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充分利用亞運大型體育場館,積極發展亞運后期體育產業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給番禺區的城市發展留下了豐富的物質遺產和精神遺產,激發了人民群眾對亞運場館的興趣和向往。作為廣州亞運會重要承辦地,番禺區內共有亞運城賽區、大學城賽區、番禺賽區三大賽區27個體育場館。這些場館作為亞運遺產,無論是在建設規模和標準上,還是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都堪稱具有一定先進性甚至超前性的體育建筑,成為番禺城區一道新的風景線。 一項“精品”體育聯賽能給所在城市帶來兩方面的效益。一種是直接效益,第一,高質量的體育聯賽往往能帶動一個地區的體育用品業、旅游業、餐飲業、娛樂業等眾多產業的發展,可以刺激當地居民的消費,同時可以增加就業機會。第二,高質量的體育聯賽是一個動態的、極具號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可以吸引其它城市的球迷來到比賽現場進行消費,刺激城市的經濟發展。另一種是間接效益。“精品”體育賽事作為展示城市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豐富當地居民的業余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居民對城市的認同感。例如,一年一度的廈門國際馬拉松賽,有力塑造和傳播了廈門城市品牌形象——“溫馨動感的海港風景城”,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辦 法: 建議我區利用現有的亞運體育場館,加大力度,主動引入和積極承辦國內具有影響力的體育聯賽,例如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女子排球職業聯賽、男子足球職業聯賽等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體育聯賽,以實現“以館養館”的目標,推動亞運場館由單一服務型轉向多功能經營型的轉變。這既是發展番禺區體育產業的必然要求,也是番禺區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現實需要。 |
問題答復: | 何俊星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第91號“關于充分利用亞運大型體育場館,積極發展亞運后期體育產業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舉世矚目的廣州亞運會已圓滿地落下帷幕,賽后體育場館的利用問題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局正在積極開展體育場館賽后利用的各項工作,充分發揮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積極推動后亞運體育產業的發展。 一、形成科學合理的亞運城體育場館賽后利用規劃,積極發展體育產業。 二、采用先進的場館經營管理模式,努力提升體育場館服務水平,加快場館圈休閑健身業的形成。 體育場館的經營管理已從政府直接經營管理的初始階段發展到托管的深入階段及集團化管理的成熟階段。鑒于目前番禺場館運營管理人才短缺、經驗不足等實際情況,亞運城體育場館將委托給專業的體育運營管理公司經營管理。在堅持公益性的基礎上,切實做好體育場館的綜合開發利用工作,實現以體為主、全面發展、多業并舉。在突出主導項目的同時,有計劃地拓展配套經營項目,擴大經營范圍,使體育場館成為集訓練、競賽、健身、培訓于一體的運動健身休閑中心,綜合規劃亞運體育場館賽后利用,努力提升體育場館的服務水平,促進培訓業及健身休閑娛樂業的發展。 三、以區內體育場館資源為優勢,積極引入國際體育賽事,繁榮體育競賽表演業。 后亞運時期,我局以“影響力就是生產力,舉辦權就是發展權”的理念,借鑒國內外體育賽事組織運作的先進經驗,按照政府引導、社會辦賽、市場運作的模式,積極引進高端國際體育賽事,努力打造番禺品牌賽事,繁榮體育競賽表演業市場,加快體育產業核心產業的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加強與廣州市體育局及各單項協會聯系,以引進NBL職業籃球隊,中國武術散打超級聯賽和中國羽毛球聯賽等職業性聯賽為重點,積極承辦全國體操錦標賽、世界女排大獎賽番禺站、斯諾克世界錦標賽、中國巡回賽、四國羽毛球賽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單項體育賽事,積極培育1-2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亞運體育場館賽后利用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