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修榮委員: 你提出的《推動我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我區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立足于本地區域經濟建設的需要,我區堅持以職業教育的“市場化、社會化、專業化”為發展方向,積極構建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的現代中等職業教育體系。目前,全區共有中等職業技術學校9所,其中公辦5所,民辦4所;在校學生12281人,教職工692人,師生比為1:18。全區9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中,有國家級重點職校2所,省級重點職校1所,省級以上重點職校在校生數7218人,占全區中等職校在校學生總數的59%。 區委區政府不斷投入資金,改善公辦中等職校的辦學條件,例如:2002-2006年間,區財政投入約4244萬元用于番禺區工貿職業技術學校學生宿舍樓、運動場、圖書館的建設,2004-2006年投入約851萬用于鐘村職業技術學校體育館、學生宿舍建設等。同時區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的資金,扶持民辦職業學校不斷完善設施設備,這些舉措都充分體現了政府主導的原則。 我區已初步形成了以中等職業學校為主體,鎮村成人學校及其他職業技術培訓機構為輔助的中等職業教育網絡。區內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基本滿足初中畢業生入讀,成人教育學校又有效補充了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培訓,相應承擔農村勞動力、富余勞動力和其他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術培訓和崗位培訓以及成人學歷教育等工作。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開設的專業共28個,專業的設置基本能滿足目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二、加大工作力度,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加快發展 雖然我區中等職業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著如您在提案中提出的“中職教育管理體制和結構體系不順……產學研結合不緊密......教師隊伍建設不能滿足專業發展的要求”等不容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隨著我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農村富余勞動力通過接受職業技術教育培訓實現向城鎮就業轉移,城鎮失業人員、退役士兵和進城務工農民也需要通過職業技術教育培訓來提升就業能力,為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現。為此,區教育局把“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創新職成一體的教育辦學模式”作為解放思想,破解難題的其中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分管教育的張力仁副區長親自率領教育系統破解難題小組成員分別到區內各公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和區外教育部門進行專項調研,對我區中職教育發展作進一步的規劃,破解發展難題,促進中職教育健康持續發展。 (一)統籌調整學校布局,整合職業教育資源。 今后我區將進一步調整教育布局,優化結構,在資源配置上適當向中等職業教育傾斜,積極發揮政府投資優勢,一是加大對公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投入,擴大辦學規模;二是對部分受場地及規模限制,難于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辦學效益不顯著的中等職業學校,將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其進行學校撤并、整合,使我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布局更趨合理。 根據《廣州市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總體規劃》中提出的“結合我市產業發展需要,培育以高等職業院校為龍頭,以企業集團為依托、由相關職業院校聯合組成的職業技術教育集團”精神,利用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的資源,試行高等、中等職業教育合作辦學,選擇1-2所中職學校和番禺職業技術學院聯合開展5年制(3+2)對口招生專業試點,架設高等、中等職業教育之間的發展橋梁,打通阻礙職業技術教育發展的“瓶頸”。 (二)暢通經費渠道,提高中職學校的自我籌資能力。 一方面,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對政府投入資金的管理,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充分發揮其在職業教育發展的保障作用。同時,在現行體制下,需要進一步激活中職學校的辦學活力,給各公辦職業技術學校“松綁”,使其在經費使用上有一定的靈活度。此外,鼓勵我區中等職業學校通過與省外經濟欠發達地區采取多種形式聯合舉辦職業教育,積極面向市場,通過適當擴大招收外地生、開拓培訓市場、合作辦學、爭取社會捐資、創辦實業等途徑,廣開籌資渠道,增強各中等職業學校自我籌資能力,保障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效運行。 (三)優化專業設置,加強實訓基地建設。 根據我區的經濟結構調整專業,以公辦職業技術學校為主導,合理規劃、指導和調整區內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專業設置。對學生就業情況不理想,企業歡迎度低的專業進行撤銷。保留和重點發展面向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的拳頭專業,尤其是數控加工技術、計算機應用與軟件服務、通信技術、電子電工技術、電子商務、汽車應用與維修、紡織服裝、旅游服務與管理、現代農業技術等符合我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專業。擬將新造職校的動漫美術服裝設計專業、商務英語專業,嶺東職校的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幼兒教育專業,鐘村職校的機電與數控專業打造成為區域內有影響力的省級重點建設專業。同時加大力度統籌區內中等職業教育資源,提高設備使用率和效益。區工貿職校、新造職校、鐘村職現在都建有實訓中心。為此,我區將重點投入建設好2個面向全區中職教育并提供職教科研、技能培訓、技能鑒定一體化的實訓中心,提高資源利用率,切實加強職校技能培訓。 (四)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整體水平。 調動在職教師參加學歷進修和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要求專業教師獲得工程師以上工程專業技術資格或技師以上國家職業資格,同時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暢通人才準入渠道,從而吸引企事業單位工程技術人員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員到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完善并落實職業技術培訓補貼政策,實現政府購買職業技術教育成果的突破。 同時,加強校企交流與合作,實現產學結合是推動我區中等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今后我區將積極推動校企協作平臺的建立,支持和鼓勵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到中等職校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有效指導學校教學和實訓,并為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師提供到生產第一線學習的機會和學生實習的場所,建立工學結合的職工教育和培訓體系,完善職工在崗和轉崗培訓制度,培養出真正符合我區用人市場需要的人才。 (五)繼續加大對中職學生的資助力度。 多年來,我區采取多種措施,對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進行資助。除認真貫徹落實“中等職業學校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政策之外,還實行了諸如對就讀民辦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番禺籍學生撥助補貼,開展新成長農村勞動力培訓,參加培訓計劃的農村戶籍在校生,全部由政府出資,免費培訓考證等等一系列措施,加強對就讀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資助,以期提高初中畢業生報考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積極性。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中等職業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