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繼續加強城市管理與環境保護,鞏固亞運成果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作為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的重要承辦地,番禺為籌辦亞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致力于環境整治、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綠化美化等,實現了“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的目標,使城市建設上了一個新臺階。但在成績面前,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在城市管理和環境建設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隱憂。例如:城市管理共識難以統一和強化;市民對城市建設管理要求不斷提高,但文明意識、責任意識卻較低;市政設施維護難度大,公共設施經常被損壞和被盜;城市環境質量的保障和應急還缺乏一個完整的體系,空氣及水體質量仍有待進一步改善;城市垃圾處理問題亟待解決;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進展滯后。另外,一些工業園區的廢水排放仍對開始變清的河涌造成一定的影響等等。因此,后亞運時期,我區應重點加強城市管理,完善現有措施和保障體系,健全反應機制,鞏固亞運城市管理和環境保護成果。 辦 法: 一、建立科學常態的管理機制,加強城市管理 一是思想認識要增強。要樹立更高的標準,建立科學常態的管理機制,制定周密的方案,強化執行力,確保城市管理水平不低于亞運期間。對重點區域范圍進行分類管理,根據各自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重點抓好市容環境保潔和美化、“六亂”整治、建筑工地管理和控制“兩違”。二是保障措施要到位。要加強人、財、物的保障,繼續堅持大城管機制,統一步調,整合資源,集中力量進行城市管理,建立適當的、嚴格的監督考評機制。三是加強數字城管建設。在城市管理方面要有所突破和創新,建設有特色、信息化、智慧化的城管。 二、加強市政園林設施維護管理工作 堅持以城市環境整治為主,加強市政設施維護和園林綠化養護管理工作,確保城區道路完好和園林綠化品位提升。 (一)建立機制,確保市政設施及時修復。建立快速養護維修機制,明確道路一般問題1小時趕到現場,2小時內拿出處理意見,3天內修復完畢并開放交通;對窨井蓋被盜、公共健身器材損壞、綠化殘缺情況,加強巡查,定期檢測,發現問題及時修補;充分發揮“12319”市政小分隊作用,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及時搶修,做到快速、高質。 三、完善城市環境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健全長效機制 (一)建立一套穩定的城市環境監控和保障的指揮平臺及網絡。借鑒亞運期間環境保障組構建的指揮體系,進一步完善和細化組織架構,明確職責,形成由區、鎮(街)及職能部門統一指揮、部門聯動的機制,使多級多層次的指揮體系常態化運作。進一步加強區環境監控指揮中心的建設,加大力度健全我區空氣質量的自動監測系統、河流水域水質自動監測系統,以及重點工業污染源的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同時,擴大和完善視頻監控網絡,形成全方位的監控體系,確保城市環境質量得到有效監控。 (二)進一步完善城市環境應急和保障機制。環境應急是確保城市環境質量的重要手段。政府應建立和完善環境應急保障預案及程序,并向社會公布,以應對環境安全應急事件。污染物應急減排等環境質量的保障措施和機制也應長期實施,而不是僅僅在舉辦重大賽事或特殊事件期間實施。政府和有關部門還要健全環境質量預測和保障措施,一旦發生不利氣候或總量超標影響環境質量,即時啟動總量減排的應急措施,以確保城市環境質量能得到穩定改善。 四、鞏固環境治理成果,確保城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繼續加強大氣污染整治。繼續淘汰小型工業燃煤鍋爐,進一步治理工業有機廢氣污染物,制定政策推進清潔能源的使用,控制好機動車的尾氣污染。 (二)采用先進技術處理城市垃圾,合理選址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采用填埋的方式處理生活垃圾需占用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且不利于資源循環利用,處理效果不佳。應選擇國際上應用較普遍、資源綜合利用較好的焚燒發電技術。通過充分調查研究和論證,盡快建設垃圾焚燒發電廠,以解決日益嚴重的垃圾圍城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 (三)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處理系統及管網系統。我區“十一五”規劃的幾個重要的城鎮污水處理廠都已建成,但收集污水的管網建設仍然滯后,城鎮污水得不到充分有效處理,成為改善河涌水質的重要瓶頸。因此,建議我區要重點加快城鎮集污管網建設,使其盡快覆蓋到主要城區和各居住小區,盡快進行截污,封堵排污口,以改善水體的環境質量。 五、推進區域性工業污染整治,促進工業園區升級改造 (一)加快工業集聚點的升級改造。政府應充分利用“退二進三”、“三舊”改造及淘汰落后的產業等措施,加快工業集聚點的升級改造,逐步將規模小、污染嚴重的企業搬遷或更新換代。同時,開展對工業聚集點的整合和重新規劃,促使其走上規范化、規模化的道路。 (二)全面開展工業園區的污染治理和排污整治。改造園區的排水系統,完善和整合污水管網,規范廢水排放口。推行工業廢水集中處理的模式,確保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 (三)嚴格執行產業準入條件。由政府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定,進一步明確產業準入條件,嚴格把關,加強對村一級及個體業主物業租賃的管理引導,防止有污染的企業或落后產能的企業進入,對已進入的要堅決整理、逐步清理。 |
| 問題答復: | 九三學社番禺區委員會: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第33號“關于繼續加強城市管理與環境保護,鞏固亞運成果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建立科學常態的管理機制,加強城市管理 (一)亞運會結束后,區綜合執法分局把后亞運時期市容環境衛生保障執法工作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有機結合,繼續以網格化、常態化的管理模式堅持深入推進城市“六亂”和違法建設的治理工作。一是積極轉變執法模式,牢固樹立服務意識,管理為主處罰為輔;二是深化推進長效的城市管理機制,做好日常執法工作,減少突擊整治行動;三是增加執法人員培訓時間,著力繼續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 (二)為進一步提高我區城市管理工作效能,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制定《番禺區城市網格化管理部事件手冊》,真正做到摸清家底。二是出臺《番禺區查控村(居)民住宅超高搶建行為辦法》,開展“日巡查”“日報告”,調動相關鎮街集中力量,在全區范圍內營造了查違控違的高壓態勢。三是實施梯度化管理,科學配置城市管理資源。將我區從地域上劃分為重點區域、次重點區域和一般區域,重點區域的處置時限要在標準規定的時間基礎上縮短40%,次重點區域縮短20%。四是印發《番禺區城市管理運行考核方案》,由系統進行科學評價并自動產生分數。該考核方案實施以來,全區城市管理效能得到進一步提升,市民投訴案件處理更加快速高效。五是推進數字大城管二期項目建設。通過整合我區可信息化資源,建立具備番禺區特色的數字城市運行監測指標體系,最終以各類圖表直觀展現我區城市運行狀態,供政府決策時提供科學參考。 二、加強市政園林設施維護管理工作 (一)后亞運時期,區交通局依據機構改革后新的職能分工,設立了路政基建科,專門負責市橋中心城區和大石、洛浦片區的城市道路的路政養護管理工作。加強制度建設,制定《城市道路橋梁隧道養護監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推進道路養護的規范化、標準化和精細化;加強現場指導。組建監理單位、施工隊道路巡查小組,實行每日巡查制度,建立完善的應急響應制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高道路養護科技水平,開展信息化建設,研究制訂《番禺區交通局建立城市道路管理系統方案》,在我區數字大城管一套圖基礎上,對城市道路管理業務進行二次專題開發,實行動靜態管理、現場審批相結合,并與區數字中心及云計算中心對接,實現資源共享。 (二)區城管局于今年五月份經區政府同意制定實施《番禺區綠化管理長效機制實施方案》。該份方案中明確了各類綠化工作指標和評價標準,其中居住區綠地率應達到30%以上,在舊城改造區及城中村的不低于25%。公共綠地人均面積,居住區不低于1.5平方米,并積極推廣陽臺綠化、屋頂綠化、庭院綠化、護坡綠化的創建工作。積極推進義務植樹活動的開展,重視宣傳工作,以樹立全民義務植樹生態觀念為目的,由城區向農村輻射,扎實地開展宣傳工作,提高全民植綠護綠積極性,增加我區城市綠量和城市綠化覆蓋率,目前我區建成區綠化率48.1%,人均綠地面積達27.2平方米。區城管局將繼續推進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和街頭綠地綠化升級,建設城鄉一體的森林綠地體系,整體提升綠化、美化、生態化和藝術化水平,構建“區域綠網”。 三、完善城市環境質量保障和監控體系,健全長效機制 目前,區環境監控指揮中心實現對332家重點排污單位的在線監控監測,有3個視頻制高監控點、5個水源保護區視頻監控點、4個水質自動監測站、4個空氣自動監測站,確保我區重點污染源、水質和空氣質量全天候實時監控監測。區環境監控指揮中心已24小時運轉,與“數字大城管”有效對接,與廣州市環境監控指揮中心和12369有效連接,成為我區城市管理運行指揮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后亞運時期,區環保局仍將充分發揮區環境監控中心的重要作用,重點包括:一是完善環境監控指揮中心的軟硬件建設。完善環境監控中心系統軟件中污染源在線監控反控、環境應急管理、視頻監控、環境質量監控等功能的開發;二是完善環境監控指揮中心的管理制度。確保環境監控指揮中心順暢運作。三是管好、用好在線監控設施。制定我區污染源在線監控數據有效性審核工作制度,完善對我區國控、省控以及其它重點污染源的數據有效性審核工作。 四、鞏固環境治理成果,確保城市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一)后亞運時期,區環保局已明確將繼續鞏固亞運9項空氣環境質量整治工程所取得成果,包括: 1、繼續加大對在用機動車排氣污染監控力度。切實做好換發國家統一環保檢驗合格標志工作,尤其要做好符合國Ⅱ標準及國Ⅱ標準以下的柴油車換發黃色國家環保標志工作;加強利用機動車排氣污染遙感監測車對行駛車輛進行遙感監測,快速篩查高污染排放車輛;開展對高排放車輛的限行,采取限制高排放車輛(黃標車)通行的措施,并逐步擴大對高排放車輛的限行范圍。 2、區環保局機動車排氣簡易工況法檢測線盡快投入使用,并在全區范圍內推行機動車排氣簡易工況法檢測,進一步提高番禺區的機動車尾氣檢測準確性。 3、加強對機動車排氣檢測機構的監管,建立和完善年檢線機動車排氣檢測在線監控系統與機動車排氣污染數據庫并網工作,實現對各檢測站檢測系統數據與視頻的實時監控。 4、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建立番禺區在用機動車環保檢測/維護(I/M)制度,力爭在我區全面推行。 (二)為緩解“垃圾圍城”的困境,推進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我區已重啟了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項目,目前正在推進專項規劃修編和開展規劃環評等工作。通過對該專項規劃開展環評工作,著重分析規劃中對環境資源的需求,提倡開發活動全過程中的循環經濟理念,既能保證規劃與環境政策、法規的協調性,又會考慮規劃區域內的環境累積影響。 我區垃圾焚燒發電廠項目仍處在選址環節的民意收集階段,目前還沒有確定焚燒廠將采用何種技術。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技術能否合理選取決定了全區垃圾處理工作能否順利推進,百萬群眾的身體健康能否得到保障,番禺區的社會環境能否保持長期穩定。因此,該項目技術的選取將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專家意見、技術標準、排放標準等因素選取,并做到達到資源綜合利用、垃圾合理處置的要求。 (三)“十一五”期間我區共規劃建設9座鎮級污水處理廠,合計45萬噸/日。目前除鐘村污水廠正在進行設備安裝調試,計劃于6月底完工進行試運行以外,其余8座鎮級污水處理廠均已投入使用,日均污水處理量達到29萬噸/日。截至目前我區實際已完成主干管長度為230公里,鎮街建設配套污水支管長度為216公里。根據《2011年廣州市水環境治理任務書》,“十二五”期間我區共需建設成369公里污水管網及10座提升泵站,其中2011年需建成34.99公里管網及3座泵站,進一步將污水管延伸至主要城區和各居住小區,逐步進行雨污分流改造及對河涌邊排污口進行截污治污綜合整治,爭取早日實現“水清岸綠”的目標。 五、推進區域性工業污染整治,促進工業園區升級改造 (一)由于歷史原因,我區工業企業分布較為分散,未能形成區域集中治理的格局。為了有效杜絕企業偷排污染物或超標排放污染物的現象,區環保局在繼續執行“退二進三”,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已開始著手研究工業園區統一建設污水處理廠的可行性,并積極推進試點工程,工業企業的廢水可相對集中處理后排放,以便形成便于監管、達標排放的良好格局。 (二)在嚴格執行產業準入條件方面,結合區內節能減排要求切實抓好環評審批過程的總量控制,嚴格核實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與分配指標,加快區內重點節能減排工程的環保驗收工作;繼續開展竣工環保驗收督促工作,完善試生產制度,探索建設期環境監理方式,重點抓好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實,改善“三同時”制度執行效果;建立重點項目全過程環境管理跟蹤服務機制,對于國家、省、市、區確立的重大產業發展項目、改善民生項目、基礎設施項目采取提早介入、積極關注、定期跟蹤、督辦反饋的工作方式,掌握好區內重點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方向;抓好內部審批流程管理,提高環評審批和環保驗收的效率,努力做到環保審批按時辦結率100%。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城市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