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減輕大崗片區人民群眾公共交通負擔的議案 |
| 問題內容: |
大崗鎮的公共交通現階段尚未納入番禺區公交體系,對群眾的出行、經濟負擔造成很大的影響,具體表現為: 1、乘車票價遠高于納入區公交體系的其他鎮街,拿番禺11路車(新市橋汽車站到東涌高鐵慶盛站)和番禺105路車(潭洲車站到市橋汽車站總站)作比較,路程都約為24公里,同時經過沙灣大橋,番禺11路車全程票價為3元,而番禺105路車全程票價為6.5元,對比下來,未納入公交體系的大崗鎮居民出行成本是納入區公交體系的一倍多,這對大崗鎮居民出行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也大大降低了其他地區勞動者到大崗鎮就業的吸引力。 2、發車數量不足及始發站點設計不合理,經實地調查,以進入市橋的番禺105路車為例,發車間隔為10-15分鐘一班,且間隔不穩定,有時候超過20分鐘才有一班,發車時間間隔太長,群眾反映強烈;105路車始發站點為潭洲車站,但從人口分布和實際乘客數量來看,第九站點大崗中巴站上車的乘客數遠遠超過潭洲車站的乘客數,且從105路車從潭洲車站到大崗中巴站途徑的站點,已基本坐滿乘客,造成在大崗中巴站上車的乘客基本沒有座位,對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造成嚴重的不便。 3、不能使用羊城通以及市橋公交IC卡,老人、殘疾人及革命傷殘人員不能享受乘車優惠。番禺105路車是不可以使用在區公交體系通用的羊城通或市橋公交IC卡,且老人證、殘疾人證、革命傷殘證等國家承認的,能享受乘車優惠的證件,在番禺105路車不被承認,乘車人要全額購票,損害了老人、殘疾人、革命傷殘人員享受國家政策優惠的權利。 4、大部分村與村之間、村與鎮中心區域之間的交通沒有搭建交通網絡。根據國家規定,公交公司有責任實現服務地區的“村村通”。譬如我區的化龍鎮,其“村村通”巴士效益不高,但一直堅持實施,也體現了“公交”的社會責任;反觀大崗鎮,現管轄的面積已達90.07平方公里,轄內有25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很多行政村離鎮中心距離都在幾公里以上,卻沒有公交往來,讓居民帶來極大的不便。 希望區委、區政府能重視民生,建議盡快將大崗鎮納入全區的公交體系當中,讓票價、特定人群優惠政策能與區公交看齊,讓大崗鎮居民享受該體系價廉、質優的公交服務。增加車輛班次,讓大崗鎮居民能方便出行。 建議加快大崗鎮“村村通”交通網絡建設,讓距離城鎮中心較遠的居民能方便往來,繁榮本地經濟。 |
| 問題答復: |
梁嬋娟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區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建議第27號《關于減輕大崗片區人民群眾公共交通負擔的議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目前,服務大崗片區的區內公路班車線路主要有番105(市橋汽車站-潭洲),番106(番禺汽車客運站-大崗),番107(大崗-番禺區中心醫院),番108(大崗-廣州南站),番112(大崗-紅湖)等5條線路,共配置運力80臺,平均每15-20分鐘一班。現有線路設置基本可滿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同時,我局要求線路經營公司加強營運管理,科學調度、合理排班,根據客流情況加大上下班高峰期班次密度,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出行服務。 根據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我局積極推進區內公路客運班車公交化改造工作,從2010年7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現已完成沙灣水道以北區域線路改造。由于大崗鎮行政區域調整工作仍在推進中,公交化財補分擔等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番105等服務大崗片區的有關線路暫未實施公交化改造。這部分線路現仍屬于公路客運班車性質,票價標準按《廣東省公路汽車旅 客運價實施細則》(粵交運〔2001〕484號)等文件規定執行。下一步,我局將根據行政區域調整工作進展,繼續加大推進含大崗片區線路在內的剩余區內公路客運班車公交化改造工作力度,爭取早日全面完成改造,統一執行公交票價和乘車優惠政策。 近年來,我局不斷加強城鄉一體化交通建設,完善“三級公交” 網絡,成效明顯。大崗鎮內現已開通5條村村通路線,分別為大崗至紅湖(七一村)、大崗至子沙村、大崗至長堤食街、大崗至高沙、大崗至新沙;同時還有3條鎮內公交線路,分別為番132(大崗中巴站-南順二村)、番133(大崗中巴站-新圍村)和番135(大崗中巴站-新聯二村),較好的解決了群眾鎮村之間互通的需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將繼續加強與各鎮街的聯系,深入實地調研了解出行需求,深入推廣以中小型客車為特色的鎮村公交服務,努力實現我區公共交通服務均等化,促進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方便群眾出行。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交通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