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加快解決外來工子女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2010年6月,番禺公布了《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番禺區接受義務教育暫行辦法》。該辦法是廣州出臺外來工子女教育工作意見之后,首個區域細化的方案。番禺全區117所小學24所中學騰出3500余學位,提供給外來工子女,并規定了四個申報條件,吸引了6000余名外來工前來報名。其實,對于外來人口占半壁江山的番禺而言,入學需求十分龐大,但能達到申報條件的人卻不多。 經過申請、審核、積分等程序,首批383名適齡兒童通過審批成為幸運兒。 另據報道(廣東兩會),中山推行外來工子女積分入學政策,2010年的成果是解決了超過4000名外來工子女義務教育的問題。北京接受義務教育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已由2000年的9萬人增長到 2009年的41.8萬人,占學生總數的40%,其中66.9%在公辦中小學就讀。 無論用什么樣的標準比較,無論與什么地方比較,番禺區在外來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方面,番禺走在了廣州的前面,全國的后面。 究其原因,是政策門檻太高,不切合實際,覆蓋面太窄。比如規定只解決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的學生。這項規定,既不符合自然規律,也沒有政策依據。 據統計局發布的統計資料,番禺在校學生的數量這幾年是遞減的,這說明學位根本就不緊張。這次學位派不出去,也從另外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點。 對解決問題的必要性、正當性、合法性、可行性已經無需再論證,現在的問題是怎樣及時、全面、有效地解決問題。 辦 法: 一、政府成立專題小組,制定全面解決問題的總體計劃。該專題小組除了相關政府部門參加之外,還應邀請人大、政協、工會、廠商會和外來工代表參加。 二、派人向東莞、中山取經,學習相鄰城市解決問題思路和理念。 三、對全區的教育資源進行調研,查清楚還有多少多余學位,需要就學的外來工子女數量、年齡段等,再確定還需要投入多少教育資源。 四、在今年7月新學年開學之前,調整政策。采用積分制,像高考錄取一樣,由高向低錄取,很容易解決有學位分配不出去的問題。取消只是解決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學位的限制,做到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年全覆蓋。 五、在出臺相關政策之前,要在專題小組上進行討論,草案在政府網站、新聞媒體上公布,征求公眾意見。 六、加大教育經費投入。民營學校接受外來工子女就學的,與公辦學校可以獲得相同的財政撥款。外來工子女與本地生源相同財政撥款。(上海就采取了類似的政策)。 |
問題答復: | 趙虎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第77 號“關于加快解決外來工子女公平接受義務教育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我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基本情況 多年來,大量進入我區工作的進城非廣州市戶籍務工人員(以下稱外來務工人員)為我區經濟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我區接受義務教育的問題,已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的關注。盡管面臨的困難較大,但區委、區政府十分重視,充分挖掘潛力,采取各種切實可行的辦法提供義務教育階段學位。根據2010學年初報表反映,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初中、小學)學校在校生總數為18.6萬人,其中接收非本地戶籍人員子女入學8.5萬人,占全區接受義務教育學生總數45.5%;非本地戶籍學生中,在公辦學校就讀的有4.5萬人,占52.8%,基本符合國家關于“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按照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中小學接收為主”的“兩個為主”方針。 二、關于《暫行辦法》的情況介紹 (一)《暫行辦法》出臺背景 根據《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以及2010年2月廣州市發改委、教育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安局4部門聯合下發《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優秀外來工入戶和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的通知》(穗發改社〔2010〕10號)的規定,“各區(縣級市)根據當地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來穗務工就業農民義務教育階段子女人數,學校數量和承載能力等情況,制定來穗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工作細則。……具體條件由各區(縣級市)參照國務院、省、市的文件精神,根據本轄區學位等情況在實施細則中明確。” 番禺區政府組建了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統籌組織開展有關的研究、論證和實施工作,經多次到珠海、中山、東莞等市區調研、取經并反復論證,和廣泛向社會各層面、各部門、各學校征詢、收集意見后,于 我區試行《暫行辦法》所采用的“積分申請”辦法,是通過“門檻(即4項必達條件)+積分(即10項量化積分考核)”的方式,對外來務工人員進行甄別和導向。根據2009年7月修訂、 因此,《暫行辦法》中申請入學的設置標準,并非門檻偏高和不切合實際,也不是個別媒體所評論的“苛刻”。由于我區非起始年級的學位已基本滿員(尚須余下部分學位留作“回番生”用),該實施辦法只能在小學一年級、初中一年級這兩個起始年級開始接納符合條件的人員申請入讀。 (二)《暫行辦法》實施情況 2010年7月,我區在廣州地區率先實施《暫行辦法》。為保證該項工作順利實施,我區成立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為加強條塊之間的溝通和配合,多次召開各職能部門、鎮(街)的工作協調會,充分挖掘潛力,提供充足的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起始年級學位。同時,廣泛宣傳《暫行辦法》,除在媒體、政府門戶公告通知外,還在全區各鎮(街)村(居)委、社區、廠企等外來務工人員密集地張貼告示、派發宣傳單張,以及通過部分通訊平臺發布消息,在100多所公辦學校設立了咨詢點,接受廣大群眾的咨詢。 為方便申請人辦理各項資料審核,各鎮(街)、部門實現聯動,各司其職、共同協作,開辟專門辦事窗口和綠色通道,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申請提供便民服務,以公開、高效、透明的辦事原則,受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入學申請,為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免費入學敞開了大門。2010年秋季入學,我區共發出1199份申請表格,經審核通過,獲得免費入讀公辦學校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474名,占申請人數近4成。2011年申請受理工作已于5月開展,到 區政府承諾2011年將努力為滿足條件的所有外來務工人員提供足夠的公辦學位,預計明年我區執行《暫行辦法》,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讀公辦學校將達2000多人。 三、有關存在問題及說明 (一)外來務工人員公民意識有待加強 1982年,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出臺;80年代后期,各省市也相繼出臺了關于暫住證的管理規定;1997年,國務院啟動實施勞動人員參加社保的國家統一政策。但由于早期辦理暫住證能享受到的優惠較少,外來務工人員辦證積極性不高,自覺進行居(暫)住申報的人數不多。外來務工人員工作變換相對頻繁、流動性大等客觀事實和企業在履行用工合同方面的意識參差不齊(按規定,企業須出資為雇傭勞工購買社保),也未能保證為其雇傭的外來務工人員購買社保。這些情況也導致了外來務工人員居(暫)住證辦證率低、社會保險購買率低的結果。 《暫行辦法》實施以來,我區通過各種方式,向廣大外來務工進行了廣泛宣傳,但從實施的第一年來看,申請的成功率并不算高。針對該問題,經綜合各職能部門的反饋意見并認真分析,我們發現,盡管我區在遵照省、市有關規定的基礎上已適當放寬了相關準入條件,但由于外來務工人員公民意識相對薄弱,大部分人員還未能主動積極地在居住地進行居(暫)住申報、購買社保。至于“符合計劃生育政策”的條件,更是令眾多從外地遷居我區的“超生游擊隊”卻步。 番禺是個人口大區,進城務工人員眾多,且分布在全區各鎮(街)并不均衡,越是經濟發達、人口集中的地域,進城務工人員就越是集中,這就造成了越是學位緊張的鎮(街)中小學,要面臨解決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的壓力就越大,部分處于人口密集地帶的公辦學校學位已經飽和,連解決地段生入學問題都顯得捉襟見肘。制定《暫行辦法》,旨在使我區有限的公辦學位資源能夠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有利于引導外來務工人員積極履行公民義務、遵章守法,在提高個人素養、提升社會競爭力方面增強意識。《暫行辦法》實施后,外來務工人員自覺進行居(暫)住申報和登記的人數明顯增多,對加強外來務工人員屬地管理有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關于財政補助 我區《暫行辦法》規定通過積分申請、獲得入讀公辦學校資格的學生繳費標準與本區戶籍學生相同,享受本區戶籍學生義務教育免雜費和課本費待遇。同時,財政還對通過積分入學的學生給予學校1000元/生·年的補助。對于因公辦學位不足,未能通過積分申請獲得公辦學位,同時符合省規定“五年”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辦法》中規定其可由申請地教育指導中心指引到區內民辦學校入讀,并參照入讀公辦學校的受補助標準,享受財政經費補助。 為改善我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上學條件,我區設立了改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條件專項財政補助資金,對符合條件的學校予以專項資金補助。2011年財政預算安排實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工作經費及學校補助達1209.75萬元。除此之外,我區還逐年增加民辦教育發展專項經費投入,加大對接收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民辦學校的扶持力度,加強對其的審批管理,最大限度滿足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本區接受義務教育的需要。 四、今后努力方向 我區在廣州地區率先實施《暫行辦法》,充分體現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切實推進,貫徹落實《廣東省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和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工作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04〕69號)的有關精神,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惠民利民,盡力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在我區接受義務教育工作的決心、勇氣和誠意。《暫行辦法》的實施,更有利于吸納優秀人才到番禺區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實現我區和諧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2011年的申請受理工作,我們根據廣州市教育局2011年招生工作意見的有關規定,對獲得“優秀外來工”稱號的外來務工人員,將其子女納入免試就近入學的政策照顧性借讀生范圍,并對申請人辦理居住番禺區年限的連續性作出了適當的調整,讓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讀公辦學校。為更好的開展工作,發動更多的外來務工人員參與申請,我們加大了宣傳力度,除了照常在政府門戶網站、電視臺、報紙等媒體上公布通知外,還深入企業和房地產小區召開政策咨詢會,讓工作開展得更加主動。 今后,我們將繼續做好以下工作: (一)廣泛聽取和收集意見,不斷完善操作辦法和給外來務工人員申請提供多種方便; (二)進一步加強部門聯動,將本項工作的宣傳、審批恒常化,并加大與區廠商會和各企業的聯系,深入企業進行政策宣講,讓外來務工人員更深入地了解該項政策,及早準備,配合相關部門辦理居住、社保等工作,使更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能享受到該政策優惠。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