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解決招工難問題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2010年以來,隨著中西部城市的迅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以及工人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珠三角地區對一線普通工人的吸引力有所下降。很多原來在珠三角的外來務工人員,在回家過春節后都不再愿意回到珠三角工作,導致我區出現了一線普通工人緊缺的現象。很多企業即使提高了工資,也無法招收到足夠的一線普通工人,對生產經營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辦 法: 一、由政府牽頭,與扶貧地區掛鉤,產品發外加工,既增加扶貧地區人平收入,又能解決招工難問題,達到雙贏效果。 二、區政府降低門檻,加大力度切實解決外來務工人員特別是技術骨干的子女入學等問題,增強我區留住外來工的吸引力。 三、要設立常規性的招聘場所,每天都要免費開放讓外來務工人員找工,有條件的也可以在各鎮街勞動所設立固定招聘點,解決企業日常招聘員工的需求。 |
問題答復: | 區工商聯: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第56號《關于解決招工難問題的建議》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踏入2011年,國內經濟出現回升企穩態勢,在企業訂單充裕的情況下,不少企業用工需求增加,珠三角地區普遍出現“招工難”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采取積極措施,切實做好各項就業服務,努力解決企業的招工問題。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公共就業服務,幫助企業解決招工難問題。一是通過市、區、鎮(街)、村(社區)四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為企業聯動發布招聘信息。今年1-6月,為企業發布就業空崗信息31.71萬個。二是舉辦各類人力資源招聘會和鎮(街)專場招聘會,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面對面的就業服務。今年1-6月,舉辦各類人力資源招聘會91場,為7367家企業和13.44萬人次求職者提供免費就業服務,4萬多人與企業達成就業意向。三是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為企業提供批量招工輸送服務。今年上半年為企業輸送勞動力339人次。四是開展跨地區勞務合作交流,組織區內企業到外地招聘。今年上半年組織了87家企業赴梅州市五華縣、陽江市、茂名高州市、韶關市乳源縣等地區招聘,共招用683人;4月,組織了13家企業到江西省贛州市江西理工大學參加畢業生就業供需見面會,與27人達成錄用意向,并簽訂就業服務協議。 (二)深入開展就業幫扶對接工作。根據《廣州市番禺區農村扶貧開發工作實施方案》(番發〔2011〕2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制定《關于開展農村貧困戶就業幫扶工作的通知》(番人社〔2011〕36號),協同各職能部門進一步做好我區農村貧困戶勞動力就業幫扶工作,從就業層面上幫助貧困戶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實現共同富裕、建設幸福番禺。此外,按照廣州市委市政府《關于落實我省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的實施意見》(穗辦〔2009〕25號)精神,積極推進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新突破。結合番禺、五華兩地的實際情況,加強就業幫扶宣傳,引導番禺的企業適當放寬條件,吸引和招用五華縣農村勞動力就業。搭建就業供求信息溝通平臺,有針對性地向五華縣就業部門傳遞企業招聘信息,今年1-6月,分36批次傳遞了3546家企業共9.32萬個就業崗位。適時舉辦現場招聘會,組織了區內15家企業赴五華縣開展現場招聘,提供就業崗位3636個,172人達成就業意向。 (三)加強企業用工管理,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協作,召開企業負責人座談會,開辦勞資人員業務培訓班,加強用人單位對政策法規的認識,轉變企業對員工的管理模式。 二、下階段工作設想 目前,隨著物價上升,企業成本加大導致利潤空間狹小,制約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導致薪酬上升水平有限,對勞動力的吸引力逐漸減弱。此外,新生代勞動力價值觀、擇業觀發生明顯變化,缺少刻苦耐勞的精神,不愿意到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低、工作環境差的企業工作。對外來工技能培訓提升和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未完善等問題依然存在。下階段,我們將努力爭取區政府的支持,計劃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切實幫助企業解決招工問題: (一)進一步完善各項公共就業服務,為企業搭建完善的招工服務平臺,切實幫助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加強跨地區勞務交流合作。以廣佛同城化、廣佛肇經濟圈發展建設為契機,借鑒中山、東莞、深圳等地區的經驗,著手制定從外省、外地職業技術學校引進技工人才的實施辦法,采取政府出資購買勞動力的方式,對提供勞動力到我區就業的地區或學校給予一定的獎勵或資助,著力解決我區結構性招工難問題。 (二)組織相關優秀企業到內地偏遠、落后地區的職校、中專、技??疾欤捎梅鲐氜k學等模式,實行企業與學校掛鉤,企業資助學校辦學,學生畢業后可直接到企業實習和就業。 (三)加大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力度,出臺調控性政策措施,推動企業加快生產技術改造和工藝升級,逐步淘汰落后產能企業,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高附加值產業。 (四)加強人文關懷環境建設,完善外來工子女入戶與教育等政策,幫助企業留住人才。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解決企業招工難問題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