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前置規劃市政工程拆遷安置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隨著南區規劃的實施,城市化快速推進,橋南街的城中村改造和市政工程建設進一步加快,特別是區的許多重點民生工程在橋南街開展,例如中心醫院、德怡大橋、東二環路等,此外,為完善南區的交通路網,近2年,橋南街需開通8條市政路。開展城中村改造和市政工程,必然會帶來大量拆遷安置問題。據初步統計,近期橋南街涉及市政工程需要拆遷安置的草河村有60戶,蜆涌村有137戶。但拆遷安置用地按正常程序辦理審批時間長、難度大,給拆遷安置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暨影響市政工程進度,又給村居帶來不穩定因素。為順利推進市政工程建設,保障群眾的利益,特提出如下建議: 一、在制訂市政工程和城中村改造規劃時,必須同時規劃拆遷安置用地。拆遷安置工作必須要走在工程開展之前,不能滯后。而目前的情況是,在拆遷安置用地未落實、未審批的情況下,區就要求街道在限期內做好拆遷安置工作,交出使用地塊,這給街道、村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二、在開展拆遷安置工作時,政府要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制定規范的安置標準,本著節約土地的原則,引導群眾集聚,建設以多層樓房為主的安置房,使村集體有更多的土地發展集體經濟。 |
問題答復: | 黃碧梅代表: 您提出的區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代表建議第74號《關于前置規劃市政工程拆遷安置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隨著亞運會的臨近,我區抓住機遇,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各項市政工程不斷實施,涉及大量的征地拆遷問題。市政項目的拆遷安置工作得到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為妥善解決城市建設中的拆遷問題,落實拆遷戶的安置用地,我區探索新經驗、新模式,抓好市政項目的拆遷安置規劃建設和報批審批前期工作,主要開展工作如下: 一、提前做好拆遷安置區選址規劃工作。 根據區政府工作會議要求,結合區政府審議通過的《廣州市番禺區中心城區綜合交通規劃》及其《建議實施方案》,番禺區規劃分局組織修編了《2009年番禺區中心城區新建道路規劃》,當中涉及到中心城區(包括南區)多條新建道路,帶來很大拆遷量。為了保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實施,相對于以往在工程開始建設后再進行拆遷安置的做法,此次提前考慮拆遷居民的選址安置,2009年初,由區規劃分局組織編制了《番禺區中心城區2009年新建道路拆遷安置選址規劃》,以解決道路建設住宅拆遷的問題。在開展規劃選址工作思路上,以就近、便民為方向,根據我區土地儲備狀況優先考慮,按照所屬地區的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由區規劃局及職能部門、各鎮街共同協商確定選址方案,規劃中共選擇了6塊地作為此次拆遷安置用地,其中南區三塊:福景園地塊(政府儲備地)、南景園地塊(政府儲備地)、蜆涌村地塊(蜆涌村集體土地),中區一塊:粉廠地塊(沙墟二村集體土地),東區一塊:物營公司地塊(政府儲備地),北區一塊:東升工業區地塊(政府儲備地),該拆遷安置選址規劃方案已于今年6月提交區府常務會審議并獲得原則通過。下一步我區將借鑒此次《番禺區中心城區2009年新建道路拆遷安置選址規劃》的經驗,開展《番禺區中心城區南區控規拆遷安置選址規劃》編制工作,并將推廣到其他市政工程拆遷安置規劃選址工作中,未雨綢繆,以保障各項市政工程的順利實施。 二、集約、節約用地,鼓勵安置區建設多、高層安置樓。 1、為集聚、節約土地,我區制定了相關安置補償標準,積極鼓勵村民上樓,如被征村村民選擇公寓式住宅安置的,節約出來的用地允許由該部分村民發展經濟,作為該部分村民村經濟發展用地使用。 2、為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由政府主導建設的拆遷安置區,多采用多層式高層建設。如:南景園安置區采用多層或高層住宅建設、廣東省珠江甘蔗試驗場新安置區采用多層住宅建設。 三、合理編制城中村改造規劃,重點解決拆遷安置問題。 在我區目前開展的城中村改造規劃中,均將拆遷安置問題作為規劃的重點問題、關鍵問題解決,均在各規劃中充分征詢各村意見,結合各村用地條件提出了拆遷安置區的選址,并提出了具體的分期實施計劃。 四、做好拆遷安置區的報批和審批工作。 今年以來,我區繼續加大力度抓好新建市政項目的拆遷安置報批和審批工作。區規劃、國土、市政、建設等職能部門及所屬鎮(街)根據職責分工,按審批環節,逐一抓好拆遷安置各項報批和審批工作,在規劃選址、用地手續等環節上,積極與廣州市有關部門溝通,加快項目報批速度,保證拆遷安置用地的前期關鍵報批工作的順利推進,并專門對各類歷史遺留的征地拆遷問題進行梳理,由各相關職能部門進行跟進。 五、加快推進拆遷安置項目的建設實施工作。 為加快項目拆遷安置項目建設實施,保證項目按時按質完成,區政府指定土地開發中心等主體單位負責項目組織實施。例如:位于南區的南景園安置區,解決南區市政工程和綜合治水拆遷安置需求,總用地面積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拆遷安置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九年八月十二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