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進一步管理好“綠道”,發揮“綠道”作用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綠道”的建設,是中共廣東省委十屆六次全會的重要部署,也是政府送給市民的一個健康大禮包。目前,我區已建成的“綠道”有200多公里、驛站18個。包括化龍農業大觀園、海鷗島、礪江河、市橋水道等水鄉景點;大夫山森林公園、蓮花山、大學城、寶墨園、余蔭山房、石樓古村落群等人文景點,以及地鐵站、廣州南站等交通節點等。通過建設“綠道”,把城市各交通節點和一些公園、景點有機串連起來,形成一個具有嶺南水鄉風情的“農田水網”,對綠色空間資源進行整合和利用,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帶動提升旅游、體育、文化、休閑等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建設宜居的生態城市提供有力的保證。 在調研中了解到,“綠道”雖然已建成網,但在實際使用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綠道”的大眾化使用宣傳不夠,人們對“綠道”網不甚了解,未能發揮“綠道”的最大作用。 (一)有不少群眾,根本不知道有“綠道”的存在,也不曉得什么叫做“綠道”。 (二)除大夫山森林公園、大學城和一些河岸、旅游景點附近的“綠道”使用率較高外,其余的“綠道”較少人問津,有的驛站單車租借生意不佳。 二、“綠道”的配套設施欠缺,有些甚至方圓幾里都找不到可以買礦泉水、食物的地方,洗手間也難覓蹤影。 三、在一些郊野“綠道”或者景觀“綠道”上,每個驛站相隔的距離遠,而且沒有保安亭設點,群眾擔心自身安全問題。 四、“綠道”的建設中,部分路段有待改進和完善,特別是在一些原機動車道上用線劃出來的“綠道”不人性化,并不能實際使用。如市橋黃編村附近的立交橋附近,劃出的“綠道”就顯得很牽強:“綠道”經過市橋交警一中隊圍墻邊時,道中有一級差達 五、在一般馬路上劃出來的“綠道”,常見機動車在行駛,危及騎車者和行人安全。 六、“綠道”變停車場、修車店。從東環路黃編立交橋到番禺廣場的“綠道”里,常橫七豎八地停滿了單車、助力車和各種汽車,在東環路39X號門前的“行安”、“動力”、“華洲”三間汽配商店,更有不少汽車停在“綠道”上裝換零件。 七、人為設置障礙物。在東環路番藝花園一座6號鋪門口的“綠道”上,一條直徑約 辦 法: 一、加強宣傳,發揮“綠道”效益。 (一)進一步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不斷擴大“綠道”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宣傳綠色生活和綠色出行方式,讓廣大市民群眾了解“綠道”、關心“綠道”、使用“綠道”、享受“綠道”,親近大自然。 (二)組織開展群眾性健身運動,充分發揮“綠道”的文化服務、體育服務、旅游休閑、科普教育等綜合功能和效益,使“綠道”成為提高全民素質、宣傳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載體。 (三)充分利用植樹節、三八節、青年節、重陽節等節日,開展大型宣傳活動,擴大“綠道”的社會影響。 二、加強“綠道”沿線的標識系統建設,現有標識牌較少,牌內是一個“綠道”網圖,字體較小,應增加標識牌(注明地名、里程)。 三、加強“綠道”的交通安全工作?!熬G道”是一種線形綠色開敞空間,主要由人行道、自行車道等非機動車游徑和相應的游憩配套設施等構成。為保證安全,在相關路段,要設立保安亭和警示牌,在路面增設必要的安全設施,為市民游客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休閑路徑。 四、加強“綠道”的維修、保養,并進一步完善各類設施,對損壞、占用“綠道”的行為,應予以處理,并恢復原貌。 五、建設更多的“綠道”。 (一)作為一項民心工程,“綠道”的走向最好能事先征求群眾意見,集思廣益,使所選的“綠道”路徑更加合理,更符合使用者的意愿。 (二)通過“綠道”把沿途自然風光、人文遺址、飲食娛樂等各類景點串聯起來,引導市民走低碳、環保、健康之路,同時帶動農村的經濟發展,把“綠道”建設與沿線村莊的改造升級結合起來,幫助農民發展農家樂、鄉村游等產業,使其真正造福于民。 |
問題答復: | 黃炳光委員: 您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第85號“關于進一步管理好‘綠道’,發揮‘綠道’作用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2010年我區建設了總長度245公里的綠道(其中省道93公里,市道90公里,區道62公里),18個綠道驛站和部分自行車租賃點,將包括亞運村在內的25個景區、38家農家樂串聯起來,吸引了眾多市民騎行游玩。2011年我區計劃新增綠道60公里,連通南沙區和海珠區,重點打造東涌農家樂綠道以及市橋水道、蕉門水道、騮崗水道三個濱水綠道,讓我區綠道線路更加豐富,游樂更加多彩。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管理好‘綠道’,發揮‘綠道’作用的建議很好,也是今年我區綠道工作的重點。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屬地原則,強化綠道管理。在綠道網規劃建設初始,汪洋書記就強調要同時建立運營和維護機制,防止“建設時期熱度高,使用維護無保障”的現象。今年省市新聞媒體對綠道十分關注,多次報道綠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省、市綠道辦多次發出通知要求強化綠道的管理工作,區領導也多次批示要求抓好綠道管理工作。為此,我區針對綠道存在的問題,結合實際下發了《關于加強我區綠道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鎮街以屬地管理為原則,明確綠道管理的責任,建立綠道建設、管理、維護、治安的長效機制,形成以綠道辦、綜合執法中隊、交警中隊為主要力量,對綠道的綠化、標識、安全警示、配套設施等進行巡查的制度,發現問題及時整改。6月22日,區組織綠道標識的建設單位、施工單位進行現場檢查,及時修復損毀的標識。同時,我們也對您建議中提出問題進行了現場勘察,并向相關單位發函要求整改,東環街等單位已落實了整改工作。 二、廣泛開展宣傳,提升綠道知名度。一是參與省、市舉辦的綠道行活動,推廣綠道。5月30日,省體育局在大學城舉辦了“健康共享、幸福廣東”環珠江三角洲綠道騎行活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與省長黃華華等多位省主要領導出席,并與大學生、騎行隊等1200多人一起騎自行車參加大學城綠道騎行活動。我區積極協助,既圓滿完成各項任務,又極大地宣傳了綠道。二是積極組織活動,推介綠道。安排中央、省各大媒體對我區綠道進行采訪,擴大綠道的影響力;參加區婦聯組織的處級領導家屬活動,介紹綠道情況;區旅游局利用“中國旅游日”組織了近500名游客參加了番禺精品旅游線路首發團,讓游客感受綠道旅游倡導的低碳環保、健康生活理念。三是利用各類活動派發綠道宣傳資料,讓廣大市民認識綠道,據不完全統計,上半年已累計派發綠道宣傳資料3000多份。四是利用互聯網開展綠道網宣傳。區旅游局設計了4條精品綠道游線路,在省市主要媒體和番禺商旅網上統一發布。區城管局近期將在網站上發布包括番禺綠道的地圖、綠道驛站信息等的綠道信息,方便市民查找和使用綠道信息。 三、進一步完善提高,充分發揮綠道效益。我區按照“增綠、成網、標識、配套”的方針,進一步完善綠道沿線綠化美化,提升綠道周邊環境,營造綠色生態長廊綠色效果。今年綠道新增綠化面積13.1公頃;完善綠道標識指引,做好標識警示標志,新增修復各類綠道標識83個;新建驛站5個,新增公共自行車150輛;完善綠道驛站設施,新增無線上網設施14套,公益宣傳廣告欄14個,便民設施一批,使驛站更加便民,進一步滿足群眾的需求。同時,區交通局組織了赴上海杭州考察公共自行車運營管理工作,并正在制定我區公共自行車發展意見,通過提高綠道驛站的經濟效益,促進我區公共自行車服務的發展。通過一系列行動,我區綠道的社會和經濟效益日漸凸顯。 關于您建議中提出的“加強‘綠道’沿線的標識系統建設,現有標識牌較少,牌內是一個‘綠道’網圖,字體較小,應增加標識牌(注明地名、里程)?!?,由于標識牌是全省統一標準,內容要求、版面大小、字體選取等均有規定,我區的綠道標識都是按照統一標準設置的。我們將協同相關部門進行研究,盡可能增加標識牌,增加相關標識內容,為廣大群眾提供方便。 下一階段,我們將在繼續加大宣傳力度,不斷完善綠道網,強化管理。區公安分局和區綜合執法局也會積極配合,適時增加巡查力量,加大執法力度,保持“綠道”周邊良好的市容、交通和治安環境,讓群眾方用綠道、開心用綠道、安心用綠道。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城市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