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提升社區居民衛生保健水平的幾點建議 |
問題內容: | 一、存在問題與分析 (一)服務設施、醫療設備、技術力量等方面限制,加之各類醫療保險等政策制度不完善,“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就醫流程還未形成,社區服務機構與大醫院的雙向轉診機制還未真正建立起來,影響了社區衛生服務的健康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硬件建設尚需完善,特別是內部設施、醫療技術設備、衛生資源環境等。 (二)人才隊伍建設還有不足。衛生技術人員年齡偏高、學歷偏低、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現象比較嚴重。完善的用人機制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影響工作人員積極性、主動性的發揮。缺乏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人才引進困難,由于社區衛生服務人員來源渠道較窄,加之工作強度較高、待遇相對較低,致使人才不足、人員不穩,影響服務質量和水平。從業人員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專業技術人員隊伍需要不斷發展壯大。 (三)“醫保卡”在一些社區并未使用;“首診初診”、“雙向轉診”措施在某些社區落實不到位。 (四)社區衛生服務宣傳不到位,監督機制尚未完全建立,部分居民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性質和功能缺乏清楚認識。大多數居民并不信賴社區衛生服務,紛紛表示大醫院就診仍為首選。認為社區衛生機構只是小診所,規模較小,設備欠缺,衛生條件不理想,醫療水平無保障。 (五)主觀意識方面存在重醫療輕保健思想,健康教育、健康咨詢在社區未形成模式,居民衛生保健知識未普及,居民良好的衛生習慣未形成。 辦 法: 一、醫療方面 (一)樹立起“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理念;設立以“全科醫生、全科護士”為主體、以責任制為保障、以預防保健為中心的服務模式,培養專業護理人才、建立以預防為主的家庭護理對策,提供以家庭為單位,以預防保健為主的醫療護理服務。 (二)加強人事管理和人才培養,落實全科醫生、全科護士崗位培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嚴格執行名額培訓計劃,安排好各培訓人員,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務。進一步規范醫療行為,建立社區醫生績效考核評價機制,實行崗位責任、目標管理和量化考核,充分調動社區醫生護士服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嚴格社區衛生人才準入制度,實行公開招聘、合同聘用,建立和完善辭聘制度。 (三)創新運行機制,建立社區衛生服務長效機制,深入社區、深入家庭,社區工作計劃中要重點關注老年人、婦女、孕產婦、兒童、殘疾人,提高慢病管理質量,開展好一年一次的健康體檢。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院、疾病控制中心、婦幼保健院的功能定位和職責分工,加強工作銜接和資源共享,積極開展幫扶指導和雙向交流,方便群眾就近就醫,確保醫療安全。 (四)促成與上級醫院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對社區中重癥病人,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通過綠色生命通道,不通過門診掛號和接診直接護送入病房;恢復期患者及時轉入社區康復,定期到中心進行器械訓練,并在社區服務人員的指導下,由其家庭成員掌握保健,護理,康復,按摩等一些簡單實用的技能,使患者在家中也能開展康復活動。 (五)轉變觀念,更新服務模式,主動開展上門服務、延伸服務、連續服務和臨終關懷服務,實施好社區衛生服務的優惠政策,開展愛心服務,推行家庭病房、家庭護理,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經濟、優質、廉價的社區衛生服務。 (六)加強社區衛生的規范化管理。加強社區衛生的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管理,逐步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機構的基本標準、基本服務規范和管理辦法,完善各種規章制度。 二、預防保健方面 (一)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面向基層,社區參與 。居民衛生保健是在人們能負擔的基礎上提供最基本的衛生保健服務,并主要動員及依靠社區居民參與他們的保健活動,以預防為主,其重點是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社區康復。 (二)定期、定人對社區居民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提高社區居民基本衛生知識知曉率,增強社區居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健康行為的形成。 (三)除提供相應的衛生保健服務外,還要注意環境營養、飲水、垃圾處理、住房等方面對健康有影響的問題。 (四)完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內涵建設和高質量的居民健康檔案,配備必要的基本設備充實“六位一體”服務功能,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專業技術、社區適宜技術和管理技能的培訓,積極推廣中醫藥服務,開展慢性病防治、殘疾人康復健康教育、健康咨詢等活動。 (五)加強信息報送,實行微機網絡化管理,搭建社區信息平臺,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接、信息共享的網絡,為社區衛生保健服務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六)推進人性化服務。堅持以居民的健康為中心,家庭為單位,開展社區衛生保健服務。對社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婦女和兒童進行了健康狀況動態檢測和管理,并針對特殊群體的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務。 (七)開展健康教育,建立健全社區健康教育網絡,建網率達到100%。配備專兼職健康教育人員,加大培訓力度,培訓率達80%以上。 |
問題答復: | 民盟番禺區委: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委員提案第30號《關于提升社區居民衛生保健水平的幾點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近年來,我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以實現“小病在社區、防病在社區、健康在社區”為目標,加快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動社區衛生服務“六位一體”工作開展,為維護群眾的生命健康發揮了積極作用。關于你們提出的提升社區居民衛生保健水平方面的建議,我區主要做法如下: 一、高度重視,推動社區衛生服務快速發展 根據國家新醫改“完善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新型城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要求,我區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成立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出臺《廣州市番禺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目標、建設任務、扶持政策、資金安排等內容,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財政部門根據《方案》,每年都安排社區衛生服務專項經費。2007至2010年,區、街財政共投入經費11613萬元,其中每個新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政府投入裝修建設經費200萬元,設備補助經費125.3萬元;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政府投入裝修建設經費60萬元,設備補助經費68.9萬元,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統一裝修標準、統一標識建設、統一設備配置,形成了社區衛生服務獨有的形象,受到廣州市的表揚。 二、強化職能,提供優質社區衛生服務 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了醫療、保健、康復、計劃免疫、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 (一)強化健康教育。2010年為社區健康教育重點人群發放資料21多種84萬份;全區更新健康教育宣傳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內182期、居(村)198期;在機構內、中小學校、托幼機構、工廠、企業等開展健康教育講座338次,受教育3.7萬人次;開展健康咨詢活動301次,進行咨詢5.7萬人次。專門針對甲流、手足口等傳染病防控開展中小學校、幼兒園培訓85次。 (二)開展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落實重點人群管理。 根據轄區內居(村)委地理、環境和服務人口等具體情況,組建以 (三)以常見慢性病防治管理為突破口,提升服務水平。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參照全國高血壓社區規范化管理項目要求,對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級管理。成立區高血壓和糖尿病技術指導組,對社區開展慢病綜合防治技術指導,在做好規范管理基礎上,狠抓高血壓和糖尿病管理量的提升,并將此管理量納入年終考核指標。2010年累計高血壓建檔12199份、規范管理10807人,比2009年增長了62.5%和70%;累計糖尿病建檔2576份、規范管理2208人,比2009年增長了67.1%和115.6%。經過慢性病規范管理,大大地增強了慢性病患者對社區衛生的依從性。在全國糖尿病知識競賽廣州賽區我區代表隊勇奪第一名。 (四)全面優化社區婦幼保健服務。強化全區婦幼保健網絡、婦幼工作例會制,尤其是加強實施全區社區出生登記資料交換制度,有效地提高了跨街分娩兒童的保健管理及時率和完整率,形成快捷實、用操作性強的運作模式,強化孕產婦、0-3歲兒童二大系統管理力度,孕產婦保健管理率和3歲以下兒童保健系統管理率均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 (五)穩步推進傳染病預防控制、免疫規劃工作。將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觸角伸展到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網絡直報系統;全區所有中心成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隊伍,并進行相應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認真落實規范疫情處理和報告管理、傳染病流行前期防制準備工作、監測和掌握疫情動態、登革熱防制聯動機制、高危人群行為干預、以麻疹查漏補種為首驗證入學和入園工作、“4.25”查漏補種周活動等常規性工作,開展甲流疫苗接種,2010年接種41萬人次,開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56次,開展專項活動派出人員達7600人次,上門服務達5347人次。免疫規劃疫苗常規報告接種率≥90%。 (六)加強社區老年保健指導、精神衛生、殘疾康復協作服務。為老人提供建立檔案、義診、免費體檢、家庭病床等多項優惠服務,其中市橋街西片中心、石壁街和谷圍新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大規模免費體檢活動。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了殘疾康復站,基本形成了以區殘疾人社區康復服務技術指導中心為龍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樞紐、社區康復站為基礎,面向殘疾人的訓練服務網絡。城區的精神病患者規范服藥率42%,顯好率96%,肇事率為零。 (七)不斷推進衛生服務信息化工作。2007年完成《番禺區區域衛生信息系統規劃》方案,經過不斷優化,建成和實行了“一個數據中心、一個信息交換平臺、多個業務應用系統”。通過建立居民從出生到終老的區域廣義健康檔案,實現居民健康信息在醫院、社區、衛生局等之間一定權限下的共享和利用,目前,區域健康檔案數據庫中已建立200多萬份醫療及健康檔案。建立統一影像系統,實現區域PACS應用,優化整合區域內大型醫療設備投入,降低就醫檢查費用,實現居民影像信息在醫院、社區的業務共享和協同處理,奠定了電子雙向轉診服務基礎。通過不斷研發,全國首創實施農合住院、門診即時結算系統,為番禺居民提供便捷的住院報銷服務;實現區域宏觀數據的統計和陽光用藥在線監測。衛生信息化走在全國的前列,在國家衛生部介紹經驗。 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有序開展各項培訓 三年來,我區共投入經費1320萬元,大力開展全科醫學培訓、管理項目專項培訓等工作。三年來,培訓 四、雙向轉診,有效提高基層單位服務水平 區屬醫院與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簽定了雙向轉診協議并實行雙向轉診服務,從2006年開始實行區屬醫院申報副高職稱人員到基層衛生(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定期工作的規定,通過到基層衛生定期工作,加強了受援單位專科力量,更新了基層衛生的服務理念,提高醫院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為完善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提高工作水平,2009年制定并實施了《廣州市番禺區城區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和精神衛生殘疾康復工作進社區工作方案》,各專業防保機構定期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技術指導和人員培訓。 五、規范管理,不斷完善社區管理服務架構 我們每年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2次全面檢查考評,對成績優異單位進行表揚和獎勵;對不合格單位提出整改意見并扣罰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規范社區衛生服務的月報工作、上門服務登記記錄,同時開展對重點人群上門服務每月電話監督核實工作,將重點人群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滿意度納入考評體系。規范并統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人員配備、工作流程、服務標準、考核標準,逐步建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品牌。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社區居民衛生保健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