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加快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與管理的議案 |
問題內容: |
近年來,區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規劃和投入,但目前其發展受限于一些因素制約,突破瓶頸,甚至有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形同虛設,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以東涌鎮為例,暫有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任務。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現時只有大穩村、大簡村、太石村3間社區衛生服務站投入使用,其余6間均沒有投入運營。從已投入使用的3間社區衛生服務站業務量來看,日均接診量最高的太石社區衛生服務站約50人,平均處方值約30元,業務收入約1500元;其他兩間社區衛生服務站日均接診約25人,處方值約28元,業務收入約700元。從業務量分析,上述3間社區衛生服務站難以維持正常的基本開支。對于該類服務站的人員待遇,從原來計劃由區財政負責,現由屬地醫院負責,而且該類服務站的收入全部劃入區的社管中心,增加了醫院的經濟負擔。據了解,我鎮9間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經費區應承擔810萬元,到目前已下撥250萬元,應承擔而未下撥560萬元;由區負責的設備補助經費69.8萬元/間,合共628.2萬元均未下撥。為推進該項工作的開展,部分的款項由醫院先行墊付,大大增加了醫院的經濟負擔,嚴重阻礙了醫院的正常運作。 方案:為進一步加快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讓群眾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1. 建議區政府盡快兌現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經費和設備補助經費。2. 建議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人員待遇統一由區財政負責,財物實行統一管理。 |
問題答復: |
何樹彬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區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建議第8號“關于加快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與管理的議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我區加快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社區衛生事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人民群眾健康水平明顯提高。 一、健全城鄉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我區先后出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實施方案》和《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機構建設的實施方案》等文件,明確了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目標、建設任務、扶持政策、資金安排等內容。2008-2010年,投入資金0.5億元,建成22間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12間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在此基礎上,2011年,我區醫改工作全面推進,重點對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改革。統籌規劃建設85間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計劃投入2.3億元,現已投入0.5億元,已建成63間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9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4間社區衛生服務站),余下機構爭取盡快建成。目前,基本形成15分鐘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圈和30分鐘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圈,為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六位一體”公共衛生服務。 二、明確管理體制、運作機構和人事管理 設立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協助區衛生局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質量控制、績效考核、業務培訓和財務結算等任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四獨立”,即獨立法人、獨立管理、獨立賬戶、獨立場所;受區衛生局、社區衛生服務管理中心的垂直管理和鎮(街)政府、轄區醫院的橫向管理,承擔區衛生局核定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任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法人代表,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負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財務、資產和業務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實行一體化管理。轄區醫院院長為轄區醫療衛生工作的業務總負責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實行“定編、定崗、不定人”管理。目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崗工作人員1001名,其中433人已正式通過選派上崗,其余借用人員將于近期完成選派手續。 三、建立多渠道的補償機制 我區制定了《廣州市番禺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實施方案》和《廣州市番禺區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明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建設和設備購置等發展建設支出,由政府根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發展建設和設備配置標準足額安排。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經費由市、區、街財政按4:3:3比例分擔。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經費、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備配置經費由區、鎮(街)財政按5:5分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崗人員收入按每人平均12.5萬元(含節日補貼、住房公積金等改革性補貼)核定,由區財政安排,社保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實施績效工資管理辦法。2012年上半年財政已撥付人員經費1114萬元,公用經費271萬元,基本公共衛生補助2362萬元。今年初區財政預算已安排建設及設備專項經費各2000萬元。某些專項經費未能撥付,主要是由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建設、設備購置等相關資料不齊備的原因造成,需待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的立項,招投標合同,項目預、結算評審,政府采購等資料齊備后,財政方可撥付資金。 四、加快人才隊伍建設 我區積極開展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投入共1846萬元,招聘118名本科畢業生到廣州醫學院接受為期三年的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第一、二批96名學員已在社區服務。完成707名全科醫師和1183名社區護士崗位培訓,取得全科醫學專業執業資格的全科醫生數達到每萬常住人口4名。 最后,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社區衛生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