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番禺總支: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委員提案第105號《關于將環保教育納入學校校本課程教學體系,從‘知’到‘行’落實垃圾分類處理大工程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目前我國政府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經濟發展,促進節能降耗。我區結合當前形勢發出了“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創建番禺垃圾處理文明區”的倡議,切實提高民眾的環保意識。因此將環保教育納入學校校本課程教學體系對從小提升市民環保意識有積極意義,也有利于加強青少年低碳技術理念和知識教育,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打基礎。我區教育、環保、科技、城市管理等部門注重大力推進宣傳教育各項工作,各中小學校在激發廣大中小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學精神,掌握垃圾分類收集綜合利用的常識,自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等方面也開展了大量工作: 一、環境教育在區教育系統各中小學深入開展 近年來,教育、環保等部門加強合作,推動各類學校積極創建國家、省、市綠色學校,在師生中全面開展環境教育。為指導幫扶,教育、環保部門還在各鎮街成立了環境教育基層工作組,專門負責推動轄區內學校的環境教育工作。我區大部分學校十分支持環境教育,積極創建綠色學校,按照評審標準要求將環境教育滲透到各項教育工作中。部分學校還主動編寫環境教育校本課程,將環境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去開展。至2009年底,我區已有國家、省、市、區各級綠色學校共207所。 二、綠色學校評審標準對環境教育有明確規定 在2007年修訂的綠色學校評審標準中,明確要求了綠色學校要緊緊把握《中小學環境教育實施指南》中有關內容開展環境教育工作。該標準要求學校開展“開發和利用環境教育校本課程”、“教學計劃中應有環境教育內容,教師教案應與滲透點對應”、“組織教師和學生認識節約資源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重要性;開展校園環境管理,對學校使用水、電、煤氣等資源進行記錄分析,提出節約制度與措施;實行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等一系列環境教育工作。我區大部分學校均嚴格按照要求,通過課堂教學參透和實踐活動,讓師生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教育、環保部門組成的評審組對有關單位的評審中,發現創建單位都能夠按照要求開展環境教育工作,教師和學生都對垃圾分類也有較好的認識。 同時,創建單位還積極參加各項環境教育社會實踐,通過“小手拉大手”等活動,引導社區居民、學生家長參與到環境保護和垃圾分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三、結合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強化環保宣傳 全區以“創建番禺垃圾處理文明區”為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宣揚低碳和垃圾分類生活知識,教育和引導全區市民認識到垃圾分類的目的是使更多的資源從源頭上分離出來,減少垃圾的產生量,減少污染,保護環境,減輕處理垃圾的社會負擔,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緩解資源短缺,提高市民文明素質,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利用社區環保宣傳欄、各項大型宣傳活動,大力推進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目前,我區已有80多個社區環保宣傳欄,均已開展多期的垃圾分類宣傳。我區相關部門還多次舉辦各項宣傳活動中,均涉及到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 各中小學校在落實垃圾分類環保教育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充分利用黑板報、櫥窗或宣傳畫廊、網絡等陣地,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例如在學校電子屏幕等滾動播出創建文明城市、創建垃圾文明區、支持環保的宣傳標語口號。各學校在臨街位置懸掛宣傳條幅,校園內增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標語;校園網設置專欄或專題,重點宣傳垃圾處理對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介紹先進地區的垃圾處理方法和垃圾處理過程的科學知識。截至目前全區共制作和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10萬份,宣傳海報5萬份,垃圾分類宣傳板2300塊,各類垃圾處理宣傳單張10萬份。 四、各中小學校教育工作措施得力并注重實效 (一)精心策劃教育活動。 區教育局組織啟動了“30(1+2)小手牽大手,番禺區教育系統創建番禺垃圾處理文明區”活動,推進全區所有學校的垃圾處理工作,實現校容校貌、學校環境和生態環境有大的改善。并向全區中小學生發出倡議,推行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支持垃圾用科學文明方法處理。各中小學積極配合區城管局開展“垃圾分類全民活動日”活動,每月第4個星期六均有學校師生代表參與到各社區的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二)實踐課程和教學滲透相結合。 按照教育部現行的中小學課程計劃,結合小學、初中階段的綜合實踐課程,高中階段的研究性學生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等,選取環境保護、垃圾處理、環境衛生、環境污染等方面的題材作為綜合實踐課程和校本課程,讓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的知識進書本、進課堂,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事求是的作風和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讓學生走訪小區居民、居委會,走訪建筑設計部門,參觀垃圾處理廠等,觀察氣象變化等,到圖書館或者到網上搜集資料,或者利用家中的廢棄物品變為有用的物品等行動,收集數據進行分析、論證,撰寫論文或實驗報告,提出可行性建議等,將環境教育“垃圾分類”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相結合,并轉化為師生的生動實踐,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向立體化和縱深化發展,真正走進學生中間,走進學生的課堂。如區教育局教研室綜合科進行了“變廢為寶”垃圾再利用模型制作比賽,舉行了“垃圾分類”辯論賽,動員學生開展了家庭和社區垃圾分類情況的實踐調查活動,美術科開展了環保宣傳畫比賽,語文科舉行了垃圾分類的征文比賽,數學科進行“垃圾分類”手抄報,英語科進行了“垃圾分類”英語演講比賽等。 (三)以點帶面全面推動。 我區各學校緊密結合《番禺區教育系統參與創建番禺垃圾處理文明區工作方案》的要求開展宣傳教育工作和生活實踐。 一是建立學校再生資源回收工作相關架構,與供銷社(區再生資源管理部門)簽訂好再生資源回收的有關協議,協調處理好原有垃圾處理的方法和途徑。同時根據自身實際,按要求添置各類垃圾分類回收裝置(垃圾桶)并做好標識,為再生資源回收工作打好基礎。二是把創建垃圾文明區工作與“上品教化”的育人理念結合起來。要求各校把垃圾分類回收處理納入文明校園建設、校風班風建設的總體布局。選取環境保護、垃圾處理、環境衛生、環境污染等方面的題材作為綜合實踐課程和校本課程。同時,加強督查指導,把垃圾處理作為文明校園建設和班主任工作建設督查的重要內容。調動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形成自我約束的長效機制。明確搞好垃圾處理,學生自身該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要承擔什么責任和賦予什么權利等,從而把制度變成學生共同的要求和自覺的行動,進而內化為學生上品的人格。 我們在落實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將環保教育納入日常教育教學體系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下階段將繼續加強以下工作: 一、各相關部門加強協作溝通,共同推動環保教育、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從學校走向社區,帶動家庭,影響社會。 二、在落實開展環保教育、落實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過程中,注意總結經驗,樹立典型,并適時地將經驗加以推廣,擴大宣傳,營造強大的輿論氛圍,使環保教育在全社會由“知”到“行”,推動廣大民眾自覺自愿自發的養成良好的環保行為和環保素質。 三、提案提出的“科技局、環保局應和本地有志于環保產業投入的企業家聯合,按照垃圾科學分類處理的理論,建立本區科學的垃圾處理操作系統……”建議非常好,在工作過程中,我們發現僅僅靠教育部門和中小學校的力量是不夠的,目前,我區社區相關的宣傳聲勢、相應的垃圾處理設施設備、垃圾分類的操作系統還需要進一步加快完善,各有關職能部門將高度重視,積極推進,盡快建立和完善本區科學的垃圾處理操作系統,真正為由“知”到“行”建立良好的物質保障。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環保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Ο一Ο年七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