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木勝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提案第33號《解決人口老齡化給社會帶來問題的建議》已收悉,現針對您在提案中提出的12項建議答復如下: 一、在增強社會服務功能、更好為老年人服務方面,我區已經開展了“一站式政務服務中心”的試點工作。該中心集中民政、勞動、流管、計生、城管、整規等部門的工作人員,統一為群眾受理申報各類業務,為群眾提供一站式的政務服務。目前,我區橋南街、市橋街、東環街、沙灣鎮等鎮(街)相繼啟用了“一站式政務服務中心”。此外,我區也已在橋南街嘗試開展社區綜合服務中心的試點工作,將社區服務的有關項目開展起來,從社區居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努力構建面向老年人服務和社區困難群體的幫困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和面向下崗職工的再就業服務網絡。同時,我區鼓勵和倡導社區不斷創新社區服務形式和載體,逐步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預計今年年底前實現居家養老覆蓋全區。 二、在建設老人活動場所、讓老人得到更多的關懷方面,今年以來,我區加大“星光老年之家”建設力度,積極推進“星光老年之家”的建設。目前已建成 “星光老年之家”60個,其中鎮級10個、街道級2個、社區級48個,建筑面積達22482平方米,投入資金總額4379.75萬元。“星光老年之家”為老年人提供活動、交友的場所,也成為老年人傳播精神文明的陣地。對于還未建“星光老年之家”的社區,各鎮(街)已經制定創建計劃,將在年底實現“星光老年之家”全面覆蓋社區。同時,各社區設立了社區義工活動組,為社區內的老人服務。區義工聯也設立了老人服務組,對我區的老人進行慰問和幫助。 另外,區委、區政府已決定興建番禺區職工、退休人員文化活動中心,選址和籌建工作正在進行。該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后,將為我區退休職工提供更好的活動場所。 三、在醫療保健站的設立方面,近年來,我區加大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為老人提供了方便的醫療保健服務。從2008年開始,我區在3年內將投入2億元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到2010年全區(含農村)將建成77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形成較完善的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為市民提供疾病預防、衛生保健等一般性常見病、多發病以及診斷明確的慢性病的基本醫療服務,逐步實現“小病在社區、防病在社區、健康在社區”的目標,讓老年人方便就醫,方便治療。 四、在培訓醫護人員方面,我區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教育中心承擔了全區醫護人員的業務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也包括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務人員。目前我區衛生部門在完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方面,將老年人、慢性病人、婦女、兒童、殘疾人、貧困居民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建立個人健康檔案,并與社區服務中心相結合,不定期在社區舉辦義診、咨詢,在老年人活動中心舉辦健康知識講座等活動。 五、關于安排老人工作問題,我區已通過多種形式,如開展關工委工作等,鼓勵老年人投入社會,老有所為,發揮余熱,今后將積極探索,尋求更為有效的途徑,令老年人有更廣闊的空間為社會服務。 六、在宣傳尊老美德方面,為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全區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社會氛圍,番禺區老齡委通過各職能部門,發揮各自的優勢,開展各項敬老、愛老、助老活動,如: 我區去年開展了“孝親敬老之星”評選活動,彰顯孝親敬老的高尚品德;教育局、交通局、團委等部門也開展了敬老教育、老年人優待服務、慰問孤寡老人等多項卓有成效的活動;每年春節、中秋兩節,全區開展各項敬老慰問活動,讓老人們在節日中感受到黨與政府和社會各界對他們的關心和溫暖。 七、在向老年人捐贈方面,區慈善會每年劃撥??钯Y助我區部分敬老院的硬件改造。另外,社會企業、團體和熱心人士等有意向我區的敬老機構或困難老年人進行資金支持的,可通過區慈善會進行定向捐贈。 八、關于“平安通”呼援服務工作,我區從2008年6月起啟動了“平安通”呼援服務系統,于今年3月實現了我區平安通呼援系統全覆蓋。該項服務是政府推出的一項惠民、便民工程,除了為用戶提供緊急呼喚服務外,還可提供無償的心理咨詢等服務和低償或有償的家政、維修、配送等配套服務。低保、低收入中60歲以上的獨居、雙老老人,低保、低收入中70歲以上老人和四級以上殘疾老人,60歲以上的勞模、六級以上殘疾軍人和革命烈士家屬可享受政府資助“平安通”服務,而自費用戶可到居(村)委申請辦理,或直接到廣州陽光助老呼援服務有限公司進行申請辦理。同時,我區加大了對“平安通”呼援服務系統的宣傳力度,至9月30日止,我區申請報裝“平安通”的政府資助對象340戶口,已安裝322戶,安裝的數量居廣州各區前列。 九、在設立老人交友空間、讓更多老人互相認識方面,我區從2002年開始,陸續在全區建立了60個“星光老年之家”,為我區的老人提供了交友的場所。各社區也積極組織各類活動,為老年人提供活動的空間和場地,擴大了老年人的社交圈,在豐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也提供了互相認識和交往的機會。 十、關于設立老人服務基金問題,由于上級對基金設立的審批十分嚴格,設立老人服務基金具有一定的難度,目前我區只能實行通過區慈善會接收企業、個人捐贈后再為全區老人提供資助或者服務。 十一、在開展老人事業、扶持開發老年用品和老年服務事業方面,國家、省、市對此暫時還沒有出臺明確的相關的政策優惠措施,我區還處于摸索階段。對于福利事業和為老服務的非盈利單位,區地稅部門已按照有關政策,在老年服務方面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 十二、在養老保險方面,今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納入我區基本養老保險統籌,2008年12月31日前辦理申領基本養老金手續的參保人增調了養老金,現養老保障水平達到1603元,保障了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2009年3月啟動了農村養老保險參保工作。2009年1月起我區將“男年滿60周歲以上,女年滿55周歲以上,不能按月享受養老待遇的人員”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范圍,并將“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對象、低收入困難家庭人員、重度殘疾人員以及社會福利機構供養的政府人員”,通過將“其個人應繳納的居民醫療保險費由政府設立的社會醫療救助金資助繳納。具體辦法按民政部門有關規定執行”的方式參加我區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實現了對城鎮人口中老齡人的醫保政策全覆蓋,實現了把“市區生活沒有保障的人員納入醫療保險”的目標,有效減少了他們醫療方面的后顧之憂。 此外,我區在2008年啟動了居家養老的模式,對本區戶籍且在本區居住的60歲以上人員,根據不同情況,動員區福利機構或非盈利性社會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開展居家養老服務。服務對象包括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人(扶養人)或者法定贍養人(扶養人)無贍養、扶養能力的;市級以上(含市級)勞動模范;一等以上傷殘軍人;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困難家庭、重點優撫對象中生活不能自理的;80歲以上(含80歲)獨居或者僅與重度殘疾子女共同居住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困難家庭、重點優撫對象中獨居或者僅與重度殘疾子女共同居住的;100歲以上(含100歲)老人以及有需要又愿意自費購買服務的老年人。資助的標準是每人每月約等值于100-300元的服務時間,服務內容包括生活照料、巡視探訪、送飯、做飯、洗衣服、打掃家居衛生、護理康復、集中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務。全區約588戶、702名的服務對象,將在今年底前全部享受到政府購買的居家養老服務。 今后,我區還將繼續加大居家養老工作的力度,著力完善各項服務制度,為進一步規范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管理,加快老年人社會福利事業發展。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老年人的社會問題會得到逐步解決。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老齡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九年十月二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