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減輕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議案 |
| 問題內容: | 案由: “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已經被寫進黨的十七大報告。然而,盡管有政府的三令五申、社會的呼吁、專家的吶喊、家長的期待和學校、教師的探索,但從執行的實際效果看,情況仍不容樂觀。 特別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地方有些學校有的老師為了追求中考和高考的升學率隨意延長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加大學生的作業量,強行剝奪了學生的睡眠和休息時間,嚴重影響了素質教育的推進和學生的身心健康。個別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美好夙愿,也促使他們盲目地送子女到各類補習班、興趣班。經走訪番禺多所學校發現,大部分學生每天的在校時間長達15?17小時(詳見附件)。 事實證明,學生從小學到高中,至少要經歷12年的求學之旅,課業負擔過重,課余自由活動時間過少,睡眠嚴重不足,會使學生透不過氣來,身體狀況每況愈下,近視、體力不佳、四體不勤等現象普遍存在。這個問題如不能根本解決,勢必影響到中小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全面提高。 解決辦法: 1、要嚴格執行控制中小學生在校活動總量和作息時間的規定。保證學生每天有一個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含體育課、課間操和課外體育活動)。必要時,可以根據社會人士和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組織有關專家對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問題進行調研論證,研究較為科學合理的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標準,為調整中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和作息時間提供依據。 2、要嚴格執行中小學生作業量的有關規定,嚴禁用增加作業量的方式懲罰學生。提倡中小學布置活動性、實踐性的課外作業。減少中小學生的作業量,保證他們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時間,保障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 3、堅決取消學校利用課余時間、節假日開辦的一些文化課之類的所謂補習班。 4、聯合有關部門清理整頓社會上針對中小學生的違規辦班行為,嚴格規范社會力量辦班,督促檢查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嚴格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及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依法辦學。 |
| 問題答復: | 凌銘光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區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第29號《關于減輕中小學生學習負擔的方案 》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議案對目前學生課業負擔的現狀和造成的后果分析得很中肯和客觀,所提出的解決辦法亦是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當前正在實施或規劃實施的工作。 一、認真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文件精神 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損害了學生的身心健康,是長期以來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頑癥,是社會各界、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創造有利于兒童、少年健康成長的環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多次行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省教育廳在今年1月印發的《轉發教育部關于當前加強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的指導意見》(粵教基函〔2009〕2號),進一步明確了中小學管理規范辦學行為的目標和責任,規范了教學時間和作息時間、課程設置、教學管理、規范考試要求和次數。區教育局于 二、加大查處力度,及時糾正違規辦學行為 近幾年,我區教育部門根據省教育廳的有關精神,每年年初,各教育指導中心都組織人員對轄區內學校學生的課業負擔情況進行自查自糾,并將自查情況書面報區教育局。然后,區教育局組織人員到區內中小學校進行抽查。通過聽學校匯報、察看校園、查閱檔案資料、學生問卷調查、對行政領導和教師專訪等形式,檢查學校落實上級有關中小學辦學行為管理規范的執行情況,進一步加大各中小學校辦學行為監管力度,及時糾正了個別學校違規補課等問題。通過鎮、校自查及區教育局抽查,基本控制了中小學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問題.近年來,有關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投訴個案大幅度下降。 三、進一步加大力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負擔 (一)加強宣傳,使全社會達成共識。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多種因素綜合形成的一種復雜的教育現象,需要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相互理解、配合和支持。要進一步向全社會宣傳“減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完善舉報學生課業負擔的各種渠道,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更新觀念,提高課堂效益。通過多種途徑,進一步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藝術和教學效益,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能力的訓練,切實把課余時間還給學生。 (三)加強督導檢查,堅決處理違規行為。“減負”工作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不能為應付檢查才“突擊”執行,要堅持不懈地抓。要把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及時查處各種違規辦學行為,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四)加強對社會力量辦學機構的規范管理。對于社會力量辦學機構,我們將繼續堅持按照“積極鼓勵、大力扶持、正確引導、依法管理”的方針。一方面依法執行行政許可的審批制度,對社會力量辦學機構的設立和《辦學許可證》內容變更申請,認真進行審批;另一方面重視對社會力量辦學機構審批后的后續管理,通過完善各種制度和開展民辦學校年檢工作等方式有效地規范我區社會力量辦學機構的業務管理工作。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ΟO九年七月十日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