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緯中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委員提案第21號《建議我區進行電動車試點,設立低碳經濟試驗區和電力環保工業區,推動我區節能減排健康發展》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在資源環境硬約束逐步趨緊、節能減排壓力逐漸加大的背景下,我區十分重視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提高能源利用率為核心,著眼可持續發展,突出抓好節能降耗,積極探索低碳發展模式,下大力氣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重點從以下兩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節能型現代產業體系同時,堅持監管與服務兩手抓,狠抓重點能耗企業節能降耗工作;二是加強宣傳和引導,營造良好氛圍,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從近年來我區節能工作看,成效是比較明顯的。2009年,全區完成生產總值(GDP)880.58億元,增長12.5%,而能耗保持穩步下降。據測算,2009年萬元GDP能耗為0.754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約6.6%(廣州市下達的年度節能目標為4%)。經省市專家組核查,我區15家重點耗能企業均完成年度節能目標現場核查,通過率100%。經核定,15家重點耗能企業當年實現節能量共計21209.41噸標準煤,完成了當年度目標的135.07%。截止目前,我區已通過自愿清潔生產審核驗收的企業共有19家,是全市十二區縣中通過自愿清潔生產審核驗收最多的區。通過省市認定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共15家,列入省市循環經濟試點的企業共2家。而淘汰落后產能工作任務也均按期完成,目前,我區水泥廠、小火電廠已全部關停。 關于您提出在我區著手策劃率先進行電動車試點、設立低碳經濟試驗區和電力環保工業區的建議,我們是贊同的。近年來,電動車作為一種更節能、更環保的新型交通工具,與傳統的內燃機汽車相比,具有無污染、噪聲低、能源利用效率高、使用維修方便等優勢。各級政府均在醞釀制定政策予以推廣。 今年4月,省政府印發了《廣東省電動汽車發展行動計劃》,提出將電動汽車產業列為我省當前重點培育發展的新興戰略產業。與此同時,市政府結合新能源科技研發以及技術成果的優勢,正式印發了《廣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08-2020)》和草擬《廣州市綠色經濟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正在征求意見階段),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建設等領域作為全市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開展廣州市交通能源替代的專項研究,加快部署混合動力車應用示范,鼓勵對純電動車等替代能源車進行實驗性運行示范,為廣州市交通系統實現低碳、快捷、舒適的公交系統提供借鑒,引導和鼓勵消費者購買和使用環保型小排量汽車和新能源汽車。我區也正醞釀出臺《廣州市番禺區優先發展的現代產業導向目錄》(以下簡稱《目錄》,正在征求意見階段),將混合動力汽車、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新能源整車及關鍵零部件開發制造及節能環保型小排量乘用車整車設計開發等納入《目錄》的先進制造業汽車及零配件范疇;新能源汽車及相關零配件研發制造,變頻電機、稀土永磁電機等高效節能機電產品及蓄能技術開發與應用等納入《目錄》的高新技術新能源產業。此外,為進一步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創新發展節能減排技術,大力推進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計劃將發展綠色經濟與新能源產業納入我區“十二五”規劃編制當中,加快構建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交通體系。鼓勵廣汽集團汽研院研發基地加快推進新能源技術開發、改造及推廣,推動我區新能源汽車跨越發展。 可以看出,推廣使用清潔能源車將成為交通特別是公共交通發展的趨勢。目前,成都、深圳等國內城市均已陸續投入了電動公交車試運營,我區也早已啟動電動公交車推廣和應用的研究工作,但結合各地試點的情況和我區公共交通行業的發展情況看,當前在我區廣泛推廣電動公交車的條件尚未成熟。諸多因素,首先是電動車價格和維修成本高等問題,成電動車推廣和應用一大障礙。近年來,隨著油價、汽車零配件、人工工資等成本的上漲,我區公交行業普遍經營困難。在公交行業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如廣泛推廣使用電動公交車,難以保障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容易對市民的出行造成較大影響;其次,電動車配套設施不完善,也是電動公交車推廣難以落實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我們認為,電動車推廣和廣泛應用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統籌考慮。下階段,我們將加強調查研究,組織工作隊伍赴香港理工大學電子研究中心等專業研究開發機構交流學習,爭取在公共交通領域設立電動車試點班車和線路,同時積極引進高等院校電動車研究中心率先在我區設立電動車研發中心、技術推廣中心等,營造電動車及其零配件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和政務環境。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節能減排工作、推廣新能源汽車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一○年七月三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