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谷圍地方組: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委員提案第91號《關于充分利用廣東科學中心資源優勢,提高我區中小學科學素質教育水平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指導和大力配合下,我區青少年科技教育以“全面發動,廣泛參與,突出重點,形成特色”為原則,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技實踐和科技競賽活動,學校科技教育工作呈現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涌現出一批具有不同科教特色的學校和特色優勢項目,并在省、市舉辦的幾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取得良好成績,近年我區所獲獎項總數均列全市各區之首。 我區各中小學校能夠扎實推進科技教育工作,把科技教育落實到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日常教育教學當中,力求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同時,各學校在營造較好的科技教育氛圍,采取多種形式開展科技教育活動,努力形成學校科技教育特色,全面提升學校綜合實力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主要做法有: 一、領導重視,專人負責,層層落實 我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從上到下建立了有效的組織架構,從區教育局到各教育指導中心、中小學校都有專人負責,力求將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見效果出成績。 二、發揮地域優勢,就地取材,做到科技教育源于生活 我區地域跨度大,環境多樣,各區域都有著豐富的潛在教育資源,各中小學校能夠充分挖掘本地的地方特色,利用周圍的環境資源優勢,就地取材,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科技教育活動和課題研究,效果顯著。例如:魚窩頭中學的“傳承民間藝術奇葩——粵劇的調查研究”專題科研論文,榮獲全國第24屆青少年科技教育金獎,就是立足于地方資源、融于科技教育的內容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三、將學校作為科技教育的主陣地,向周邊輻射,走入家庭,帶動社區 各學校在開展科技教育過程中,注意發揮學校的教育特征和校內環境的育人功能,因地制宜,建立科技教育的各類場室例如“地理觀察園”、“生物種植園”、“科學實驗室”、“環境氣象監測站”等等,并發揮教育優勢,“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輻射整個社區”,將科技教育融入生活,走向社會。 四、充分利用各類賽事,培養學生的實踐和操作能力 我區中小學校對省、市、區開展的科技競賽活動都積極參與,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機器人競賽、少年兒童發明獎評選等等。在多種多樣的科技競賽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水平,使抽象的科技成為學生可見、可動、可用的知識。 綜上所述,我區科技教育呈現可持續發展的勢頭。對于將廣東省科學中心作為校外科學教育基地的建議,我們非常認同。廣東省科學中心資源優勢明顯,可以作為校外科技教育的陣地之一,誠然,教育部門要與科學中心加強溝通,為學校開展科技活動搭建平臺。但是,我們也考慮,應該由各教育指導中心、各中小學校根據科技教育實際需要,組織學生前往學習和實踐,區內不適宜作統一的集體組織和發動,原因如下:一是青少年科技教育應立足本土,源于生活,用于實踐,所以充分發揮我區各地域的不同特色,挖掘潛在的教育資源,才能更好的推動學生科技素質的提高,培養學生對科技活動的興趣。二是廣東省科學中心處于大學城內,組織學生前往,就涉及到交通、收費、安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涉及面較廣,安全責任重大。三是各種靈活多樣的科普宣傳手段日益增多,給了學校更大的選擇余地。例如:廣州市于今年6月啟動“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科普大篷車免費向全市中小學開放,具有可流動性、輻射面廣、經濟實用等優勢,普遍受到各中小學校的歡迎。對此,下階段我們將繼續加大組織宣傳,進一步推動我區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教育的發展。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Ο一Ο年七月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