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妥善解決南沙港快速路項目歷史遺留問題的議案 |
| 問題內容: | 案由: 南沙港快速路經過區、鎮(街)、村三級的共同努力,已建成通車五年有余。在其建設初期征地拆遷時,上級有關部門曾承諾為沿線村解決經濟發展留用地問題,并全力協助村及拆遷戶辦理有關用地報批手續,但至今沒有解決。 一、廣州市建設委員會在《關于南部快速路新橋村段安置復建用地有關問題的函》(穗建督函〔2004〕741號)中曾經作出書面承諾,有關新橋村的工業廠房復建和經濟發展用地的報批手續,將由國土部門按程序加快辦理,力爭兩年內完成住宅及工業復建用地的報批手續。但如今南沙港快線已經通車五年有余,但新橋村被拆遷的16家企業,除《建議項目選址意見書》外,復建用地的建設用地預審、規劃許可證、土地證等至今仍未辦理。由于審批工作跟不上去,使該村的16家被拆遷企業的重建工作無法進行,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二、廣州市城市規劃局在 上述問題,都關系到人民群眾的生產和生活。如不妥善解決,必定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因此,希望區政府能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爭取早日完善新橋村418畝廠房復建用地和經濟發展用地的各項報批手續;盡快解決村民住宅拆遷安置用地面積前后不符的問題。 解決辦法: 1、特事特辦,由區政府牽頭與市、區有關部門溝通,并組織有關部門以及村委會、村民代表召開協調會,正面研究上述問題。盡快完善新橋村418畝廠房的復建和經濟發展用地的各項報批手續,并解決該村村民住宅拆遷安置用地面積前后不符的問題。 2、簡化用地報批手續,明確市、區一級國土管理部門的辦案審結時限。 3、要由專人跟進落實上述事項。定期向街、村反饋辦理情況。 |
| 問題答復: | 胡健強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區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議案第49號《關于妥善解決南沙港快速路項目歷史遺留問題的議案》已收悉。現重新答復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新橋村經濟發展留用地情況 2004年2月,市規劃局核發南部快速路279113平方米經濟發展留用地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穗規選〔2004〕32號)。2004年3月,區發展計劃局批復石基鎮新橋村村發展留用地及安置區項目建議書(番計〔2004〕49號)。 2007年8月,市國土房管局根據有關會議紀要精神核定南部快速公路項目涉及石基鎮新橋村經濟發展留用地指標為279112平方 米(折合418畝,包括工業廠房的復建面積和南沙港快速路項目用地按實際征收村集體土地的15%進行計提后的經濟發展留用地面積,穗國房函〔2007〕1410號)。2007年10月,區國土房管分局核發石基鎮新橋村經濟合作社項目用地預審意見(穗番地預審字〔2007〕85號)。該村 2010年5月,石基鎮新橋村同意在原有279112平方米留用地指標中扣減30493平方米予以完善該村的一塊商業用地手續。目前,新橋村現余248619平方米村經濟發展留用地指標。 (二)拆遷安置用地情況 2004年,市規劃局核發南部快速路65333平方米(折合98畝)拆遷安置用地的《建設項目選址意見書》(穗規選〔2004〕33號)。隨后,市規劃局按新橋村拆遷村民住宅50戶及 2007年6月,區國土房管分局核定南部快速公路涉及實際拆遷石基鎮新橋村拆遷安置戶數為23戶(穗番復建核字〔2007〕7號)。2007年11月,石基鎮新橋村再次按65333平方米向市規劃局申辦《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2007年12月,市規劃局按區國土房管分局核定的23戶復建房戶數及 二、存在問題 (一)因新橋村向規劃部門申辦的村經濟發展留用地面積和村拆遷安置用地面積分別為 (二)該村 (三)早期新橋村“兩地”已取得的相關規劃文件和用地預審文件已過有效期。 三、召開協調會情況 由于區人大代表對區國土房管分局以穗番國房函〔2010〕526號答復表示不滿意。為此,區國土房管分局已于 南部快速路是省、市重點建設工程,新橋村為支持省、市重點項目的建設,拆遷了村內大量工業廠房、村民住宅用地。路已通車多年,但由于歷史上的種種原因造成村“兩地”遲遲未能完善用地報批手續,村對此事表示強烈不滿。另外,時隔多年,新橋村反映原來選定的“兩地”位置與現時實際情況存在差異,需重新調整“兩地”用地界線。 會上各方一致決定:胡健強代表、新橋村、大龍街道辦事處、區規劃分局、區國土房管局把解決村的“兩地”問題作為今后重點工作來抓,爭取早日切實解決“兩地”問題。 四、下一步辦理“兩地”工作 (一)新橋村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盡快憑現余 另外,根據市政府《關于統籌解決我市各區農村留用地遺留問題的意見》(穗府辦函〔2009〕118號)的有關精神,留用地指標應先用于抵扣經調查核定的歷史違法用地。 (二)規劃部門盡快確定“兩地”符合城市規劃的用地選址界線,利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契機,爭取在我區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中解決“兩地”的建設用地規模。 (三)“兩地”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按新增批次用地的方式逐級呈報上級審批,涉及用地審批的環節多、程序復雜,涉及到規劃、計委、環保、園林、國土等多個部門,因此“兩地”用地審批需要一定的時間。但“兩地”用地涉及農民切身利益,妥善解決“兩地”問題有利于保障失地農民日后的生產生活,也有利用于維持農村社會穩定。因此,更需各級部門加強聯系溝通,加大 “兩地”用地報批的力度,盡快妥善解決“兩地”問題。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城鄉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