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提高新農合基金使用率并實行鎮內統籌的議案 | ||||||||||||||||
問題內容: | 案由:新農合是新形勢下區委、區政府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保護農民身體健康、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舉措,對于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區從 但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金使用率偏低:以東涌鎮為例2006年,參合人數59617人,繳納金額(含區、鎮、村、個人籌資)7154040元,報銷比例37.48%,余額1183776.33元,占基金總額的16.5%;2007年,參合人數62178人,繳納金額(含區、鎮、村、個人籌資)7461360元,報銷比例43%,余額-2097476.98元;2008年,參合人數63723人,繳納金額(含區、鎮、村、個人籌資)10195680元,報銷比例35.56%,余額1187348.07元,占基金總額的11.6%;2009年,參合人數62389人,繳納金額(含區、鎮、村、個人籌資)13725580元,報銷比例35.49%,余額2995138.86元,占基金總額的21.8%;2010年,參合人數62828人,繳納金額(含區、鎮、村、個人籌資)23765840元(其中:住院籌資16603450元,門診籌資7162390元),報銷比例35.96%,余額8750493.07元,占基金總額的36.8%。從2006年至2010年我鎮余額共12019279.35元,根據數據分析,參合人數和繳納金額逐年增加,實際報銷比例不但沒有提高,反而甚至從2008年起急劇下降超過7%,之后基本停滯不前,而基金余額卻逐年遞增。以2010年為例,區當年財政補助東涌鎮上半年人均85元,下半年人均105元,全年總額為5955060元,占全鎮農合統籌基金總額的25%。東涌鎮當年農合籌集的基金(含區、鎮、村、個人部分)為23765840元,而全鎮全年報銷15015346.93元,僅占基金總數63.2%,而余額卻高達36.8%共8750493.07元。由此可見,全鎮2010年參與農合的農民絲毫享受不到區財政補助,而且鎮、村、個人統籌基金還結余2795433.07元在區農合基金。但區內部分街卻大額超支基金。由此反映,新農合基金未得充分和合理利用,一批因病至貧及長年病患者得不到應有的幫扶,廣大農村群眾未能享受到應有的財政補助和一體化的公共服務。據了解,造成基金使用率偏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1、當地醫療機構的設施、設備與富裕地區有相當一定的差距;2、當地醫務人員的素質、技術水平和服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群眾就醫信心受影響;3、報銷目錄內的藥品范圍狹窄與區屬醫院不統一,目錄內的藥品對普通疾病的治療效果不理想;4、檢查費可報銷的上限太低與區屬醫院不同標準。可以講,新農合對東涌鎮沙田地區的農民受惠水平與富裕地區農民差距較大;5、目前門診三大慢性病的報銷操作流程中,疾病的確診認定環節只能由區級醫院少數專家擁有認定資格,且必須到區屬醫院辦理,給群眾帶來很大不便,部分群眾干脆嫌麻煩而放棄到區醫院認定;6、群眾看門診的點太窄,只能在選定的一間醫院和一間衛生站看門診才能報銷;7、由于各種原因,群眾看病觀念仍未改變,始終堅信區級及其以上醫院的醫技水平。 方案: 為讓農民病有所醫,享受到方便高效的醫療服務,切實改善提高農合基金使用率,避免減少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實現城鄉一體化,促進社會公平和諧。建議:一是引進人才到困難醫院,并傾斜困難醫院的人員編制;二是建立送醫下鄉及上派掛職、進修機制,區屬醫院每周定期派出各科專家到困難醫院設立專家門診,建立區級醫院醫護人員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到困難醫院支醫一年機制;三是統一區、鎮醫院基本藥物制度和檢查費報銷標準,提高報銷限額,并適當擴寬新農合政策中可報銷藥物的范圍;四是加大對基層困難醫院建設均衡發展支持力度;五是實施各鎮街內資金統籌,建立節余農合基金用作該鎮街實行二次按比例報銷制度,或者對年度余額劃撥當地發展衛生事業,而不應劫貧濟富;六是把慢性病診斷的認定權下放到符合資格的鎮醫院;七是分別增加選定一至兩家醫院和衛生站(含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參合人年度的定點醫療機構。八是加大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支持力度,單列編制及經費。
|
||||||||||||||||
問題答復: | 王錫昌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區十五屆人大七次會議代表建議第21號《關于提高新農合基金使用率并實行鎮內統籌的議案》已收悉,現重新答復如下: 一、提案辦理過程情況 二、關于基層醫院人才隊伍建設問題 我區從三方面加強困難醫院人才隊伍建設。一是加強對口技術幫扶。2006年10月印發了《區屬二級醫院申報副高職稱人員到鎮屬醫院定期工作辦法(暫行)》,規定申報高級職稱人員必須具備鎮醫院鍛煉經歷,通過該方式以技術幫扶鎮醫院。以東涌醫院為例, 2006年以來,共派去11名技術骨干。二是加強技術人員培訓。規定鎮級醫院新畢業生需在區屬醫院專科規范化培訓或進修,少則1個月,多則1年以上。以東涌醫院為例, 2006年以來據統計,共派出31名新畢業生參加培訓。三是加強基層醫院管理。從2007年起,區衛生局根據鎮級醫院的人才配置,學科發展,有意向地從區屬醫療衛生單位中考察適合的干部人員到基層掛職。到目前為止,派出三批共15名干部到基層醫院掛職副院長,為基層醫院輸送優秀人才,帶去新技術、新項目及發展新思維,同時加強單位之間業務往來與業務培訓。不斷完善區屬醫院與基層醫院之間的會診制度。進一步促進鎮醫院學科建設,完善各項管理制度,提高醫院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緩解農村群眾看病難的狀況。四是加強醫院班子的配備。為了加強困難醫院班子的建設,衛生局下大力從醫院班子建設入手,配備高學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人員。為配強東涌醫院的班子,衛生局從石樓醫院選拔了一名優秀的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副院長擔任正職領導;魚窩頭醫院正院長調離空缺期間,從其它醫院選派了博士研究生、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副院長幫助工作。目前又從大石醫院選拔了優秀的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副院長去擔任正職領導。配強兩間醫院的班子。 由于我區人員入編的準入條件必須按照省、市有關文件執行,對人員的學歷、職稱、年齡等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因此,暫時未能解決困難醫院的人員編制政策傾斜問題。我區已就此情況通過多條途徑向市有關部門反映。 三、關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若干問題 (一)關于實施各鎮街內資金統籌,建立節余農合基金用作該鎮街實行二次按比例報銷制度等問題。根據國家、省、市關于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精神,我區自 根據省財政廳、省衛生廳《關于印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救助基金財務管理辦法的通知》(粵財社〔2008〕105號)規定,“新農合保障基金實行縣(市、區)級統籌管理,不能劃到其他部門自主使用,也不能用于某單位特殊使用”,因此,我區不能將節余農合基金劃撥到各鎮(街)實行二次報銷或直接支持醫院建設。 (二)關于統一區、鎮醫院基本藥物制度和檢查費報銷標準等問題。全區《新農合目錄》統一,并無差異。全區鎮(街)醫院、區級醫院、區外醫院使用統一的新農合目錄,不存在不同醫院使用不同目錄問題,因此,無論去哪一間醫院看病,報銷的范圍都是一樣的。 (三)關于分別增加選定一至兩家醫院和衛生站(含社區衛生服務站)作為參合人年度定點醫療機構等問題。新農合門診就醫選點較寬,符合“保基本”和引導村民“小病不出村和鎮(街)”的原則。全區新農合門診定點醫療機構共有230多家,每個參合人均可選一個村衛生站和一家鎮(街)醫院看門診,而且選定的鎮(街)醫院其屬下所有的延伸機構如社區服務中心(站)、門診部等均可一并納入報銷,每人看門診報銷的點均在 2個以上。目前東涌已建成醫療衛生機構32間,平均每平方公里2.86間,高于全區1.59間的水平。東涌群眾看病應是方便的。 (四)關于下放慢性病診斷認定權到符合資格的鎮醫院等問題。根據有關要求和參照醫保的做法,慢性病鑒定應放在二甲以上醫院,因此一直以來,我區規定在區中心醫院、何賢紀念醫院、區中醫院、區第二人民醫院和岐山醫院等進行慢性病鑒定診斷。近期,經調研,我區計劃把高血壓和糖尿病鑒定權下放到條件達標的鎮(街)醫院。現已完成各醫院鑒定醫生的挑選和培訓。由于鎮(街)醫院沒有精神病技術鑒定人員,因此,該病種仍保留在岐山醫院做鑒定。 (五)其他。根據新醫改關于進一步降低基金起付標準的精神,結合我區實際情況,經 再次感謝你們對我區新農合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附件:東涌鎮與全區補償情況比較表
附件 東涌鎮與全區補償情況比較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