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加快橋南街文化廣場立項建設的再次建議 |
問題內容: |
橋南街是番禺新中心城區,建設定位為融精品商業、休閑度假、文化娛樂功能于一體的城市文化與商業中心,具有南國水鄉特色,適宜居住和創業的高質量城市居住生活區。目前轄區面積17.85平方公里,現常住人口約8.3萬人,下轄4個行政村和8個社區居委。近年隨著橋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轄區城市基本設施配套的不斷完善和多個高檔商住小區的建成,占地96534平方米以自然園林風格為主格調的南區公園投入使用,新城市雛形凸顯,居住人口迅速集聚,群眾對文化、體育、娛樂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但目前我街仍然沒有能用以舉辦各類大型群眾性綜合文體娛樂活動的理想場所,自2002年建街以來,每逢舉辦各項群眾性文體活動,街道只能借助市政道路、各村和社區的籃球場、小廣場或學校體育場,這一現狀與我街快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是不相適應的,給南區開展文化宣傳教育和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帶來極大的困難。2009年,我街何婉楨代表已經提出了建設橋南文化廣場的提案,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得到實施。為加快我街文體事業發展,進一步完善城鄉居住環境,現再次提出建設橋南文化廣場的建議,希望區政府切實考慮橋南未來發展和實際需要,加快橋南街文化廣場立項建設。 建議: 一、高度重視南區文化公共體育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工作,規劃部門應按照《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和上級有關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的要求,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進行科學規劃,全面規劃并落實足夠的文體用地,建議文化廣場面積8000—10000平方米。 二、根據目前文化宣傳教育工作需求,建議在修編的南區規劃中,將位于已規劃的福榆路和光明南路交界的體育用地調整為文化用地,并加快建設一個集演出、培訓、展覽和群眾開展文化活動于一體的文化廣場(中心),配置文化走廊、燈光、音響、舞臺設備等設施。 |
問題答復: |
劉超蘇代表: 您提出的區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建議第118號“關于加快橋南街文化廣場立項建設的再次建議”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橋南街作為番禺新中心城區,居住人口迅速集聚,群眾對文化、體育、娛樂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長。一直以來,我分局十分關心與支持橋南街文化體育事業的發展,想方設法從規劃布局角度將橋南街打造成為適宜居住和創業的高質量城市居住生活區。因此,在《番禺區控制性詳細規劃》(2011年7月22日經廣州市政府批準實施)的編制過程中,我分局曾多次征詢各職能部門以及橋南街的意見,并結合《廣州市番禺區文化設施布局(選址)規劃》對橋南街的文化設施布局做了充分的研究分析,并在南區規劃中設置了一定規模的文化娛樂用地,以滿足橋南街開展各項文化娛樂活動需求。 二、關于福榆路和光明南路交界的體育用地調整為文化用地問題。經核查,議案中所述的體育用地在《番禺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中并不存在。建議橋南街按照已批控規的文化娛樂用地和廣場用地的規劃布局情況,研究橋南街文化廣場的選址,盡快開展前期立項工作,我分局將積極配合該項目的用地選址及規劃報批工作。 非常感謝您對城市規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