短信預警信息。另外,我區各鎮(街)和大部分機關事業單位都建有自已的手機短信系統,能向自身系統內部發送手機短信預警信息。在防御臺風“鸚鵡”期間,區海洋與漁業局用手機短信向全區漁民發送臺風預警以及回港避風的防臺信息,使全區在冊的1436艘漁船全部回港避風或就近靠港避風。 我區手機短信預警機制也存在許多問題和困難。一是資源還比較分散,沒有形成全區統一的權威的短信平臺和發布渠道。二是小區短信、小區廣播等基于特定區域人群的分區短信預警系統,由于運營商在設備投入上還未完全到位,暫時還不具備開通條件。三是我區幾大運營公司均屬廣州分支機構,在權限上受到一定制約,向全區客戶發送信息需要向上級公司申請后才能發布,在時間上受到很大限制。等等。 三、綜合調研,建立區應急指揮平臺體系 針對我區建立健全手機短信預警機制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我辦領導高度重視,多次召開工作會議進行研究,同時結合我區正在加快推進應急平臺體系建設的時機,提出了在區應急平臺體系建設中一并考慮手機短信預警機制建設問題的工作思路。近期,區應急辦、區信息辦和中國安防技術有限公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采用實地調研和集中座談相結合的方式,對區氣象局、區民政局、區科技局、中國移動番禺分公司等52個單位就應急平臺體系和手機短信預警機制建設的有關情況進行了調研。目前,已擬寫了調研情況報告初稿和建立起區應急指揮平臺體系框架,擬進一步爭取移動、聯通、電信等各大運營商的支持,建立起集預測預警(手機短信預警)、信息報送、綜合研判、輔助決策、指揮調度、異地會商和總結評估等功能齊全的應急指揮平臺。通過區應急指揮平臺以區政府或區應急辦的名義用手機短信的形式向公眾發送突發事件的預警信息,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全面提升我區防災減災的能力。根據省、市的統一部署,到2009年底,我區基本完成應急平臺建設任務,并實現與省、市應急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應急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辦會全力以赴,積極工作,不斷建立健全手機短信預警機制,不斷提升我區防災減災的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歡迎您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