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解決大興村水閘排水問題的議案 |
問題內容: |
大石街大興村、北聯村、東聯村等村污水均通過大石涌大興村水閘排放,現有水泵力量不夠,導致排水不暢,經常出現大興村水浸問題。 希望政府在全面加快推進河涌整治的同時,整治一下大興水閘,增加一個大水泵,以解決水浸問題。 |
問題答復: |
黃麗華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區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建議第19號“關于解決大興村水閘排水問題的議案”已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 基本情況 大興村水閘位于大石街隔基涌出口,隔基涌長約540米,現狀河涌斷面較窄,涌口建有水閘、泵站。根據《番禺區水系規劃》,該片區的防洪標準(近期)為50年一遇,排澇標準為20年一遇24小時設計暴雨1天排完不成災。根據規劃需加固堤防、重建水閘、河涌整治,整治后在現有的排澇能力下,可控制內河涌最高水位不超過+2.0(珠基)。 二、 水浸主要原因 由于大興村、北聯村、東聯村等村的雨污水均通過隔基涌排出,受益面積約為2200畝。根據調查,當內河涌水位約為+1.0m(珠基),該片區有部分地方出現水浸,造成該地區經常水浸的原因主要為三個:1、河涌斷面寬度不能滿足過水要求; 2、市政排水不能滿足要求;3、泵閘聯合調度不到位。 三、工程實施情況 堤防已于2008年進行達標加固,水閘亦于2008年進行重建,已滿足防洪需求。根據《番禺區水系規劃》,在現有的排澇能力下,可控制內河涌最高水位不超過+2.0(珠基),大石泵站無需重建或擴容。 四、下一步工作 根據《廣州市番禺區河涌綜合整治工作方案》,我區計劃從2007年至2016年用十年時間基本完成全區河涌綜合整治任務,分兩期實施,2007~2011年為一期工程,2012~2016為二期工程。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的河涌綜合整治,并已取得顯著效果,現正在開展第二階段的整治任務,其中隔基涌整治為第二階段整治任務。根據實際情況需求,我區將盡快開展該河涌整治的前期工作。 由于該地區的市政排水標準偏低,僅在河涌水位為+1.0m(珠基)時雨水無法排出,且基本是雨污合流,在大暴雨期間,不能及時將水排出,容易造成水浸。目前,我區正在積極推進各鎮(街)污水處理廠(二期)和污水管網的建設。 為全面發揮現有工程的效益,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督導大石街運行單位做好水閘和泵站的合理化調度,即根據氣象預報,在暴雨前通過水閘和泵站的聯合調度先行預排,騰空庫容,并在外江退潮時盡量利用水閘進行自排。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河涌綜合整治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