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加快濱河路建設的議案 |
| 問題內容: |
番禺區濱河路的規劃始于上世紀末,沿珠江南岸西起大石街星河灣,東至石樓鎮,沿途經大石、南村、新造、化龍、石樓5個鎮街,計劃建設成寬60米、雙向八車道、中間為綠化帶的江邊觀景大道。濱河路總長為13.5公里,其中南村鎮路段長度為5公里。 然而規劃至今,濱河路建設推進緩慢,除了大石街星河灣和南村鎮華南新城的臨河路段已建成外,其他路段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動工。 目前,南沙區行政管轄范圍擴大,推進番禺區北部、東部地區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而濱河路的建設,將起到以下五方面的作用: 一、將拉動番禺區北部、東部經濟發展; 二、將改善番禺區北部、東部交通環境; 三、將有利于加快大石、南村、新造、化龍、石樓5個鎮街的水利建設,尤其是南村鎮路段,目前基本上沒有防洪堤; 四、有利于開發番禺區旅游資源; 五、有利于大石、南村、新造、化龍、石樓5個鎮街的土地開發。 希望番禺區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推進濱河路建設,造福番禺人民。 |
| 問題答復: |
林進發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區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建議第25號“關于加快濱河路建設的議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濱海路的建設將增加我區東西向通道,有利于完善我區東部、北部路網,改善區域交通,拉動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有利于加快水利建設,確保區域防洪安全。對你們提出的建議,我局十分重視,組織有關人員針對建議中提及的濱河路建設問題進行研究。 一、項目基本情況 規劃濱河路沿珠江南岸,西起大石街,沿途經南村、新造、化龍、東至石樓鎮,為我區東西走向的城市主干道。其中沙溪大橋以西路段紅線控制寬度為40米,雙向4-6車道;沙溪大橋以東路段紅線控制寬度為60米,雙向8車道。 目前大石大橋至星河灣、華南新城路段已建成通車。同時根據區委區政府安排,濱河路跨涌橋(星河灣至華南新城)工程目前正由區基建辦組織實施。 濱河路跨涌橋(星河灣至華南新城)工程項目已完成立項、環評審批、選址、預審和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前期工作。濱河路跨涌橋工程涉及華南新城和星河灣兩大房地產開發公司地塊,其中華南新城地塊已交地(交地面積約占工程用地面積的40%),現已完成樁基礎施工。 二、存在問題 (一)受征地拆遷問題影響,濱河路跨涌橋(星河灣至華南新城)工程項目于2011年9月起停工至今。由于涉及土地征用問題,須由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對濱河路所經村集體、房地產企業及已有的舊企業進行統籌,才能有效推進。星河灣地塊業主拒絕提供相關規劃資料,由于缺乏土地規劃資料,暫不能開展評估工作。現區基建辦正在向規劃部門查詢此地塊相關規劃資料,待查到資料后,區基建辦將加緊評估工作及與星河灣地塊業主協商補償工作。 (二)規劃的濱河路沿珠江南岸西起大石街星河灣,東至廣州環城高速,途經大石、南村、新造、化龍、石樓5個鎮街,穿過南村圍和化龍圍(以堤圍名稱命名)。根據《廣州市番禺區水利現代化綜合發展規劃》,該堤圍遠期防洪標準為200年一遇。目前,僅化龍圍有1.51km堤圍已按標準進行達標整治,其余堤段均未達標,且部分堤身低薄,為滿足該地區的發展需求,確保防洪安全,同意采用路堤結合的型式對該堤圍進行達標加固,但路堤結合設計方案必須另行審批。 三、建議 (一)由于化龍圍高壓塔至四沙水閘段2.32km堤防達標加固已完成施工招投標,水利局建議濱河路設計時需結合堤圍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二)新造鎮政府建議縮減濱河路控制規劃寬度。啟動區規劃的車流量不大,而濱河路并不是其它區域通往啟動區的主要通道,承擔的壓力不大。由于濱河路及濱江綠化在啟動區控制規劃中的寬度達到150—200米,涉及新造鎮舊城鎮城區住宅、商業設施、村莊聚居點、工業廠房等,房屋拆遷安置量大,建設實施難度極大。為順利推進道路建設,增加項目實施的可行性,新造鎮政府建議濱河路及濱江綠化控制寬度在80米以內,濱河路路基寬度調整為40米,雙向6車道。 因濱河路跨越大石、南村、新造、化龍、石樓5個鎮街,各路段實施條件不一,我區將根據實際需要,結合土地利用規劃和財政資金承受能力,分期分段推進濱河路建設工作。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