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幫助企業轉型減壓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企業(特別是制造型企業)在經濟轉型期面臨的壓力較大,出口型企業更是面臨匯率調整、原材料上漲、用工成本增加等困難。 去年春節前后珠三角又迎來新一輪的招工難,實質是工資待遇已不具優勢。企業為了生存,為了完成訂單,不得不用高工資來吸引和留住員工。面對這些困難,企業要獲得盈利是比較困難的。企業提高工資是由企業盈利來保證的,如果企業連生存都困難,員工工資增長又從何談起? 經濟結構中制造業是基礎,是經濟發展的根本,是整個產業鏈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沒有制造業其它產業都無從說起。“中國創造”也是需要“中國制造”來支撐,我區先進裝備制造、節能綠色產業發展、人民生活需求都離不開這些產業。 當然,這些企業更應繼續不懈努力,提升自身技術水平和競爭優勢。但企業能力有限,政府還應繼續給予一定的扶持,使其能夠繼續得到發展。 辦 法: 一、組織培訓企業的領導者,使其徹底轉變觀念,拓寬思路,提升管理素質和水平,樹立長遠觀念,增強社會責任感,走富區強民、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繼續扶持幫助這些企業盡快找到合適項目,進行產業升級。 三、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在稅收上給予一定的減免,幫助企業度過暫時的資金困難。 四、對政策的實施加強監管,對達不到要求的企業,撤銷其優惠、將其轉到更加需要的企業去。 五、為這些企業聘請的部分骨干人員,提供經適房或廉租房,減免子女就學學費,使其消除后顧之憂、能在企業穩定發展。 |
問題答復: | 劉齊成委員: 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第70號《關于幫助企業轉型減壓的建議》提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制造業企業對推動我區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也是我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要對象。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區政府都緊緊圍繞建設與廣州現代化新城區相適應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一、扶持企業轉型減壓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貫徹落實上級有關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的基礎上,區委區政府制定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民營科技型企業發展的若干規定》、《關于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及其13份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應對金融危機沖擊,2009年出臺了《番禺區關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若干措施》及4個實施細則及《關于為企業減負保障經濟增長的通知》,2009年為企業減負超過6300萬元,2010年為企業減負超過8500萬元。 在稅收減免政策上,科信系統有兩個政策對企業稅收方面的減免。根據《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精神,企業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后,企業所得稅稅率由25%減至15%;根據《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精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50%扣除。至今年5月底,我區共有101家被認定為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享受所得稅15%的優惠政策;2011年我區共有253個企業研發費稅前扣除項目通過市科信局審定,55家企業獲得稅收減免優惠。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是一個動態過程,復檢不通過的企業將取消減免優惠政策。 二是推動強化自主創新。近年來,我區大力支持企業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制造業。2010年,積極幫助我區企業爭取上級及我區產業發展、技術進步、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及其他政策性資源扶持。據初步統計,共有44個相關項目獲得上級及我區財政資金扶持,金額合計接近5000萬元。 三是創建融資支持平臺。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支持中小企業,同時支持金融企業做強做大。截至2010年底,全區金融機構公司類貸款達653億元,比上年底增長了45%。廣州市第一家村鎮銀行番禺新華村鎮銀行于 四是整合提升服務水平。發揮區工商聯、區廠商會、職能部門、行業協會及中介組織的積極作用,建立數字家庭產業聯盟等8大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區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數據庫和服務平臺、人才培訓等公共服務平臺,在市場開拓、電子商務、管理咨詢、創業基地等方面扶持企業發展。建立重點企業聯系制度,定期深入民營企業調研,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建立健全區政務中心、區企業服務中心等服務體系,積極開辟綠色通道、預約服務、上門服務、提前介入服務等,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聯合服務,為中小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對培訓企業管理者的做法 一是建立職業技能培訓機制。近年來,按照廣州市創建創業型城市的總體部署和工作要求,我區積極踐行“創業帶動就業”的發展戰略,建立了“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把SYB創業培訓項目作為提升企業管理者管理素質和促進就業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區已建成以區職業技能培訓基地(區職業技術培訓中心)為中心,鎮街成校、職校為分基地,覆蓋全區各鎮街的職業技能培訓網絡,每年在每鎮街都開辦至少一期創業培訓班。 二是開展政策宣傳解讀。區相關職能部門積極開展政策宣傳,組織企業管理、企業上市等相關培訓。我區企業領導者和管理人員,均可參加,拓寬發展思路,提升管理素質和水平。 三是發揮協會、商會作用。區相關商會、協會及時關注高校舉辦的企業管理人員培訓信息,積極發動會員企業參加。區廠商會還積極與番禺理工學院聯系,舉辦了專門針對“富二代”開設的相關培訓班,為“富二代”承接父業、科學管理打下良好基礎。 三、對企業人員子女入學難的做法 2010年,番禺區人民政府印發了《印發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番禺區接受義務教育暫行辦法(試行)的通知》(番府〔2010〕110號,以下簡稱《暫行辦法》),規定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外來人員子女在我區接受義務教育可享受番禺區戶籍適齡兒童的同等待遇(享受免費義務教育):一是按規定引進的博士后、外國專家的適齡子女;二是臺胞子女或有突出貢獻的港、澳人士適齡子女;三是依照《廣東省引進人才實行〈廣東省居住證〉暫行辦法》申領的《廣東省居住證》有效期三年及以上人士的子女;四是持有廣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的《海外高層次人才證書》人士的子女;五是在我區工作期間,在其工作專業領域內獲得省、部級以上政府部門認可的發明創造、技術創新等專項獎勵及有關榮譽稱號的外來務工人員;六是因其工作成績突出,獲得廣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優秀稱號或獲得經番禺區流管辦主辦的番禺區“金雁之星”榮譽稱號的外來務工人員。 此外,《暫行辦法》還根據《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居住證持證人在同一居住地連續居住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滿五年、有穩定職業、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其子女接受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應當與常住戶口學生同等對待。具體辦法由居住地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制定”的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情況適當放寬有關準入條件,規定“在我區連續居住滿3年以上,在廣州地區就業并參加社會保險累計滿3年或以上,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無政策外生育”的外來務工人員,可為其適齡子女申請入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起始年級。另外,根據《印發關于加快番禺區科技園區建設促進現代產業發展的若干扶持措施的通知》(番府〔2011〕55號)的規定,對我區經濟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的科技園區、產業園區的相關企業的外來務工子女入學按《暫行辦法》優先執行。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企業轉型減壓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