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后亞運時代番禺體育產業發展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亞運會給番禺帶來了全方位收益,如房地產、旅游、通訊、交通、金融、餐飲業等相關第三產業。也給基礎設施水平帶來了極大提升,對內對外聯系更加便利,城市影響力得到了極大提高。 后亞運時代,番禺應持續發揮亞運效應,多方位發展優勢產業,借助亞運發展平臺大力發展體育產業,是經濟轉型與持續發展,提升GDP與軟實力的理想途徑。 體育產業作為現代經濟的新形式,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陽光產業”。 所謂體育產業是指生產體育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提供體育服務的各行業的總和。 西方發達國家,體育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美國體育產業年增加值占GDP總量的2%,澳大利亞的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的2%。在美國和澳大利亞,體育產業提供的就業機會超過了農業、鐵路、保險、電力等主要行業,既是朝陽產業,也是綠色產業。 數據顯示,美國體育產業對于美國經濟的貢獻占有11%,我國體育產業的貢獻則只有0.7%。但是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空間巨大。 廣東體育產業的發展在全國處于較好狀態,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許多差距。結合番禺情況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一、體育產業產值偏低(沒有具體數據,只知廣東體育產業在GDP中僅占0.04%。從另一層面上來看,發展潛力巨大); 二、體育產品結構有待調整,目前主要是健身娛樂、競賽表演等行業所占比重偏小,規模需要擴張; 三、體育企業競爭力不強,規模小,缺乏品牌,創新意識差,缺少多元化經營的綜合大型體育產業集團; 四、體育服務消費人口比例有待提高,發達國家如法國、英國、荷蘭、德國等國體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分別為72%、70%、67%、60%。而廣州體育人口也只有46%; 五、體育資本市場仍處于空白; 六、體育產業經營管理人才缺乏,主要表現為既有體育專業知識和管理知識,又熟悉市場經濟運行模式和法律的專門人才嚴重短缺。 辦 法: 一、結合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番禺體育產業規劃和具體發展方向; 二、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和國民消費需求結構升級的大機遇,培育健身娛樂產業集團,做強做大; 三、引進大體育產業項目,加大招商力度; 四、繼續加強與旅游部門的合作,用“體育健身”等主題方向,組織設計多項熱門旅游產品推介; 五、繼續探索以賽事帶動體育產業發展模式,如NBA、英超等模式。 |
問題答復: | 龔賢俊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第106號“關于后亞運時代番禺體育產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體育產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和促進社會就業的重要載體,已成為國際公認的21世紀最具市場競爭力的綠色產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指導意見》和《中共廣州市委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意見》,結合我區體育產業實際情況,力爭在2015年前完成7大區級體育主題公園的建設任務,形成以體育健身休閑娛樂業為龍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場館服務業和體育彩票業為支柱,體育培訓業、體育旅游業和體育無形資產等多業并舉,具有番禺特色的體育產業體系。十二五期間,體育及相關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區GDP的比重達到2.5%,體育人口占總人口的51.8%,積極承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單項體育賽事,打造1-2個具有國際影響的品牌賽事。 一、以后亞運場館資源為依托,積極引入國際體育賽事,繁榮體育競賽表演業。 后亞運時期,亞運體育場館以“影響力就是生產力,舉辦權就是發展權”的理念,借鑒國內外體育賽事組織運作的先進經驗,按照政府引導、社會辦賽、市場運作的模式,積極引進高端國際體育賽事,努力打造一項品牌體育賽事,繁榮體育競賽表演業市場,加快體育產業核心產業的發展。此外,借后亞運的積極影響,積極舉辦具有我區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以龍舟賽、大力士賽、龍獅等項目為突破,大力引進市場手段籌資辦賽模式,推動體育產業化發展方向。 二、以亞運城體育場館資源為依托,努力發展體育旅游業。 亞運賽后場館利用成為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我局將以場館資源為依托,加快我區體育產業發展的步伐。 三、后亞運時代,加快區級體育中心的建設,促進健身休閑娛樂業的發展。 體育健身娛樂業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根本。隨著后亞運的積極影響,市民群眾體育物質文化需求日益增長,為市民群眾提供更多的休閑健身場所已是區落實2011年市政府重點工作。我局將建設區級體育中心擺在重要位置,努力拓展健身娛樂業發展空間,引進獨特的健身娛樂項目。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體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