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龍地方組: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第36號《關于在當前經濟危機形勢下基層政府的工作和對策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為增強我區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信心和能力,區委、區政府堅定攻堅克難的信心,積極落實中央關于“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和“三促進一保持”(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政策,從解決最突出、最重大的問題入手,緊緊圍繞“促進五個一批”(引進一批、投產一批、扶持一批、加快發展一批、宣傳一批)開展工作,力爭率先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確保經濟社會穩健運行。經努力,我區經濟企穩逐步回升。2009年上半年,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671.83億元,增長4.5%,商品銷售總額379.79億元,增長20.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4億元,增長17.3%。我區應對金融危機的主要措施如下: 一、加大扶持力度,緩解企業資金問題。 一是搭建政銀企溝通交流平臺。政府積極與銀行合作,先后舉辦政策宣傳會和投資項目洽談會20場,搭建銀行、擔保機構與企業的溝通交流和互動平臺,鼓勵銀行及時為企業量身定做服務品種。與中國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廣州商業銀行簽訂《全面金融服務協議》,3家銀行組成的銀團將在未來5年內,為我區中小企業和自主創新項目、高新技術產業、市政基礎建設、環境保護項目等領域提供總計450億元的資金支持。首批75家需融資的中小企業迅速得到銀行支持,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中信銀行等銀行擬提供約2.2億元的貸款,用于解決部分企業的資金問題。 二是引導鼓勵民間資本支持企業。村鎮銀行試點和區創業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籌建工作正深入推進,初定九江銀行作為村鎮銀行主發起人,已獲國家銀監會同意,正待國務院批復;正與深圳力合創業投資公司、區銀達擔保公司、區信投公司和區內有關企業就籌建區創業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具體事宜進行洽談,預計于今年10月正式成立并投入運營。 三是積極推動企業上市融資。按照“優選一批、培育一批、輔導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建立上市后備企業資源庫,現在庫企業8家(涉及衛星導航定位、機電設備、電子技術等行業)。目前,中海達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組,預計今月底完成上市輔導驗收。 四是加大對中小企業專項資金支持。積極支持我區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申報省市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汽車零部件出口基地、科技興貿、國際市場、現代流通、現代服務和市商業網點等專項扶持資金的項目申報工作;引導企業合理運用金融產品規避出口收匯風險,爭取省、市關于促進投保出口信用險專項資金。至今年6月,我區已有4家企業獲得省中小企業專項發展資金(政銀企合作項目資金)265萬元。 二、減輕企業負擔,與企業共渡時艱。 一是突出重點減負。區委區政府印發了《關于為企業減負保障經濟增長的通知》(番府辦〔2009〕26號),在一年內對符合環保要求的在產工業企業實行一定額度的補貼,勞動年審證照費采取“先征后補,全額返還”方式,使用流動人員調配費、土地使用稅、治安聯防費3項收費采取“先征后補,半額返還”方式,堤圍防護費采取“先征后補,30%返還”方式,預計年減輕企業負擔近1.5億元。 二是抓好社保減負。認真落實廣東省《關于發揮社會保險功能扶持企業發展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有關問題的通知》,下調工傷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三項社會保險的繳費比例,比例下調后,全區參保企業每月減少征收金額達3290萬元,預計全年將為企業減負約3億元。其中,失業保險繳費比例從2009年1月1日起下調,比例由3%整體下調為0.3%,其中單位繳費比例由2%下調為0.2%,職工個人繳費比例由1%下調為0.1%(農民合同制工人本人不繳費),調整時間暫定為一年。工傷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繳費比例于200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進行調整,其中工傷保險繳費比例由目前繳費比例0.5%、1%、1.5%(根據不同行業標準確定)統一調整為0.4%,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比例下調1%,即由8%下調至7%。同時,積極落實困難企業申請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或崗位補貼或在崗職工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工作。 三是部門聯動減負。按照國家關于取消和停止征收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的有關規定,各職能部門通力合作,聯動為企業減負,取得良好效果。如,區安監局暫緩收取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等,全年可為企業減負1億多元;區國稅局認真實施增值稅轉型的措施,預計今年增值稅款將減收3.67億元;區工商分局停止征收“兩費”,今年將為全區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減負8000萬元以上,等等。 三、鼓勵自主創新,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一是積極貫徹落實《關于優化產業結構 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及及實施細則。如,區科技局制定《番禺區發明專利補貼實施細則》和《番禺區獎勵自主創新技術先進企業(個人)實施細則》,對獲得發明專利的企業給予資金補貼,對生產包含發明專利的產品的企業,每項發明專利一次性補助5萬元;對當年獲廣州市級以上專利金獎或科技進步獎(第一完成單位)的,給予10~25萬元不等的獎勵。此外,根據《番禺區專利資助辦法規定》,對我區外觀設計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費給予20%~50%的費用資助。二是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自主創新項目。在區科技經費中設立和安排專利產業化和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專項資金,加大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和項目的支持力度。三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成立知識產權維權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專利法律咨詢,開展企業專利保護的講座和培訓。加大信息服務,在專利信息利用上,利用專利信息平臺,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技術信息,積極推動企業的專利活動,支持企業內部專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四是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區政府與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10所高校簽訂了產學研合作框架協議,搭建“政府+企業+院校”的產學研創新平臺。 四、提高服務水平,優化投資營商環境。 一是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建立區領導和各部門、鎮街聯系重點企業制度,每位區領導分工負責聯系2~3個規模以上的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幫助企業排壓減負、融資扶持、開拓市場、技術創新等服務,解決企業當前最迫切的困難,增強企業應對危機、共渡難關的堅強信心。 二是充分調動鎮街的積極性。印發《番禺區鎮街機關單位績效獎考核試行方案〉補充方案》,將各鎮街今年經濟發展情況納入績效考核范圍,作為我區鎮街績效考核的補充內容,作為特殊時期保增長的激勵措施。 三是提高機關工作效能。區各部門結合“機關服務年活動”,采取措施,切實提高機關效能,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如,區審批中心大力簡化審批環節,番禺海關積極落實“屬地申報、口岸驗放”和A類企業暫停銀行保證金臺賬“實轉”等多項措施,區質監局開展“三便捷”服務;各有關部門積極協助企業向上級爭取各項專項資金扶持。 五、落實“五個一批”,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一是推進一批重點企業落戶我區。區政府專門指定區招商辦跟進、協調、督辦區內數個重大項目的建設工作,包括廣汽乘用車項目、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廣日工業園、廣州(番禺)裝備產業基地、廣州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番禺園區、“騰籠換鳥”項目等,以及已明確落戶或正在洽談的新建項目,包括廣州新展有機硅、廣州市質監局技術中心、海大集團總部及高新產業園、中山醫醫藥公司第三方物流、珠江啤酒產能轉移、利豐集團華南總部、中國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總部、中海達公司及中國自動化集團公司總部等項目。“騰籠換鳥”項目穩步推進,第一批“騰籠換鳥”項目已于2月下發批復,投資總額約39億元,占地面積約918畝,建成后產值預計約386億元,預計稅收約30億元;第二批納入“騰籠換鳥”項目有7個,已通過區招商工作領導小組審核;第三批擬實施“騰籠換鳥”的13個項目已完成初審;第四批“騰籠換鳥”項目的初審工作已開始,現有12個項目遞交了申請書。 二是加快一批企業和項目的投產。對于重點生產力骨干項目,區有關部門主動服務,實行特事特辦,積極為項目建設大開綠燈。廣州(番禺)大型裝備產業基地安置區一期440套連排房屋完成封頂,市政設施將動工建設,為中船柴油機項目及配套生產基地的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廣日工業園已竣工驗收正式投產;廣汽自主品牌研發生產基地發動機項目進入設備安裝階段,廣汽研究院正在辦理用地手續,廣汽零部件重新申請辦理修建性詳細規劃;廣藥集團正在開展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即將正式投入營運;占地36萬平方米的新長隆酒店正式營業;國際知名連鎖企業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和大潤發超市于今年10月底和9月份相繼開業;經營面積逾6萬平方米的五洲商業中心預計年底前開業;總建筑面積達15萬平方米的五湖四海國際水產交易中心將于今年11月開業;繁華路商圈和番禺冷凍物流園的初步規劃基本完成,廣州新客站、亞運新城、亞運美食城、雄峰商城、五星級酒店建設(海印又一城酒店、萬博酒店、番禺賓館改造)等一大批項目也在穩步推進。 三是扶持一批企業渡過難關。為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區鎮聯動、部門配合、金融單位支持形成強大合力,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南村鎮幫扶困難企業超過60個,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11個;石樓鎮借支300多萬元幫助港鉅電子公司緩解資金周轉困難;沙灣鎮暫緩提高港陸電子公司租金;大崗鎮專門成立工作組,推動潭洲振裕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復產,現該公司已如期進行試產。 四是加快一批龍頭型、成長型、骨干型企業健康發展。裕豐企業集團公司國家鋼材深加工(商品化鋼筋)生產示范基地年生產能力達30萬噸,南粵物流鋼筋配送項目今年物流結算量將達60億元;廣州銳豐建業燈光音響器材有限公司上半年實現產值1.1億元,增長20%;昶聯金屬制品有限公司產值增長390%;番禺立白公司產值增長78%;豪劍摩托出口額增長40%。 五是宣傳一批典范。通過報紙、電視和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政府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和抗擊金融危機的典范企業,共刊發相關報道405篇,播放公益廣告536次。 六、落實惠民政策,增強以民為本的服務意識。 一是集中為基層群眾提供便民服務。重點抓好社會保障、經濟管理、綜治信訪、農業生產、人居建房、計生服務、合作醫療、民政救濟等部門進駐鎮街政務服務中心。目前,已經建立橋南街、東環街、市橋街、欖核鎮等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其它各鎮街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和建設當中。各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建立完成后,“一站式”政務服務平臺網絡布局將做到上通、下通、橫向通,即上通區委、區政府,下通鎮(街道)及行政村,橫向通各職能部門,并且統一納入到區監察局的監察系統。 二是積極落實“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補貼工作。“家電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是我國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惠農強農,帶動工業生產,促進消費拉動內需的一個重要舉措。區委區政府積極組織相關部門開展工作,廣泛組織相關企業參與,及時為符合條件的農戶兌付補貼資金。至今年5月底,已對505人次兌付“家電下鄉”財政補貼資金。 三是積極推進農村流通網絡建設,在2009年底前在我區建設一個批發市場、兩個鎮級商場和16個村級連鎖門店,進一步完善農村流通網絡,優化農村商業布局,擴大農村消費,改善農村消費環境,讓廣大農民受惠。目前,兩個鎮級商場(天匯百貨鐘村店和大石店)已建成營業,批發市場(五湖四海國際水產交易中心)主體建設已基本完成,預計11月開業,16個村級連鎖店已完成選點工作,預計10月前可全部完成建設。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經濟、民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ΟΟ九年十月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