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番禺總支: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第62號《關于亞運供給食品安全保障的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廣州2010年亞運會是一件全國矚目的大事,番禺區作為2010廣州亞運村及亞運會場館的選址地,承載著廣州市作為2010亞運會東道主的光榮使命。為進一步做好亞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確保廣州2010亞運會成功舉辦,我區及早謀劃,不斷創新和完善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切實加強食品市場監管,采取多項措施落實亞運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務。 一、基本情況 總體情況:全區總面積786.15平方公里,下轄18個鎮街,247個行政村,86個居委。常住人口151.42萬,其中戶籍人口98.92萬。 食品行業情況:國家級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區3個,省級示范區1個,市級示范區7個。擁有無公害農產品44個,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134個,面積9180.75公頃,其中蔬菜、水果基地81個,面積7117.45公頃;水產品生產基地38個,面積2063.3公頃;畜牧產品生產基地15個,年產生豬4.6萬頭、三鳥623萬羽。食品生產加工企業259家,其中名牌企業4家,A類企業44家,B類企業173家,C類企業38家。食品經營企業8305家,其中超市146家,食雜店8159家。餐飲單位5357家,集體食堂698家。 食品安全監管職能分工情況:食品安全實施分段環節監管,初級農產品種養殖、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流通、餐飲消費四大環節分別由農業、質監、工商、衛生等部門按各自職能范圍進行監管。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部署保障計劃。 為做好廣州2010亞運城市行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我區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為組長,由區公安、經貿、農業、質監、工商、衛生、食品藥品監管、檢驗檢疫等12個職能部門組成的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保障工作的組織、協調、推進和落實。制定了我區2010亞運城市行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明確工作目標、保障區域和對象、部門職責分工以及實施步驟等詳細安排,分階段推進各項保障任務。定期召開部門聯席協調會,不斷研討和修改完善亞運食品安全保障方案,調整方式方法和工作重點,確保亞運會期間食品質量安全。 (二)突出四個重點,落實保障任務。 針對食品安全實施分段環節監管的特點,我區著重從農產品種養殖、食品生產加工、食品流通和餐飲消費等四大環節入手,強化環節監管,落實保障措施,提高亞運會食品安全水平。一是強化農產品種養殖環節保障。準確掌握供亞運會期間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農產品生產、銷售品種和銷售數量情況,建立專門管理檔案;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監管,嚴格按標準組織生產,并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和監督實施細則;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企業的自檢和政府監督抽檢工作,依法建立生產記錄檔案;強化農業投入品的監控,全面建立農資經營店銷售臺帳,杜絕經營違禁農業投入品;開展對供亞運農產品生產基地土壤、水、產品、庫存農業投入品全方位檢測和抽樣檢測。二是強化食品生產加工環節保障。做好轄區內供亞運食品生產企業遴選工作,對供亞食品企業增加巡查頻次,加大監督抽查密度,督促企業完善內部質量管理體系;對轄區內具體供亞的批次食品實施駐廠監管,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并嚴格實施批次食品的原料和成品的留樣備查制度;查處轄區內無食品生產許可證的食品生產加工行為;加強供亞運進口食品的監管和檢驗檢測工作。三是強化食品流通環節保障。確定我區一級、二級保障區域的范圍、地址,掌握周邊食品經營戶情況,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點和存在問題,制定相應解決方案;加大快速檢測和定向監測力度,發揮食品安全監測車和監測箱的快速檢測功能,加大亞運期間食品抽檢力度;加強對食品源頭企業的監管,抓好統一銷售憑證工作;全面推行以電子臺賬和票據裝訂式臺賬為主,以手工填寫式臺賬為輔的臺帳制度。四是強化餐飲消費環節保障。對全區與亞運會保障有關的餐飲業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負責人和從業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工作;落實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全面推進食品行業信譽度等級評比工作。根據亞運官方接待單位及指定接待單位食品衛生要求,完成各接待單位的食品量化分級評“A”工作;開展供亞運會熟食品企業名單調查,制定熟食品衛生與安全調查方案,對亞運會熟食品進行監督抽檢及安全調查工作。 目前,我區已有6間餐飲單位、11間大學食堂、9間食品生產企業被評為食品衛生信譽度“A級”單位,確定7家定點接待酒店。供亞農產品種養殖企業、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食品采購商等定點企業正按上級要求進一步遴選中。 (三)創新監管模式,健全保障機制。 我區投入1300多萬元,于2007年開始試點建設、2008年著手全面推廣、今年實現全面覆蓋的食品安全監督監測網絡,是創新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的新嘗試,也是部署廣州2010亞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舉措,開創了基層從“源頭”到“終端”全程監控食品質量安全的新局面,實現監管重心下移、監管關口前移,形成區、鎮(街)分級管理、條塊結合的食品安全監管新格局,為我區實施2010亞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提供有效保證。一是整合鎮(街)級食品安全監管資源。全區17個鎮(街)成立了專門的監管機構——食品安全辦公室(下簡稱“鎮街食安辦”),設專人統籌鎮街食安辦日常工作,從農辦、工商所、衛生防疫、安全辦等部門抽調人員,公開招聘食品檢測專業技術人員,組成6至8人的工作團隊,改變了既往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有牌子、無人員”的被動局面,合理整合監管資源。全區基層食品安全監管隊伍達119人,其中食品檢測專業隊伍32人。二是建立健全區、鎮街分級管理模式。區職能部門創新性地建立網格化監管模式,按照區域劃分,實行專人分片負責制,不斷落實監管責任。鎮(街)食安辦按照屬地管理責任,落實轄區內食品安全四個環節的監督管理和檢查任務,發現問題及時督促整改,情節嚴重的報區有關部門實施執法查處。三是不斷加大食品檢驗檢測投入力度。首先,區級食品安全檢驗檢測機構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檢驗方面,2005年,我區成立了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并通過計量認證取得152個檢測項目,具備開展蔬菜水果、畜禽肉蛋、水產品、農田土壤、水等檢測能力。目前,我區已形成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網絡實時監控管理系統為管理平臺,以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為主干,各鎮(街)農產品質量安全速測點、主要農產品生產企業、獸醫衛生監督檢驗所的生豬“瘦肉精”和禽畜安全質量檢測點為支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網絡體系。流通食品檢驗方面,工商部門利用1臺食品安全監測車、14個食品安全檢測箱,每月制定檢測任務和檢測重點,按計劃定期對區內的流通領域食品進行快速檢測。食品生產加工和餐飲消費環節的食品檢驗由區質量監督檢驗所和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具體實施。其次,鎮(街)級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取得新突破。17個鎮(街)配置的食品安全檢測車及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儀、食品多功能檢測儀等檢測儀器設備,通過深入農村、工廠、學校免費對農田種植蔬菜、市場流通食品以及學校、廠企食堂、餐飲單位食品原材料實施快速抽查檢測,改變了過去檢測手段單一、檢測方法滯后、檢測精度不高、檢測范圍局限的落后局面。食品安全檢測車的快速檢測具有流動性強、檢測快速、效率較高的優點,檢測項目涵蓋農藥殘留、二氧化硫、吊白塊、重金屬等20個食品安全指標,檢測結果實時掌握,能對全區食品安全實施監控。對檢測不合格的食品,鎮(街)食安辦立即采取措施對其進行控制、退市和銷毀處理,避免問題食品上市產生不良影響;需要復檢的,由區級以上農產品、質量監督、衛生等檢測機構實施復檢,及時消除隱患。 (四)實施風險評估,完善預警機制。 我區食品安全工作逐步實施風險評估制度,定期對各鎮街食品安全檢測車的檢測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和匯總,實施風險評估,視安全和風險程度及時調整檢測重點和工作方向,為全區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準確、科學、合理的決策依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應急預警機制,2006年制定印發了《廣州市番禺區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詳細明確了應急預案的適用范圍、事故分級、組織機構及其職責、應急處置程序、后期處置要求、應急保障以及監督管理等,并通過實踐不斷完善。近年來,我區依據《應急預案》快速高效處理了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有效保障全區群眾飲食安全。 (五)加強宣傳活動,營造良好氛圍。 我區舉辦了食品生產企業迎亞運質量安全倡議活動,在全區138家食品企業懸掛了“番禺區食品生產企業迎亞運質量安全承諾書”,發動全區食品企業提前著手共同做好供亞食品安全工作。在亞運村及亞運會場館主要所在區域的石樓鎮文化廣場舉辦“迎亞運,爭創食品安全先進鎮”活動啟動儀式,由鎮與各村(居、場)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發出食品安全全民行動倡議。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媒介多渠道、多層次、多方位加強亞運食品安全保障宣傳,通過食品安全檢測車的大型電子宣傳平臺,編印亞運食品安全常識書籍,派發預防食物中毒知識小單張,組織宣傳周、宣傳月等形式,廣泛深入開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知識宣傳,增強群眾食品安全意識,提高全民自我防護水平,形成群策群力的良好社會輿論氛圍,共同營造亞運會食品安全良好環境。 三、下階段工作措施 在以上重重舉措的努力下,面對不斷出現的新形勢和新問題,亞運食品安全保障任務依然任重道遠,我們仍需不斷努力,才能更有效保障供亞食品質量安全,確保亞運會順利舉辦。 (一)健全亞運食品安全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亞運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強化部門組織協調,推進落實亞運食品供應和質量安全保障措施。完善亞運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完成對涉及亞運會的重點接待單位的食品安全供應風險分析研究,確定主要風險因素,建立防范措施,開展突發食品安全事件應急演練,檢驗保障方案的有效性,提高實戰能力。 (二)狠抓亞運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落實。聯合相關部門對亞運城、比賽場館、指定接待酒店以及周邊“五小企業”進行監督檢查和專項整治,重點加強對食品原材料監控和餐飲加工過程的監督,優化食品安全環境。加強對供亞運食品(包括進口食品)的安全監管和檢測工作,確保亞運期間食品安全。 (三)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宣傳教育。組織食品從業人員開展食品安全知識教育培訓,著重加強對場館內從事餐飲服務的廚師、部門主管、場館餐飲經理以及外籍餐飲服務人員的衛生知識培訓,完成亞運餐飲服務全部從業人員的健康體檢。加大亞運食品安全宣傳投入力度,拓寬宣傳平臺,營造安全和諧的亞運競賽氛圍。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食品安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ΟΟ九年十月十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