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加快籌建番禺技工學校的議案 |
問題內容: | 理由 近年來,省市十分重視技工教育培訓工作,要求各地要積極加強技工教育的基礎性建設,大力推動技工教育發展,以緩解技工短缺問題。同時,技術工人的高就業率也使技工教育成為各地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重要載體。2009年6月,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肖志恒到我區開展調研工作時根據我區情況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區要力爭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的職業技能培訓模范區,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技術人才。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該項工作,已將該項創建工作列入了2010年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任務予以落實。 一、我區技能人才供不應求且人才結構不合理。隨著我省“雙轉移”、廣州市“南拓”戰略的實施,我區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和升級,汽車制造、機械數控、大型裝備制造、珠寶首飾等各大主導產業發展尤為迅速,對我區的技能人才儲備和輸送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區的技術工人已經供不應求,中高級技工缺口很大,技能人才結構比例失衡。據有關數據統計顯示,我區目前技術人才的結構比例約為:高級工(含以上):中級工:初級工及以下比例為7.9:8.8:83.3,與合理的比例22.1:46.1:31.8相差較遠。很多企業在技術工人使用上普遍存在“以低代中、以中代高”的現象。企業要求我區加大技術工人培訓力度的呼聲很高。 二、我區的技術工人培養能力弱。目前,我區職業技能培訓基礎設施不足,技工培養能力弱。一是培訓規模小。目前區內沒有一間政府舉辦的技工學校,僅僅依靠區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和11個鎮級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開展培訓,由于場地和設施不足,只能開展小規模的培訓。二是培訓層次較低。我區現行的技術工人培訓只限于短、中期,培訓層次以初、中級為主,難以開展周期較長、系統化、高層次的技能培訓。三是專業設置與經濟需求結合不緊密。由于開展適應企業生產的專業所需的培訓設備不足,各鎮級培訓基地大多開辦如會計電算化、初級電腦系統工等針對性不強的課程培訓,未能開設機械加工、特種作業等市場急需專業的培訓。 而從全市的技工教育情況來看,市內的海珠、天河、越秀等老轄區都在不斷加大技校建設投入,而且其民辦技工教育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即便是與番禺一起納入廣州管理的從化市和花都區,也已經擁有各自的公辦技校。番禺區作為廣州的經濟大區,是廣州市南拓的重要區域,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經濟發展加速轉型的發展要求下,缺乏一間公辦的高級技工學校為本地發展提供技術人才保障,這與我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極不相稱。 因此,為成功創建職業技能培訓模范區,提高職業技能培訓水平,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滿足企業不斷發展的技術人才需求,推動我區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快速發展,我區須加大技工教育的財政投入,整合現有培訓資源,加快籌建一間區屬公辦性質的高級技工學校。 建 議: 由區政府選定一個地段或利用廢棄廠房(例如番禺沙灣渡頭村原番禺水泥廠)投資新建一所區屬公辦性質的高級技工學校,學校名稱初定為“番禺區技工學校”,學校管理體制則可按廣州市政府《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調整與改革實施意見的通知》(穗府[2005]57號)精神,歸口番禺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管理。新建技校立足番禺,面向全國,以培養中、高級技術人才為核心,兼顧培養初、中級職業技能人才,并成為本地區職業技能培訓的公共綜合實訓基地,實行全日制中等技工學歷教育和長、中、短期的職業技能培訓相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辦學模式。 技校的辦學目標可分三步走:第一階段:力爭在2011年開學,采用邊籌建、邊招生的模式,聯合全區11個鎮級職業技能培訓基地進行招生,計劃招生2000人,并以每年20%的規模擴大招生,力爭在2年內達到省級重點技校標準;第二階段:在5年內爭取達到國家級重點技校和高級技工學校標準,學校改掛 “廣州市番禺區高級技工學校”牌子;第三階段:在6年內擴展為在校生規模達8000人,年招生量達3000人的具有影響力的名優學校。 |
問題答復: | 丘育定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區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建議第44號《關于加快籌建番禺技工學校的議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隨著我區經濟快速發展,一大批現代制造企業紛紛落戶我區,對我區的技能人才儲備和輸送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大技工教育投入,增強我區技術工人尤其是中高級技工人才的培養能力勢在必行。 我區現設有區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為區級職業技能培訓基地,負責協調和指導全區各培訓基地開展技術人才培訓工作。然而,由于場地和設備不足,只能開展小規模的培訓,培訓層次較低且與社會用工需求銜接不緊密。 目前,我局已開展深入的調研工作,計劃以區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為中心基地,在其周邊地區物色合適的培訓辦學場地和尋求可整合的培訓資源,圍繞我區主導產業發展等需求,擴充實訓場地和培訓設備,爭取建立廣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鑒定基地,進一步加大我區人力資源的培養和開發力度,積極推進全省職業技能培訓模范區的創建工作。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技術工人培養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