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第43條“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發展公共交通,鼓勵使用非機動交通工具出行”。建設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是解決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落實“公交優先”戰略,緩解乘車難的有力舉措,是推進節能減排、倡導綠色出行的有效手段,同時對提高市民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目前世界各國大城市的交通問題日益突出,氣候變暖、環境污染問題更是人人面臨的共同難題。自行車作為一個無污染、低成本、方便靈活的生活工具,在生活中越來越受到歡迎。近年德、法、英、荷、比利時等國家的“綠色自行車潮”日益高漲。歐洲各國擬把十余條長途公路連接起來,建成總長度達約6.1萬公里的泛歐單車路徑(EuroVelo),該工程已經完成三分之一。根據規劃,這條路將把日流量控制在1000輛汽車以下,以保證留出可供兩輛自行車并排行駛的空間。2007年7月15日,巴黎正式推出“單車自由行”計劃,設有1450個租車點,市內每隔200米左右就有一個聯網租車點,用市內的廣告位換取廣告商贊助建立自行車租賃網絡,鼓勵市民盡量選擇自行車作為交通工具。該計劃推出一年后,巴黎街頭已有1.6萬輛自行車供民眾租用,參與此項活動的巴黎市民和各國游客已達2700萬人次,巴黎市政府因此獲得了3000萬歐元的直接收益,達到了緩解交通和遏制環境污染的預期目的。在全球環保呼聲漸起、油價高漲的形勢下,巴黎“單車自由行”取得很大成功,引來各國模仿。目前巴黎現有430公里自行車道,市議會決定巴黎環城自行車道改造計劃從2002年延長至2014年,再修建200公里的自行車道,將巴黎市區與鄰近諸省連接起來,把“單車自由行”計劃擴大到毗鄰的市鎮,在巴黎市區內編織更密的自行車車道網,讓經常中斷的自行車道貫通起來。隨著美國環保意識深入人心,選擇騎自行車出行的人日益增多,美國相關政府部門和眾多自行車愛好者共同努力,從2008年開始,計劃用4年時間繪制一幅州際自行車公路全圖,長度超過8萬公里,這一計劃需要各州配合,開辟自行車專用公路,以此建立一個世界最大的自行車交通網絡。2007年加拿大魁北克省已建成全長4345公里的自行車專線。 為解決杭州市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問題,推進全社會節能減排,借鑒法國巴黎、英國倫敦等城市的發展經驗,杭州市2008年3月提出建設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為辦好、辦實這件便民利民的實事,杭州市組織專門的工作小組,調集人力物力資源,成功開發了國內首套智能化公共自行車服務管理系統及自行車鎖止裝置;制定了《杭州城市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管理辦法》、《杭州公共自行車租用服務公約》等規章;建設了一批租賃服務點。11月1日杭州市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正式開通,61個服務點、2800輛公共自行車開始為市民和中外游客提供服務,該系統推出后受到廣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一致好評。根據發展計劃,杭州市下一步將對景區服務點停車棚、服務亭進行重新設計完善,并著手第二代鎖止器及無人值守服務點系統的開發,力爭在一年半時間內,形成覆蓋杭州八大城區、擁有1000個服務網點、5萬輛自行車的公共自行車交通系統。北京市2007年8月推出“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在北京主城區的近40個網點就近免費存取,并能實現異地還車,北京市已有5000輛公共自行車可提供租賃服務。2008年1月份,濟南市有近萬輛自行車“進駐”商圈、居民區、火車站、醫院等地,市民可以在30多個自行車租賃點上免費租到自行車。2008年9月22日上海市浦東新區公共自行車免費租賃項目正式啟動,至2008年底,在浦東已設立100個免費租車點,上海市計劃到2010年世博會前,建成1500個專用租車點,投入自行車近6萬輛。2008年11月11日武漢市青山區公共自行車租賃正式啟動。青山區不僅在社區、學校、商場設點,而且在黨政機關率先推行,先期投放的1000輛單車中,有400輛被安排進機關,規定短途公務不派汽車,一律騎車前往。2009年再投放3000-5000輛自行車,基本覆蓋全區范圍,以滿足50萬青山區居民的出行需要。與此同時,武漢市全市范圍內的公共單車租賃也將陸續啟動,初步計劃投放3萬輛單車,建立1000個租賃站點,并于2010年底達到投放10萬輛規模。天津市首批公共自行車2009年1月開始在試運營,計劃5月1日前共投放2000輛公共自行車。 對比歐美以及京、津、滬、杭等城市,我區在推行綠色出行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辦法: 1、建議區政府以及宣傳媒介不斷加強有關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倡導綠色出行的宣傳,不斷強化全社會的環保意識。 2、建議區分局借鑒歐美以及北京、上海、天津、杭州、武漢、濟南等地的做法和經驗,做好市區特別是學校、醫院、購物中心、公園、地鐵、公共汽車站、旅游景點自行車車道及網絡的規劃,國土、建設部門做好自行車道的建設工作。 3、建議引入市場機制,通過用公共自行車服務亭廣告位以及公共自行車上廣告,換取企業贊助建立自行車租賃網絡及運營。 4、建議強化以人為本的精神,開發智能化公共自行車服務管理系統及自行車鎖止裝置,制定“公共自行車交通服務管理辦法”、“租用服務公約”等規章,以方便廣大市民和游客使用公共自行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