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涌地方組: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委員提案97號《關于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比例和限額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2005年1月1日起實施,5年來受益群眾達188975人次,補償金額達4億多元,次均補償金額達2131元,受益群眾的人次占參合人數的35.65%,超過三分之一的群眾享受過合作醫療保障待遇,廣大群眾得到了實惠,享受到我區改革發展的成果。 一、基金使用 按照上級有關精神,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堅持以收定支、保障適度、收支平衡、略有節余的原則,合理確定報銷比例和最高限額。 合作醫療舉辦模式為區辦、區統籌。為此,我區每年以區為單位,根據當年的籌資水平進行當年的報銷水平和最高限額的測算。如2008年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160元,報銷比例為減去起付線和自付費用后,鎮級醫院報銷80%,區級醫院報銷50%,區外醫院報銷40%,年最高報銷限額為3萬元。2008年全區籌集基金9397萬元,支出8774萬元,基金使用率為93.37%,達到省市當年基金節余率不高于10%的要求。在17個鎮街中,基金使用率在100%以上的有南村和沙灣2個鎮,在90%-100%之間的有石樓、新造等10個鎮街,在80%-90%的有東涌等3個鎮街,洛浦為74.28%,小谷圍最低為42.29%。此外,據有關數據反映,東涌鎮就醫率為7.77%,高于全區平均7.36%的水平;次均醫療費用為5117元,低于全區平均6231元水平;次均報銷金額1820元,低于全區2030元水平;實際報銷比例為35.5%,高于全區平均32.57%的水平。據分析,東涌鎮就醫人次較多而基金使用率偏低的根本原因是次均醫療費用和次均補償金額較低,而不是報銷比例低。 2009年我區籌資標準為每人每年220元,報銷水平相應提高,其中鎮級醫院報銷比例提高至85%,區級醫院提高至55%,年報銷最高限額提高至6萬元。全年籌集基金1.148億元,支出1.063億元,使用率為92.54%,達到省市當年基金節余率不高于10%的要求。在18個鎮街中,基金使用率最高是市橋,為143.77%,南村、鐘村、化龍3個鎮在100-111%,東涌、洛浦2個鎮街在78-79%,小谷圍為29%,其余在83-98%,東涌鎮基金使用率還是偏低。據有關數據反映,東涌農民就醫率為8.11%,低于全區平均8.31%水平;次均醫療費用5812元,低于全區平均6974元水平;次均補償金額2121元,低于全區平均2450元水平;實際報銷比例為36.5%,高于全區平均35.13%的水平;可見基金使用率偏低的根本原因是就醫率和次均醫療費用、次均報銷金額偏低,而不是報銷比例低。全區年報銷限額達6萬元的有7人,東涌無1人。 綜合2008年和2009年的情況,全區新農合運作正常,體現了上級以收定支、保障適度、收支平衡、略有節余的原則,也體現了鎮街之間、群眾之間互助共濟的根本特征。 二、門診統籌 門診統籌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新農合門診基本醫療保障目錄》(以下簡稱“目錄”)規定鎮街醫院使用的藥物共586種,其中307種是國家基本藥物,279種是經常性用藥。規定村衛生站使用的藥物共330種,其中307種是國家基本藥物,23種是經常性藥物,藥物種類符合國家政策也結合了番禺本地的實際情況。門診報銷政策明確規定,在鎮、街醫院看門診,使用“目錄”范圍內的項目報銷50%,使用“目錄”外的最低報銷40%;在鎮街醫院延伸機構和村衛生站看門診,“目錄”范圍內報銷70%,使用目錄外的最低報銷60%。因此,門診報銷最低比例分別不低于40%、60%,這個報銷比例是根據籌資每人每年120元的水平按照以收定支、保障適度,收支平衡進行測算的。門診統籌的根本目的是解決群眾看病難問題,實現“小病不出村和鎮”,因此按照就近原則,選擇一個較近的鎮、街醫院和村衛生站作為定點醫療機構是合理的,這也便于管理。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一○年八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