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標 題: | 關于盡快解決番禺火燒崗垃圾填埋場臭氣擾民問題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火燒崗垃圾填埋場地處番禺迎賓路旁,附近有華南板塊的幾大樓盤及村莊,目前垃圾填埋場內的垃圾已堆積如山,經常散發出臭味,臭氣熏天。只要途經番禺迎賓路碧桂園路段,就嗅到垃圾發酵散發出的異味,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也嚴重影響了市容及環境衛生。 建議新一屆番禺區政府盡快推進垃圾焚燒處理廠的建設,解決火燒崗垃圾填埋場臭氣擾民的問題。 |
| 問題答復: |
區熾煊代表: 您提出的區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建議第89號《關于盡快解決番禺火燒崗垃圾填埋場臭氣擾民問題的建議》已收悉?,F答復如下: 番禺區火燒崗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以下簡稱填埋場)位于東環街龍美村火燒崗,當時離市橋城區近6公里。南鄰迎賓路,北臨金山大道。填埋場始建于1989年,占地面積665畝,初始設計為簡易垃圾填埋場,處理能力為300噸/日,庫容90萬立方米,主要處理我區中心城區產生的生活垃圾。 為保護環境,妥善處理城區生活垃圾,將填埋場改造成規范化、無害化的填埋場,我局分別于2001年對填埋場進行第一期無害化改造,2008年進行第二期擴容改造。增鋪HDPE防滲膜至12萬平方米、提升處理能力至800噸/日、增加庫容200萬立方米,垃圾滲濾液處理廠處理能力提升至200噸/日,使用年限延長至2018年。 由于2010年廣州亞運前,我區按照環保部門的要求關停了區內5個簡易填埋場和5個簡易焚燒廠,火燒崗垃圾填埋場成為我區唯一的垃圾處理設施,日處理垃圾量達到1800多噸。為處理突增的垃圾,我局在填埋場內建設垃圾分揀壓縮中心,該中心采取分揀、破碎、壓縮、打包密封后送往填埋區進行衛生填埋并對垃圾裸露面進行覆土,做到零裸露面,減少垃圾臭氣散發。生活垃圾經分揀破碎壓縮密封處理,既對垃圾進行有效分類、又實現增密減容,使垃圾容積減量達到60%以上,減少土地資源的占用,延長場區使用年限,提高無害化處理水平。 針對臭氣擾民問題,我局進一步加強對垃圾場巡查力度,并且聘請了監理公司對垃圾填埋場的日常運作進行全面監督。多次組織運營及除臭單位召開現場工作會議,落實除臭措施及相關責任。明確要求除臭公司增加在特殊天氣時除臭藥劑的噴灑次數、加大用藥劑量及時對垃圾裸露面進行即時覆土、減少垃圾裸露面。 目前火燒崗的填埋量已大大超出原來的設計填埋量,填埋面已超出路面40多米,二期擴容庫容接近飽和,而我區垃圾焚燒處理廠還沒建成,解決垃圾處理問題迫在眉睫。為此,我局計劃對該場進行舊場升級改造,改造后填埋場增加庫容165萬立方米、配套的垃圾滲濾液處理廠處理能力提升至600噸/日,并開展沼氣收集利用發電項目,以減少填埋場臭氣,同時加快推進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項目,該項目預計2015年投入營運,投入運營后,火燒崗填埋場將進行全面封場復綠,從而提升我區垃圾處理無害化、資源化水平。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城市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
繼續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