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波委員: 您好!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第94號《關于進一步推進市民素質工程建設,迎亞運盛事的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為提高群眾對“亞運”和“創文”工作的知曉率、支持率、滿意率,樹立“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的意識,我區開展了鋪天蓋地的宣傳教育活動,升溫新聞宣傳、公益宣傳、社會宣傳:中央省市媒體報道我區創建和迎亞運新聞300多條,區“一報兩臺”做到天天有專題、有聲音、有圖像,并加強輿論監督;發布創文和迎亞運公益廣告2萬多幅共54萬多平方米、印發海報200多萬張;開展了“十萬八進”系列宣傳活動。“十萬八進”是:十萬干群表決心,十萬群眾唱文明,十萬帖子進視屏,十萬冊子進社區(市場),十萬義工進馬路,十萬標語進城區,十萬小信使進家庭,十萬“友情”進農村,十萬提示卡進企業,十萬專刊進機關。充分利用簡報、手機短信、電子顯示屏、海報、宣傳欄、流動宣傳車、網絡宣傳、紙杯、環保袋、有獎問答、調查問卷等形式宣傳創建工作,營造了全民皆知、全民動員、全民參與、全民支持的良好氛圍,受到上級和群眾好評。 同時我們也看到,由于番禺是一個上百萬人口的新城區,目前城市基礎設施薄弱,外來人口和農村人口數量眾多,人口的文明素質參差不齊,整體文明程度不盡人意,我們還需要下大力氣,為進一步提高市民素質,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做大量的工作。下面向您介紹一下我區近兩年為迎亞運、提高市民素質所做的幾項工作: 一是深入開展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活動,把文明禮儀宣傳教育活動作為推進亞運行動的工作。通過普及禮儀知識,首先要讓大家知道應該做什么,什么是對的,讓大家知道這些。解決“知”的問題,才能解決“行”的問題。普及知識,制定完善各行業、各種情景下的禮儀規范。然后扎扎實實引導、組織開展禮儀實踐,這樣持續抓二三年,緊抓不放,這樣在2010年亞運會期間,能夠向世界展示中國作為禮儀之邦的形象。 二是抓輿論宣傳帶動。區廣播電視臺、番禺日報、星海故鄉網創辦“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專題節目(欄目),結合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將市民不文明行為曝光,以輿論監督促市民文明素質的提高。 三是抓“文明新風”推動。在我區市民中開展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崇尚科教、計劃生育、勤儉節約、熱心公益、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環境衛生、移風易俗等“文明新風”宣傳、評比、表彰活動。今年全區開展評選文明標兵、文明家庭及第四屆廣州市道德模范評選活動。區發出了向道德模范學習的號召,廣大干部群眾以身邊的楷模為學習榜樣,興起了學模范的熱潮。 四是抓學校家庭聯動。該線緊緊抓住學校、家庭、社會三個環節,構建“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網絡。同時,著眼于文明行為習慣,堅持不懈的開展“文明禮儀伴我行”活動,加強禮儀教育,使道德教育、文明禮儀教育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培養合格的亞運志愿者。在全區各中小學設立了法制副校長,開設法制教育課程,建立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舉行家庭教育經驗交流座談會。各中小學校成立“義工服務隊”,開展“愛心助殘”、“告別網吧、奮發學習” 和“遠離毒品、珍愛生命”宣誓簽名等主題活動。在各中小學生中開展“小手牽大手”、“文明情景劇賽”、“文明小信使”等活動,對學生并通過學生對家長進行迎亞運和文明行為教育。 五是探索、拓展來番禺務工人員的文明教育途徑。充分發揮區文明辦、創建辦、外管辦、工會、勞動局、外來工團組織的積極作用,通過社會宣傳、文明行為和文明禮儀宣講、文明外來工評比等活動在外來務工人員中開展“爭當文明市民”、“外來工文明家庭評選” 等宣傳教育活動,舉辦“為番禺做貢獻,為家鄉添光彩”演講活動,百場好電影放映活動,百個閱覽室興建活動,我們這些活動也是針對來番禺務工人員業余生活比較貧乏,缺少文化娛樂的設施,包括缺少書籍報刊等等。通過開展這些活動,建立通向外來工的教育渠道,使得來番禺務工人員真正能夠與番禺的文明同行。通過加強對來番禺務工人員宣傳教育,提高廣大來番禺建設者的文明素質。 六是豐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活動。以“迎亞運、創文明城市”為主旋律,堅持以建設首善之區,迎亞運,創建文明社區等創建工作,利用“創文”的測評指標體系,不斷創新深化文明城市的創建工作內容形式和手段,形成齊抓共管全面發展的良好態勢。著力解決番禺城市建設、環境衛生、治安、交通出行、機關作風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我區的文明水平。 非常感謝您,感謝您對迎亞運及對提高市民素質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一處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祝您工作愉快、家庭幸福! 中共廣州市番禺區委宣傳部 2009年6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