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開發“廣州大學城科技文化之旅”專線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廣州大學城已于2008年被確認為番禺新八景,但就目前旅游深度開發得還不夠,旅行社組團主要集中在廣東科學中心、嶺南印象園兩個旅游景點和大學外圍景觀上,并沒有進入到大學校園里面,10所大學得天獨厚的豐富資源、優美的生態環境、濃厚的文化科學氛圍還未得到開發和利用,大學城的風采是全國許多旅游景點無法擁有的特色和優勢,廣州大學城已成為番禺區、廣州市乃至廣東省的一張名片。對于番禺區來說,在廣州市大力推動休閑假日消費的形勢下,充分發揮大學城的科學文化、生態環境優勢,廣泛宣傳大學城,培養市民崇尚文化、崇尚科學,開發知識型、學習型、生態型旅游產業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因此,我們建議番禺區盡快開發出一條“廣州大學城科技文化之旅”的知識型、學習型旅游線路。 大學城自2004年建成至今已近5年,各所大學的內部建設已基本完善,現有10所大學進駐,包括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藥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和廣州大學,占地18.9平方公里。各校校園內風光旖旎,建筑風格各有特色,文化底蘊豐厚,文化活動多樣,圖書館、音樂廳、美術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各類館場各具千秋,知識科技含量高,且有一定數量的賓館,是一個培養廣大市民崇尚科學、崇尚文化的文化之區、文明之區,是提升番禺形象,打造“廣州市首善之區番禺特色”的一個亮點。 建議: 1、由政府和旅游局等相關部門牽頭與各所高校共同合作,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前提下,利用節假日,每所學校開放幾個有代表性的景點,開發大學城一日游,組織知識型、學習型線路,同時,給大學生提供參加社會實踐、勤工助學的機會。 2、與番禺區其它景點聯動,開發番禺二天游,也可盤活大學城內的酒店和餐飲。 3、與廣州市其它景點連成一線,成為廣州旅游的一個常規點。 |
| 問題答復: | 黃紫華代表: 您提出的區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第l42號《關于開發“廣州大學城科技文化之旅”專線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廣州大學城位于廣州市番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及其南岸地區,是國家一流的大學園區,華南地區高級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產一體化發展的城市新區,面向21世紀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廣州國際化區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態化和信息化的大學園區。在文化區位上,附近既有以黃埔軍校為代表的近代史跡文化,又有以余蔭山房為代表的傳統與現代嶺南園林文化,還有以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和廣州生物島為標志的現代嶺南生態文化,更有廣州各高校的校園文化,周邊地區濃郁的文化氛圍有利于廣州大學城校園文化的建設;在廣州旅游網絡體系中,廣州大學城正好處在“三線一中心”的東南水鄉旅游線上,校園文化與旅游的結合將使廣州大學城成為廣州旅游的一個新亮點。因此深度開發“廣州大學城科技文化之旅”確有必要。 “大學新城”是“番禺新八景”中的一強,具有特色景點、文化古跡、生態園林、高校建筑、校園文化等豐富的旅游資源。2009年1月13日,由廣州市旅游局、廣州大學城管委會聯合主辦,番禺區旅游局承辦的“廣州大學城科技文化之旅”啟動儀式,初步整合了大學城的旅游資源,打響了“大學新城”的品牌,推動了大學城旅游業較快發展。但客觀分析起來,目前旅行社組團主要側重于廣東科學中心、嶺南印象園兩個景點和大學城環島游上。相較于大學城豐富旅游資源應產生的效益而言,“大學城科技文化之旅”在整合資源、發揮優勢的深度和廣度上仍有待拓展。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區擬采取以下措施開發好“廣州大學城科技文化之旅”專線。 一、以科技文化為主題,加大宣傳力度,整合推廣大學城優越的自然環境、生態園林、高校文化等,讓更多市民和游客認識大學城。 二、大學城管委會在推進大學城公共事務管理、政務接待等各項工作過程中,與各高校進行了較頻繁的交流,發現各高校專注于校園教育、學術交流及科技研發,對于開放校區景點開發旅游業,普遍興趣不高。應貫徹“協調統籌、資源共享、示范擴展”的原則推進該項工作。一是由區旅游局制定方案,研究與各高校開發校區旅游景點的合作模式;二是爭取相關大學的支持,把特色的高校文化與旅游元素有機結合;三是優先選擇條件較成熟的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廣州美術學院大學城美術館、廣東藥學院博物館及中藥園作為先期開放點,形成示范效應,帶動其他高校的開放校園景點工作;四是通過旅游線路的整合把大學城旅游和番禺、廣州其他景點景區聯動,使大學城成為廣州旅游的一個常規點。五是做好大學城科技文化之旅的市場推廣工作。這方面,番禺區旅游局、番禺區旅游協會已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于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旅游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