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以峰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委員提案第110號《關于我區政府牽頭解決企業顧慮,落實“雙轉移”戰略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加強“雙轉移”工作領導。成立了番禺區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以主管副區長黎偉棠為召集人,區政府辦、區行政辦、區發改局、區經貿局的主要領導為副召集人,共有15個職能局為成員單位。負責統籌推進全區的產業轉移及勞動力轉移工作,協調雙轉移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疑難問題,檢查監督各項工作進度,切實穩妥推進我區雙轉移工作。 二、立足現有產業推動轉型升級。2007年區委區政府出臺《關于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番發〔2007〕14號)等系列措施,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其他優勢產業,著重引進技術含量高、知識密集、高效環保的高素質企業,對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和資源依賴型企業,采取引導和協助的辦法漸次轉出,實現產業轉移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相結合。同時,鼓勵企業加大力度進行技術改造,簡化工藝流程,提高企業機械化、自動化水平,減少手工操作,從根本上減少用工需求,提高生產效益。在規劃管理方面,區剛審議通過了《廣州市番禺區優先發展的現代產業導向目錄》,明確產業準入標準,引導企業發展方向。 三、打造產業合作平臺。2005年我區與五華縣政府簽訂協議,合作建設五華(番禺)產業轉移工業園,該園區位于五華縣城西部,規劃面積6000畝。2005年至今,我區向五華縣捐贈共建番禺(五華)產業轉移工業園資金770萬元,主要用于工業園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產業轉移園區集約土地面積4500多畝,平整土地近3000畝,水、電、信、郵、寬帶等已進園,區內主干道、排洪排污溝、通信管道、綠化帶等配套工程初具規模。番禺明珠星鐘有限公司其中一個企業落戶園區并已竣工投產。在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中,搭建起由五華供銷社、番禺區食品公司、番禺區供銷社及廣州星海傳媒有限公司組成的農產品物流平臺,通過平臺,五華的農副產品可銷往番禺及其他地區,提高五華農民收入和生產積極性。 四、促進勞動力轉移緩解企業招工難。 1、全方位開展跨地區勞務合作。一是開展梅州市五華縣就業幫扶對接工作。結合番禺、五華兩地實際情況,研究制定《關于落實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要求對接開展“就業幫扶”工作方案》,搭建就業供求信息溝通平臺,分2批次傳遞了112家企業共近3500個就業崗位需求。引導番禺的企業適當放寬條件吸引和招用五華縣農村勞動力就業,先后組織了36家企業赴五華縣開展現場招聘,共提供就業崗位9405個,接待當地勞動力面試1444人次,186人達成就業意向。二是到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的地區吸引勞動力轉移。為滿足企業招用工需求,今年1-4月,區共組織了79家企業到梅州、云浮、肇慶等地舉辦或參加招聘活動8場,提供各類職位空缺2.9萬個,489人與企業達成意向。 2、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一是在全區范圍內開展農村勞動力資源普查,建立農村勞動資源信息庫,多形式、式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推薦合適的本地農村勞動力就業。今年1-5月,共開發就業空崗信息17.16萬個。二是推進創建充分就業村工作向縱深發展,2009年,全區共有60個社區和41個村達到充分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考評。三是以提升技能和促進就業為目標,繼續做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今年1-5月,共培訓農民883人;針對企業招工難問題,推行“訂單式”培訓;至5月底,全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2181人。四是加強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的宣傳力度,通過開展就業形勢、擇業觀念、求職心理等教育,強化勞動光榮的意識,引導農民轉變就業觀念。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雙轉移”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Ο一Ο年七月三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