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再提在農合基金報銷制度設定中體現地區差異化,改變多年存在的財政逆向補貼問題,讓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公平共享新農合的優越成果的議案 |
| 問題內容: |
根據:我區新農合經過多年來的實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制度的設定全區劃一及剛性,沒有考慮地區的差異化和公共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特殊性,自實施以來基本沒有針對性地修改,使得新農合無體現出集社會各方資源“雪中送炭”幫扶急需的困難群眾。而是“錦上添花”基金流向了高度城市化和公共醫療資源集中的地區,政府的財政逆向補貼出現劫貧濟富的負面效應,嚴重影響了受益程度嚴重變低地區的廣大農民參合積極性。2012年的籌款期即將到了,這種不公平現象該改變了。 以2006年至2010年為例,番禺區農合基金合計-5663115元,而東涌鎮反而結余10871520元。同一時段分析,高度城市化和公共資源密集的市橋街-4904364元。說明農合基金報銷使用制度設計不合理,無考慮不同區域的特殊性,無照顧公共醫療資源落后及群眾最急需幫扶的地區,而是全區簡單劃一及剛性。發達地區的群眾剝奪了欠發達地區群眾應該得到福利的享受權。區政府及有關部門無做好利益及資源再分配及利益轉移的把關人,讓二次利益再次從欠發達地區流向發達地區。一批因病至貧及長年病患者得不到應有的幫扶,廣大農村群眾未能享受到應有的財政補助和一體化的公共服務。據了解,導致基金使用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如本議案開頭的我區新農合制度設定時,沒有考慮地區的差異化和公共醫療資源的不均衡,劃一及剛性,使最該得到幫扶的地區群眾反而被高度城市化和公共醫療的資源密集的地區占有了;二是當問題出現時,有關主管部門漠視群眾及人大代表的訴求,多年來不但沒有結合實際及深入調查研究,沒有對制度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反而以“農合基金使用科學合理”、“各鎮街基金使用率不一是正常現象”、“新農合門診就醫選點較寬,符合‘保基本’和引導村民‘小病不出村和鎮街’的原則”等堂而皇之的答復敷衍代表,使得問題越來越嚴重。三是當地醫院技術力量薄弱、設施設備落后和不足、缺少學科帶頭人,使群眾的就醫信心受影響。 方案:為使群眾享受到方便高效的醫療服務,切實改善和提高新農合基金使用率。建議:一是及時調整新農合制度,體現地區差異化,根據基金使用情況及時調整新農合政策,降低二級以下醫院的住院報銷起付線,提高住院及門診報銷比例。二是有關主管部門要改變作風,自覺增強對基層醫療較落后地區農民的感情,深入基層調查研究,不能漠視群眾的利益,漠視基層的聲音。要換位思考,多想想如果自己的親朋中有類似的困難人群,又有何感想;要認真辦理好人大代表的建議和議案,要深刻認識到每一份議案背后承載著廣大選民沉甸甸的民意和廣大群眾的利益訴求和呼聲;要真正做好權為民所用。三是通過各種渠道加大對二級以下醫院的軟硬件建設的扶持力度,對欠發達地區所結余的基金,應用作該地二次報銷或用作改善醫療條件,進一步樹立醫院良好形象,增強患者的就醫信心;四是放開門診就醫選點的一院一站限制,改為可選擇任何鎮街醫院和村級(或社區)衛生站就醫,提高門診處方報銷上限和總額度,增強門診對群眾健康的基礎保障作用,使村民病向淺中醫,減少大病,提高健康水平;五是建立區屬醫院向二級以下醫院定期派出專家開設專科門診和規定區屬醫院醫護人員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必須到二級以下醫院任職一定時間,以及二級以下醫院上派人員到區屬醫院跟班進修等長效機制,助力基層醫院醫護水平提升。六是制定實施合理的鎮級醫院轉診制度,合理引導不同病情的病人到相應等級醫療機構就醫,合理配置醫療資源。 |
| 問題答復: |
梁衛邦等代表: 你們提出的區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建議第28號《關于再提在農合基金報銷制度設定中體現地區差異化,改變多年存在的財政逆向補貼問題,讓真正需要幫扶的群眾公平共享新農合的優越成果的議案》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及時調整新農合政策,降低二級以下醫院的住院報銷起付線,提高住院及門診報銷比例等問題 我區新農合以區為單位實行區辦區統籌,其特點是全區統一籌資標準,統一保障待遇,統一相關政策,全區每名參合群眾均享受公開、公平、公正、統一的政策待遇。籌集資金、支出資金、節余資金均以區為單位結算。因此,區域范圍內不應體現地區差異。我區新農合二級以下醫院住院起付線為200元,在廣州地區處于較低水平;報銷比例為85%,高于省市80%的水平。門診不設起付線,村衛生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報銷比例為70-90%,鎮(街)醫院報銷比例為50-60%。 二、關于自覺增強對基層醫療較落后地區農民的感情,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等問題 近年來,我區十分重視醫療衛生的均衡發展,特別是對農村醫療衛生的醫療設備和用房購置及改造、社區衛生機構人員培訓、預防保障、基本醫療補助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經費,為提高我區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代表們先后提出的對東涌新農合問題的意見和建議,區衛生局先后多次與區財政等部門溝通研究,并請教省、市主管部門和新農合專家學者,召開區新農合管理、監督委員會會議,召開東涌代表座談會,到東涌現場調研,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研究探討東涌問題。 三、關于對欠發達地區所結余的基金應用作該地二次報銷或用作改善醫療條件等問題 根據省市財政廳,省衛生廳《關于印發廣東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財務制度實施辦法的通知》(粵財社〔2008〕106號)精神和《廣州市番禺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暫行辦法》的有關規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籌資機制,采用區辦區統籌的管理模式。收繳的全部資金統一集中在區財政設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專戶,由區財政統一管理。合作醫療基金實行收支兩條線,專款專用,專戶儲存,專項管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擠占挪用。違反合作醫療基金管理規定的,追究直接責任人和領導人的行政、經濟和法律責任。因此,代表們提出的對欠發達地區所結余的基金用作東涌二次報銷或用作改善醫療條件是不符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規定的。 四、關于放開門診就醫選點的一院一站限制,改為可選擇任何鎮街醫院和村級(或社區)衛生站就醫等問題 新農合門診每人每年可選一個鎮街醫院、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服務中心下屬的所有服務站均可報銷)和一個村衛生站進行看病報銷,主要是引導和保證村民可以小病不出村和鎮,并不僅限于代表們所說的一院一站。此外新農合門診報銷政策是不設報銷費用上限和報銷總額上限的,可以滿足村民有病看病報銷的需要。 五、關于建立區屬醫院向二級以下醫院定期派出專家開設專科門診和規定區屬醫院醫護人員晉升中高級職稱前必須到二級以下醫院定期任職等問題 結合我區醫療單位實際,我區從2006年開始實行申報副高職稱人員到鎮屬醫院定期工作的規定,凡區屬二級以上醫院計劃申報副高級職稱的中級衛技人員須到鎮或鎮以下衛生機構工作或鍛煉累計一年以上,或者連續四個月以上。區中心醫院和魚窩頭醫院結成“幫扶對子”,對鎮醫院進行技術指導,定期派專家去醫院坐診,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為東涌醫院的技術指導單位。2011年有3名以上人員到東涌醫院和魚窩頭醫院下鄉幫扶。 六、關于制定實施合理的鎮級醫院轉診制度,合理引導不同病情的病人到相應等級醫療機構就醫等問題 至今省、市還沒有完善的三級轉診制度(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對醫院功能的劃分和任務的界定,結合患者病情診治需要而進行的上下級醫院間、專科醫院間或綜合醫院與專科醫院間轉院診治的過程)。我們根據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區的實際情況,正在研究有關的醫療機構轉診制度,合理引導不同病情的病人到相應等級醫療機構就醫,例如:目前正就《番禺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醫院雙向轉診制度》征求意見中。已經實施的轉診制度為《廣州市高危孕產婦管理辦法》,我區根據高危孕產婦病情的嚴重程度不同,按醫療機構等級進行分級監護。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醫療衛生事業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