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升等代表: 您們提出的區十五屆人大四次會議代表建議第1號《關于加快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盡快關閉火燒崗垃圾填埋場的議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我區生活垃圾處理基本情況 隨著我區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人口的急劇增長,生活垃圾也隨著持續大量增加。目前,全區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已達到1900多噸/日。主要處理設施有火燒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日處理約700噸)和各鎮街原有簡易小型垃圾堆填場近18個、簡易垃圾焚燒爐6個(日處理約1200多噸)。 二、關閉簡易垃圾處理場、擴容火燒崗衛生填埋場 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區各鎮垃圾收運和處置均是獨自管理的,區內缺乏統一規劃和綜合管理。同時,這些小型垃圾堆填場和簡易焚燒爐由于缺乏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及不規范的運作,對大氣和周圍水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因此,這些簡易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嚴重影響了我區的可持續發展,也不可能承擔我區新增的城市建設區域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重任。根據區政府的統籌安排及我區環境治理的需要,在近幾年內,將逐步關閉區內現有的簡易小型垃圾堆填場及簡易焚燒爐,以減少對區內的大氣及水環境造成的污染。目前,已關閉了南村、大石兩個簡易垃圾處理場,垃圾統一運往火燒崗生活垃圾填埋進行處理。 火燒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是目前我區唯一一個經衛生處理、符合環保要求的生活垃圾填埋場,現主要收集處理市橋中心城區、大學城、大石、洛浦、南村、大崗、石樓等鎮(街)的生活垃圾。按照《番禺區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規劃》,我區將在近期內建設一個日處理2000噸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廠,但在該廠建成之前,解決我區現階段生活垃圾的出路是一個緊迫而嚴峻的問題。為統籌解決我區現階段生活垃圾的處理問題,去年經區政府同意實施的火燒崗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已于今年6月底完工,目前該場的日處理量已達700多噸,預計該場將在2011年前填滿封場。 去年初,由于場內滲漏液導流管道堵塞,需開挖已堆填的生活垃圾進行維修,且氣候條件和運營商處理措施不及時等原因,的確存在臭味污染周邊環境的現象,給周邊群眾帶來很大的困擾。為解決火燒崗垃圾填埋場臭味擾民的問題,去年以來,區市政園林管理局加強了對垃圾場運營商的管理,要求運營商規范填埋。同時,采取減少填埋作業面、增加生物除臭、購置HDPE膜作臨時轉場覆蓋、對舊場進行覆土復綠等措施,將垃圾臭味對周邊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小。 三、加快推進焚燒發電廠建設及存在的困難 目前,番禺區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填埋方式處置,約占垃圾處理量的80~85%,場址分散,選址不規范,除火燒崗衛生填埋場外,大部分沒有防滲漏措施和滲漏液處理設施;簡易焚燒處理設施分散、規模小,焚燒系統和煙氣凈化系統遠未達規范要求,制約了我區的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工程項目是非常必要的。 根據《番禺區生活垃圾處理系統規劃》,早在2004年區市政園林局就已開始著手選址籌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但由于規劃用地等問題一直未得到落實。去年,經過多方努力已完成項目的規劃選址,項目建議書也已獲市發改委批復,該廠的日處理能力為2000噸。為推進該項目的建設,去年區市政園林局已通過招標確定項目建設的咨詢單位,項目BOT招標文件、環評大綱也已編制完成,現正推進項目環評、征地拆遷及BOT招標等工作。 由于項目地塊涉及一般耕地及林地,按現時的用地政策,需調整土地利用規劃和落實建設用地指標,征地拆遷難度相當大,且手續繁瑣,近期內難以解決。針對上述困難,區相關部門正積極向上級國土部門申請,推進“土規”的調整,以加快落實征地拆遷等工作,爭取早日建成投入運作,促進我區生活垃圾處理系統現代化,改善我區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為我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非常感謝您們對我區市政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