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呼吁政府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備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眾所周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人為本,為轄區居民提供預防、醫療、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整個醫療系統最基層的服務單位,是最有活力的細胞,是群眾最需要的醫療服務機構。直接關系到廣大居民和孩子們的健康。全國正在進行醫療體制改革,城市的重點就是加強社區衛生醫療服務。 總體來說,番禺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辦的不錯。但筆者某次扭傷腳后到我區南郊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時,就覺得政府有必要在政策和措施上對社區醫療服務給予更多支持。當時醫生要求到二樓拍片,但筆者因為扭傷劇烈疼痛走不動,上不了樓,醫生說不拍片就不能給我看病。中心沒有輪椅、擔架甚至拐杖之類的基本醫療設備,醫務人員也沒有過來攙扶。 辦 法: 一、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硬件,即增加醫療設備。 二、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軟件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
問題答復: | 鄧偉強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委員提案第68號《關于呼吁政府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備的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感謝您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信任和支持,對您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未能得到及時的幫助感到十分抱歉。 近年來,我區不斷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備配置的資金投入。2007-2010年已投入設備補助經費達924萬元,不斷完善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站設備配置,目前,所有公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備配置均達到《廣州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本標準(試行)》。 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積極開展醫療、保健、康復、計劃免疫、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取得一定成績: 一是做好疾病預防和治療工作。積極為居民提供安全、價廉、便宜、有效的醫療服務。2010年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門診量236萬人次,占城區醫療機構的33.5%。成立了健康教育、婦幼保健、計劃免疫、慢病管理、社區康復、精神病防治、計劃生育指導等工作小組,組建網格化責 二是積極開展便民惠民服務。積極轉變服務模式,為年老、行動不便的患者建立家庭病床,為慢性病人、孕產婦、嬰幼兒、精神病人、殘疾人等提供上門服務。各機構每年為貧困人群送醫送藥、免費體檢,為就診居民減免掛號費和診療費,2007年以來共減免費用近900萬元。有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還開展農村補充合作醫療,在全區合作醫療報銷之后,剩余費用可在社區機構再按一定比例報銷,大大降低了病人的醫療費用,減輕了群眾的醫療負擔,受到群眾的好評。 三是規范管理并不斷完善架構。嚴格考核、獎罰分明。每年對社區服務機構開展2次全面檢查考評,對成績優異的單位進行表揚和獎勵;對不合格單位提出整改意見并扣罰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規范社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工作流程和標準,開展日常監督核查工作,將重點人群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滿意度納入考評體系。所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識建設按照《番禺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標識系統手冊》進行。 四是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有序開展各項培訓。三年來,我區共投入經費1320萬元,大力開展全科醫學培訓、管理項目專項培訓等工作。三年來,培訓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設備設施,積極做好醫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為群眾提供優質、人性化服務。同時加強服務內涵建設,強化監管機制,完善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上新臺階。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