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石樓鎮大嶺村距離亞運村約3公里,人口(包括外來暫住人口)約5000人,全村面積約3.5平方公里。大嶺村歷史悠久,早在南宋初期,己成繁榮的村落。800多年來孕育了璀璨的文化,現存古建筑、蠔殼墻等眾多文化古跡,蘊含獨特的文化資源,并因出了1名探花、34名進士、53名舉人和100多名九品以上的官員而聞名。2007年,大嶺村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村內有古老的長條麻石鋪成的街道20多條,民居多為單家獨戶的珠三角農村民居建筑;村里有480多年歷史的“顯宗祠”,內有保存較完好的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和灰雕藝術品群;有大魁閣塔、龍津橋、玉石橋、貞壽之門、姑婆廟、菩山第一泉、永思堂、柳源堂等具有嶺南特色的古建筑;尚存有上百年歷史的鑊耳屋10多間。這些具有傳統歷史文化的主體建筑大致完好,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人文景觀價值。 幾年來,有關部門為保護該古村落,做了大量工作。請專家規劃,撥出修葺專款,古建筑維修整理工作正展開,但進展緩慢。如果作為“鄉村旅游”景點或亞運期間供賓客參觀旅游的景點,無論是硬件或軟件上還存在不少問題: 1、村民(包括外來暫住人員)文明意識不強,全村衛生狀況較差、凌亂。 2、還有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排入玉帶河,該河水水質仍發黑、污泥多,水很淺,還見垃圾飄浮。 3、新建筑與古建筑不協調,特別是“大魁閣塔”周圍附近,橋頭菩玉路66號的摩托車修理檔、60號的橋頭飯店之類嚴重影響了中心景點的品位。 辦法: 盡快把大嶺村建成“鄉村旅游點”,形成“亞運村——蓮花山——海鷗島——大嶺村”的生態旅游帶。 1、政府要加大對該村的建設費用投入,實現依法管理和依法保護,不斷完善大嶺村的分期修葺計劃,列出可操作的時間表,探索保護古村落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途徑,把中心景點“大魁閣塔”、玉帶河、顯宗祠周邊的新建筑和商鋪拆掉,保持統一風格。 2、村應制定村容衛生規定,嚴禁違章建筑。經常對村民(包括暫住人員)進行文明教育,使他們遵守環境衛生規定,遵守社會公德。 3、完善科學規劃和管理,增添交通、安全、消防、排污設施。 (1)保護修復原有的麻石路面,取代水泥路面。 (2)疏通環村的玉帶河,鋪設專用排污管道,截流原村的排污渠,嚴禁污水垃圾進入河道,恢復原來的清水河涌,復原小橋流水人家的自然景觀。同時,在河邊種上柳樹、香蕉、木瓜、荔枝等嶺南水果,展現“一河兩岸”的文化景觀。 (3)把全村架空的各種電線網絡全部理入地下,恢復原有的空間布局,再現嶺南水鄉美景。 (4)請專業人員規劃,設計安裝消防設施,保證古建筑的防火安全。 4、在村開展征集歷史文物實物活動。 5、逐步建設配套的旅游接待設施,如村外大型停車場、旅游小商品店、公廁以及周邊的路網建設。 6、加強對“名村”的宣傳。通過印制小冊子,印制文物精品圖書,舉辦攝影比賽、推介會等方式,通過宣傳大嶺村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古村落的閃光點,提高大嶺村的知名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