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創新管理體制建設,加速破解垃圾處理難題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日益嚴重的城市垃圾污染,已成為目前嚴重制約番禺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盡快發展我區的垃圾處理產業化,消除垃圾污染,為番禺區的可持續發展掃清障礙。我區目前垃圾處理滯后,這與我區經濟發展的水平不相適應。造成這種狀況與我區垃圾處理管理體制有密切的關系。 辦 法: 加快垃圾處理產業化發展。從市場經濟的角度來考慮,使垃圾處理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走向市場化和產業化。 一、改革我區現行垃圾管理體制,把垃圾處理由社會公益性質的政府行為轉變成為企業的社會服務性質的經濟行為。將我區的環衛系統進行改制,一律改為垃圾處理企業,并完全與政府主管部門脫鉤,成為自負盈虧、自我經營、自我發展的企業。 二、加快培育我區的垃圾處理產業市場,為企業營造垃圾處理產業的時常空間,為企業在我區垃圾處理產業領域進行生產、投資、建設、經營等活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三、可以在市橋城區和大石、洛浦等街道進行試點,把這些區域的垃圾處理權(包括垃圾的收集、分揀、儲運、處理、利用和經營等)進行招投標或拍賣,也可以將垃圾處理基礎設施的建設權和經營權分離進行招標或拍賣。有條件的企業都可以參與垃圾處理權的公平競爭。這樣既可以降低垃圾處理成本,又可以提高垃圾處理和利用效率,還可以促進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 四、建立我區社會化、多元化的垃圾處理投入產出機制,成立我區垃圾處理股份制企業,鼓勵社會法人和個人參與入股或投資。 五、制定我區垃圾處理監督管理條例,明確垃圾處理應該達到的標準要求、處理的技術規范、處理企業的責任、權利、失職行為的處罰。使垃圾處理企業和監督部門都在規章制度的規范之下,避免政企不分的弊端。 六、建立我區的垃圾處理支持鼓勵體系。一方面對從事垃圾處理的投資和產業活動免除一切政府的收費,以增強垃圾處理企業的自我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區政府對投資經營垃圾處理達到一定規模、運行良好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把政府的直接投資行為變為鼓勵行為。 總之,垃圾處理問題既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也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關鍵是轉變傳統的觀念,真正使我區垃圾處理成為以企業為主體投資經營的經濟活動,走上社會化、專業化、產業化的發展軌道。 |
問題答復: | 何偉冰委員: 您提出的區政協十二屆六次會議第136號“關于創新管理體制建設,加速破解垃圾處理難題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創建完善的垃圾處理管理體制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區委區政府對此十分重視,為更好的推進城市垃圾處理工作,我們主要做好以下四點: 一、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嚴格設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企業資金、技術、人員、業績等準入條件,建立和完善市場退出機制。進一步規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特許經營權招標投標管理,加強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狀況和處理效果的監管,對生活垃圾處理不力不作為的運營單位,責成其在限期整改。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運營單位失信懲戒機制和黑名單制度,堅決將不能合格運營以及不能履行特許經營合同的企業清出市場。 二、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健全收費制度,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對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按規定繳納垃圾處理費,具體收費標準根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同時探索改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方式,降低收費成本。 三、實施鼓勵優惠政策。嚴格執行并不斷完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減量激勵政策,建立利益導向機制。引導群眾分類盛放和投放生活垃圾,鼓勵對生活垃圾實行就地、就近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研究建立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推進機制和廢品回收補貼機制。加快生活垃圾分類體系、處理設施和監管能力建設,鼓勵社會資金參與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 四、屬地管理、嚴格責任。按照《廣州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規定》和屬地管理的原則,重新劃定環境衛生責任區。我局已把轄區內的市政道路等保潔作業移交所屬街道,以解決由于保潔責任區交叉、界線不清而造成的責任不清等問題,確保我區環境衛生保潔水平進一步的提高。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城市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