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南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案第2號《把我區的花卉產業做大做強大有可為》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市型農業發展的不斷深入,我區花卉產業發展迅猛。2008年,我區花卉種植面積達6.8萬畝,占全區農作物種植面積的25%,總產值10億元,有花卉企業50個,花農3548戶,從業人員11278人,形成了全國知名的蔭生觀葉植物生產區和一批大型專業企業。在區委、區政府和有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下,花卉業已成為我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對提高我區農業產值、增加農民收入、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您在提案提出的四點辦法或建議,我們已在不斷加強促進和落實。至于“可把市橋西麗橋邊的南郊花木市場開辟成花木魚鳥大型綜合市場”的建議,因該地塊已與外商合作建設大型商貿項目,已不可能用于建設花木魚鳥大型綜合市場。 建設花卉交易市場,可進一步推動我區花卉產業發展,促進花卉品種集聚,加快商品流通,提升花卉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但是,制約我區建設市場的不利因素也不少,主要表現為:1、市場底蘊不夠深。我區花卉產業近年雖發展較快,但發展歷史不算悠久,與順德的陳村、芳村相差較遠。2、離周邊花卉市場距離較近,存在很強市場競爭。我區周邊花卉市場有順德陳村的花卉世界、芳村的花卉博覽園,還有南海、花都近年都建設花卉市場,從我區蔭生觀葉植物主產區化龍至各地市場一小時可到達。3、花卉種類不夠豐富,品種相對單一,主要以觀葉花卉為主。4、區外已建花卉市場大多不算成功。 對此,我們認為建設新的市場要做好幾方面工作:1、要作細致的市場調查及詳盡的項目可行性分析,明確投資主體和建設目標。吸取周邊花卉市場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教訓。 2、市場建設要總體規劃、分步實施,產地市場或交易市場的定位要準確,由投資主體根據市場形勢和當地實際遵循市場規律合理選址建設。 林燕南委員,非常感謝您對我區花卉產業發展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