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干賢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委員提案第73號《加快實施農村電影放映2131工程,以文化力量推動番禺新農村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區委、區政府歷來非常重視我區文化設施建設,一直都以“文化強區”建設為動力,加大文化基礎設施投入。電影院是服務大眾的公共文化設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加強電影院建設,滿足城鄉人民看電影的精神需求,對于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一、大型影劇院。1997年由番禺區政府投資2500萬元興建了市橋文化中心,作為番禺區內較高檔的影劇、演藝娛樂場所,被評為廣東省特級電影院。此外,番禺小谷圍街還有廣東科學中心影院,可以放映3D、4D等立體電影。大石街也有一家大地院線電影院。據我局了解,橋南街現在正在規劃建設一個南郊路哈街電影院,引進中影火山湖電影城。這些大型電影院將進一步繁榮我區電影放映市場,滿足一部分年輕、時尚,追求視覺效果的群眾看電影的需求。 二、鎮街中小型影院。沙灣鎮文化中心影院,加入廣東南方院線,共有影廳1個,968個座位。鐘村鎮錦繡文化中心影院有1個放映廳,座位575個。這些影院分布在鄉鎮,放映條件相對比較好,滿足了一部分群眾看電影的需求。 三、實施放映電影“2131”工程。我區大部分地區屬于城鄉接合部,農村居民看電影比較困難。近年來,我區大力實施“2131”工程。2007年至今,已投入資金394.3萬元,購置149套數字電影放映設備給有放映條件的村及社區,同時,每年扶持電影公司專項經費20萬元,農村電影“2131”工程專項經費45萬元,以保證“2131”工程的順利實施。近三年來,全區行政村(社區)組織群眾觀看電影11970場,平均每年3990場,基本實現每一行政村(社區)每月看一場電影,緩解人民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從2009年開始,區電影公司還在市橋街青少年宮結合建黨、建軍、國慶等重大節慶日,于每周二、四、六日免費為市民放映以愛國題材為主的有關影片,到今年初已放映電影30多部。2009年,區文廣局和電影公司還聯合舉辦“喜迎亞運盛會,公益電影下鄉”的公益活動,圍繞革命戰爭、農村建設等主題影片,組織數字電影隊伍到各鎮(街)廣場、農村、社區、企業等免費為群眾播放電影,放映200場。 四、從2007 年開始,我區積極響應中央、省市建設“農家書屋”的號召,全面推進“農家書屋”、“綠色網園”建設,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500 萬元,各鎮街和全區86個社區(按去年末數)、247 條村積極行動。根據各村(社區)現有條件和需求增設農家影視、農家舞臺、農家展廳和農家娛樂等內容,為廣大群眾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精神食糧。2009年,我區已全面完成全區村(社區)農家書屋(社區書屋)和綠色網園的建設任務,形成“城市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并投入300萬元用于農家書屋(社區書屋)的設備維護、更新等方面,并為部分書屋增加一批圖書和影視設備。 隨著廣州“南拓”發展戰略的實施,為番禺區加快城市化進程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人民的精神需求也隨之有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經濟飛速發展,我區涌進大量外來工,這些外來工都是年輕人,精力旺盛,文化需求多樣?,F有的電影院等文化設施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將協調區內各有關部門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0]9號)精神:“將城鎮數字影院建設和改造任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精神文明建設總體部署,納入城鄉建設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重點推進。堅持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采取信貸、稅收優惠、補貼獎勵等多種手段和措施,加強城鎮數字影院建設,鼓勵各類資本投資建設商業影院和社區影院。國家給予必要資金支持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及縣城的影院建設,各地對建設項目選址、立項、征地、投入、辦證等給予大力支持。對城鎮數字影院建設使用國有土地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給予土地供應支持,其中只有一個意向用地者的,可按法律法規規定以協議方式供地。投資者要專地專用,不準改變用向?!蔽揖謱⒎e極把有關情況向上級部門匯報,建議由區委、區政府出面組織發改局、規劃局、財政局等部門研究制定我區電影院建設總體規劃。 二、建議區委、區政府采取政府推動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政策,利用信貸、稅收優惠、補貼獎勵等多種手段和措施,吸引各種民間資金,加強城鎮數字影院建設。 三、建立長效投入機制,以財政撥款為主,廣泛宣傳,爭取社會贊助,繼續加強實施“2131”工程,努力滿足廣大農村居民看電影的文化需求。 四、爭取相關部門支持,在人口密集的村鎮開設更多的露天免費電影場。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文化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