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逐步實施機耕路硬底化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內容: 經過前幾年的艱苦努力,我區農村機耕路建設取得了較大成果,對于方便群眾出行以及農副產品的運輸發揮了積極作用。然而,由于機耕路路基沒有實現硬底化,道路毀損比較嚴重,而我區又于2009年取消了每米2元的維護費補助(實際上正常維護需要4-5元),各村沒有專門的維護隊伍和維護經費,機耕路路況逐漸變差,所發揮的作用也在削弱。因此,我們建議區政府重視鞏固機耕路建設成果,有計劃、有步驟地投入資金,爭取實現全區機耕路硬底化,在沒有實現機耕路硬底化之前,將機耕路維護費補助提高到每米4-5元。 |
問題答復: | 黃樹枝代表: 您提出的區十五屆人大六次會議代表建議第103 號《關于逐步實施機耕路硬底化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十五”期間,區財政投入2.88億元共建設標準化農田46.4萬畝(含南沙區),建成各種規格的機耕路2700多公里,累計建成各種規格的機耕路6633條。標準化農田建成后,極大改善了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2006年,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不斷增加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進一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范圍,從當年起連續三年,每年區財政安排354萬元對機耕路每米不高于2元的維護保養費補貼,受益面積31.2萬畝,機耕路總長度1700多公里。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調整,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斷深化,農民要求機耕路升級改造的呼聲越來越高,區政府已將建議和相關內容納入了議事日程。2009年區委、區政府出臺了《關于統籌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實施意見》(番發〔2009〕1號),明確了逐年推進機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設,所需資金由區、鎮(街)財政按9:1的比例分擔。2009、2010兩年區財政合共投入500萬元推進機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設,其中2009年安排大崗、欖核、沙灣、東涌等4個鎮8條村作為機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設試點, 建設機耕路硬底化總長約20023米;2010年安排石樓、新造、化龍、大崗、欖核、東涌等6個鎮13條村作為機耕路主干道硬底化建設試點,建設機耕路硬底化總長18050米。目前,試點村建設基本完成。 為保養維護好機耕路,根據“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維護保養主體應該是村一級,機耕路維護費應由鎮村負擔。與此同時,村應該加強管理,教育和監督村民不要在機耕路上堆放雜物和種植農作物,嚴禁重型汽車行走,保障機耕路不受損壞,以達到運輸暢通和減少維護費支出效果。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機耕路硬底化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