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盡快選址建設花卉產地交易市場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內容: 我農村工委近期與農村技術推廣管理辦、農業機械管理辦聯合到化龍鎮、石樓鎮、石基鎮等地調研,了解現代產業種植花卉情況。據悉,我區花卉產業穩步發展。2009年,我區花卉種植面積80469畝,比去年增1113.6畝。其中,盆栽植物27173.6畝,增幅12.6%。全區261花卉企業,農戶2960戶,從業人員10838人,大棚設施23500畝,形成了化龍鎮、新造鎮、石樓鎮、石基鎮觀葉植物生產區,面積18萬畝,占22%。去年銷售觀葉植物2200萬盆,銷售額4.7億元,產品遠銷全國各大城市。 花卉產業穩步發展,陰生花卉生產已成為我區農業優勢產業之一,是全國陰生花卉生產的重要基地。但我區沒有一個交易市場平臺,建議盡快選址建設花卉產地交易市場。理由:一是我區已形成有一定規模種植面積的花卉。據統計有8萬多畝。二是產地市場沒有改變土地性質,既是生產基地,又是銷售基地。三是交易條件已具備。番禺已成為通往全國各地交通紐帶。建議花卉產地交易市場建在金山大道兩旁地段或化龍大道以西地段。這帶交通網絡比較完善,有京珠高速、廣明高速、東部快線、南部快線以及黃埔港,而且,種植花卉有基礎,面積相對集中,可以利用丘陵山頭節約耕地。四是節省成本。歷年番禺花卉銷售,花農運到廣州芳村區花卉交易市場,增大成本。五是創收稅源。除了花卉增加稅源外,市場會造就一個花卉物流中心,直接間接為地方開辟新的稅源。六是有利于提高番禺知名度。現在芳村花卉交易市場聞名全國各地,番禺花卉在芳村交易占相當大比重。但得名是芳村。所以我建議盡快選址建設花卉交易市場,有利于惠及花農,有利于增加稅源,有利于番禺可持續發展。 |
問題答復: | 黃巨流代表: 您提出的區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建議第81號《關于盡快選址建設花卉產地交易市場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我區花卉產業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中期起步,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都市型農業發展的不斷深入,花卉產業發展迅猛,已由原來的家庭作坊式傳統生產模式,發展到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化、現代化生產模式,形成了我區花卉產業的特色,創建了蔭生觀葉植物品牌,其中化龍鎮有“中國蔭生觀葉植物之鄉”的美譽,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50%。 2009年我區花卉種植面積6.9萬畝,總產值10億元,有花卉企業260個,花農2960戶,從業人員10838人;形成了化龍鎮、石樓鎮、新造鎮、石基鎮蔭生觀葉植物生產區,面積2.2萬畝,年產量5000萬盆,產值6億元。已成為我區都市型現代農業的支柱產業之一,是提高農業產值、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的重要產業。 建設花卉市場的條件基本具備,主要表現為:一是建設交易市場已具備一定的產業基礎。目前我區化龍、石樓、石基、新造等鎮已形成蔭生觀葉植物產業圈,面積2.2萬畝,已輻射帶動東涌、大崗、欖核等鎮,年產量5000萬盆以上,成為花卉生產的主產地。二是花卉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我區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極利于蔭生觀葉植物生長。加之順德、芳村土地資源所限,部分生產企業向我區轉移,我區花卉產業的發展潛力很大。三是具有交通便利的優勢。我區位于廣州市南部,區內有京珠高速、南沙港快線、番禺大道等主干道快速通過,交通發達。通過市場的建設,可進一步推動我區花卉產業發展,促進花卉品種集聚,加快商品流通,提升花卉企業做大做強,實現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加快打造“中國蔭生觀葉植物生產基地”目標的實現。 然而,制約市場的因素同時存在,主要表現為:一是市場底蘊不夠深厚。我區花卉產業近年雖發展較快,但發展歷史不算悠久,與順德的陳村、芳村相差較遠。二是離周邊花卉市場距離較近,存在很強的同業競爭。我區周邊花卉市場有順德陳村的花卉世界、芳村的花卉博覽園,此外,南海、花都近年都建設花卉市場,從我區蔭生觀葉植物主產區化龍至各地市場一小時可到達。三是花卉種類不夠豐富,品種相對單一,主要以觀葉花卉為主。 為加快我區花卉市場的建設,區政府已作了具體部署,明確由化龍鎮牽頭,國土、規劃、農業等政府職能部門配合,共同推進。目前,花卉交易市場的選址初步規劃在化龍大道西,150畝建設用地已報國土局審批。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花卉產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