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把大石小學并入大石中心小學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理 由: 一、位于番禺北部的大石中心小學和大石小學屬于前后院的關系,僅一墻之隔,具備合并的便利性。 二、兩家學校兩套領導班子,造成管理機構重疊,管理成本浪費。 三、因為距離太近,課程管理、校運會安排不可能一致,導致噪音相互干擾,一家學校開運動會時,另一家學校會受到很大影響。 四、在若干年前,大石小學實行的是自然村提供財政支持,大石中心小學是靠鎮和區財政,現兩家均屬區財政統籌,不存在財政供養困擾具備合并條件。 辦 法: 盡管兩所學校招生范圍有所不同,造成合并有一定難度,但短期內可以考慮先打通隔墻,合并學校名稱,保留大石中心小學,取消大石小學名稱;合并學校管理機構,節約教育管理資源。遠期來看,可以實現徹底的合并。 |
問題答復: | 民進番禺支部: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第5號“關于把大石小學并入大石中心小學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為解決大石中心區域義務教育階段學位不足問題,2002年,當時大石鎮政府選址重建了大石中學,將大石中心小學遷至一墻之隔的大石中學原址,在大石中心小學原址新辦一所大石小學。目前,“大石中心小學和大石小學屬于前后院的關系,僅一墻之隔”,因此,從地理位置方面考慮是“具備合并的便利性”。但從學校的管理和發展方面考慮,近期還不具備合并的條件。主要原因: 一是學校規模過大,合并不利于管理。2010學年,大石中心小學有42個教學班,在校生1869人,在目前我區公辦小學獨立校區在校學生人數位居全區第二位(僅少于富麗小學)。大石小學有33個教學班,在校生1463人,在目前我區公辦小學獨立校區在校學生人數位居全區第六位(排在富麗小學、大石中心小學、南村中心小學、新造中心小學、大崗潭山小學等5所學校之后)。如果將兩校合并,則要開設70多個教學班,在校學生達3300多人。由于小學階段與高中階段(特別是與中等職業類)在教育教學管理上存在較大差異,如果較大規模的小學還是按一般學校標準設置管理人員,則很難管理到位。因此,兩校合并后,只是減少了1名正校長,其他管理人員數量基本維持不變,管理成本減不了多少,反而學校的管理者因學校規模過大,需要花不少精力平衡各方關系,更難專心管理學校的教育教學。如果只是先“打通隔墻,合并學校名稱”,學生在兩校區之間相互流動方便,將給學校管理帶來一定的難度。 二是目前兩所學校功能區域各自獨立,在功能布局方面不利于兩所學校的合并。由于這兩所學校都是由舊校址改建而成的,雖然僅一墻之隔,但各自功能獨立且不相連,如果兩校合并,則同一所學校內的運動場、教學活動區、專用功能場室都分設為兩個不同區域,不利于學校管理。如果要達到各功能區域分明,則必需花大量的經費進行大規模改建。 三是兩所學校辦學經費渠道存在差異,合并不利于發展。由于歷史的原因,目前我區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方面還未完全真正實行“以縣為主的體制”。大石小學在創辦之初就由招生范圍所在的9個村派領導組成校董會,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學校的管理和重大事項的決策,并每年投入約100萬元用于學校設備設施的添置及獎教獎學。雖然該校開辦不足10年,但在校董會的支持協調下,教學設備設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在該區域具有良好的聲譽。因此,在現階段繼續維持兩所學校獨立性,有利于這兩所學校的良性競爭,更有利于大石小學的發展,促進該區域小學教育的整體提高。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現階段大石小學和大石中心小學還不具備合并的條件,但從長遠規劃,待條件成熟(學生人數大幅度減少)后,可以實現徹底的合并。至于兩校因距離太近導致噪音相互干擾的問題,我局已要求兩校統一作息時間,盡量避免相互干擾(由于學校運動會一般每學年只舉辦一次,因而造成的影響不會很大)。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教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