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英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提案第7號《標本兼治,打造水清景美的嶺南水鄉》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流動人口日益增加,排入河涌的生活污水不斷增加,而群眾總體的環境保護、衛生意識仍較為薄弱,導致在舊城區、新發展區的環境衛生質量下降,在一些小河涌確實存在“衛生死角”。由于河涌未能全面截污,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不斷排入,各企業廠房等為求降低成本,減少對工業廢水處理投入,經常未經處理后直接排入河涌,造成水體嚴重污染。 針對上述情況,我區已制定并公布了番禺區河涌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計劃從2007年至2017年用10年左右的時間,按照“堤固、水清、岸綠、面潔、景美”的要求,以市橋河水系、廣州鐵路新客站周邊河涌、亞運村周邊河涌、礪江河水系、大崗—潭洲瀝水系綜合整治為重點,對全區的一類、二類、三類河涌進行全面整治。 河涌綜合整治是一個長期逐步的過程,涉及截污、清淤、調水、保潔、污水處理等工程,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全區河涌的全面整治。區相關部門將通力合作,扎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每年安排資金落實河涌清淤計劃。2007年區財政已安排1000萬元,2008年安排了2500萬元,由區水利局按計劃負責河涌的清淤工作。小河涌,三類河涌的清淤工作由各鎮街負責。 二、完善污水處理系統,做好市政截污工程。隨著正在開展的全區污水處理廠及污水系統管網工程的逐步建設,全面實現采用雨污分流制的排水體制,可有效改善河涌水質。在污水系統管網工程的河涌截污工程中,將河涌截污與河涌整治結合起來,同步實施,提升河涌綜合整治的實效。 目前,我區污水治理總體規劃編制完成,通過了廣州市污水治理專家委員會的評審,納入廣州市污水治理規劃綱要修編之中,成為指導我區污水治理工作的基本依據和基礎。全區各鎮(街)已完成污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各污水治理系統工程已大部分完成項目建議書報批、環評、用地規劃選址等工作。正動工的污水處理系統有前鋒凈水廠二期、大崗、化龍、中部污水廠。大石、鐘村污水管網工程近期開工,東涌、欖核、鐘村污水廠正在落實用地和設計。 三、各鎮(街)及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執法管理力度,加大對環境違法企業巡查和處罰的執法力度。2007年區環保局出動執法人員5702次(其中專項執法行動出動2090人次),檢查區內重點排污單位653廠次(不含專項行動),2007年全區共查處264家環境違法企業。 針對小河涌的巡查,要求各村村委也采取相應措施,發現向河涌拋棄垃圾的及時制止,并及時反應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河涌受到污染。 四、加大河涌保潔的宣傳工作。河涌整治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協調難度大。我區將通過番禺電視臺、電臺,番禺日報等新聞媒體及走訪、進校、戶外宣傳等各種形式,向廣大市民宣傳河涌治理這項改善生活環境的民心工程,使全社會普遍關心、支持、理解。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市政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