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發展番禺區民辦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業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理 由: 2009年,中殘聯、財政部聯合下發了文件,共同組織實施“陽光家園計劃—智力、精神和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項目”。建立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為智力、精神及重度肢體殘疾人提供托養、教育、康復、娛樂、勞動、就業為一體的托養服務,是廣大殘疾人及其家庭的迫切愿望,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具體體現。因此,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如何加快我區殘疾人托養機構建設,如何建立一整套殘疾人托養服務良性運作模式,已勢在必行。 一、充分認識開展托養服務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番禺區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穗港澳“小三角”的中心位置,全區戶籍人口99.92萬人。據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統計,我省殘疾人占總人口的比列為5.86%。據此推算,我區各類殘疾人總數約為5.8萬人。截止今年上半年底,我區有重度殘疾人(一、二級)5348人,其中視力殘疾432人,智力殘疾965人,精神殘疾1180人,肢體殘疾1635人,聽力語言殘疾858人,多重殘疾278人。殘疾人是社會最為弱勢的群體,而重度殘疾人又是弱勢中的重點,他們在康復、教育、就業、生活保障、參與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有效保障,他們的家庭在撫養或贍養、長期看護、治療與康復、精神壓力等各方面已不堪重負。與智力及精神殘疾人相關的惡性事件時有發生,不僅給殘疾人及其親屬帶來巨大的身心傷害,而且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殘疾人親屬難以承受長期、巨大的痛苦和壓力。 目前,區殘聯已開辦了22間以康園工療站為主的殘疾人托養機構,為殘疾人提供“日間照料托養”服務,共接收了600多名輕度智力殘疾人、精神病康復者,深受殘疾人朋友及其家庭的歡迎。但是寄宿型托養機構還遠遠不能滿足重度殘疾人托養的需求,這些殘疾人只能靠父母或者子女照顧,使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負擔。如何減輕重度殘疾人家庭負擔,進一步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狀況呢?建立重殘托養機構分公辦和民辦兩大類,番禺究竟建立何種體制,這是一個事關全局的問題。經過多方考察,深思熟慮,決定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最終決定在我區率先實行以政府購買服務、民營與公辦合作的創辦方式,為番禺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的建設探索一條新路子,同時也為實現“托養一人,解放一家,造福一片”目標的實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歷奇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基本情況 歷奇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中心位于番禺區沙灣鎮市良路910號,中心面積 三、托養機構存在的問題和主要困難 目前我區殘疾人托養工作仍存在較大困難和問題,一是發展的不平衡。我區仍有一部分城鄉殘疾人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二是服務不規范。絕大部分重度殘疾人處于簡單的生活照料,缺少標準化、規范化的服務。服務人員的自身素質、管理能力、服務水平與殘疾人需求都有較大差距,缺少相關人員的專業化培訓,流動性較大。三是制度還不健全。基礎性工作比較薄弱,個性化服務較少。四是覆蓋面較小。面對殘疾人的實際需求,托養工作覆蓋面較小,特別是農村重度殘疾人托養需求更為突出。目前重度殘疾人托養機構僅有1家,屬于民辦非企業性質,容納托養人數大約70人,僅占區重度殘疾人的1%,托養機構的接納安置能力和服務標準,與殘疾人實際托養需求還有較大的差距,很多急需托養的重度殘疾人只能暫時的等待,供需矛盾突出。五是需要托養的殘疾人年齡差距較大,殘疾類別不同難以統一安置管理。當前,急需集中托養的殘疾人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三無”殘疾人,沒有父母或子女照顧,完全依靠村(社區)干部和鄰居解決衣食問題。第二種是殘疾人已到中年,父母都已年老,體力上已經力不從心,再加上沒有收入來源,很難照顧好殘疾子女,生活質量相對較低,最擔心的是自己去世后殘疾子女的歸宿問題,希望有一個地方能好好地收留和照顧他們。第三種是殘疾人年齡偏小,需要家人專門照顧,無法工作,家庭因殘致貧。六是機構設施、服務檔次有待提高。由于資金、體制等客觀原因,致使托養機構在設施水平、功能設置、活動場地及無障礙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僅僅能為殘疾人提供吃、住等必要的簡單服務。 辦 法: 由于政府的服務是有限的服務,為了更好地把社會力量調動起來,關心關愛殘疾人,需要我們宣傳和發動,激發社會的積極性。 一、建立殘疾人托養服務長效機制 托養服務工作要創新思路,積極探索,通過政策引導、政府扶持、社會興辦、市場推動,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以政府為主導,廣泛動員社會力量,以不同形式參與托養服務工作,加快智力、精神和重度肢體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建設步伐。 二、鼓勵和規范民辦殘疾人托養機構的發展 整個廣州,公辦托養機構只有廣州市殘疾人安養院,是廣州市殘疾人聯合會直屬,由財政全額撥款的社會福利事業單位,托養人員現在已達500多名,由于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約,無法解決我區重度殘疾人的托養需求。 民辦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是公辦機構的有力補充。現在此類民辦機構為數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優惠政策不到位,殘疾人支付能力有限,管理職責不清,托養水平參差不齊,殘疾人家庭對此類機構信任度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所以,政府應該在鼓勵民辦殘疾人托養服務發展的同時,建立完善民辦殘疾人托養機構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規范其管理,在政策制定方面適當傾斜,爭取稅收減免,不但從政府方面可獲得財政補貼、購買服務等形式的扶持,而且還可以從社會上獲得其它形式的資助。這類民辦機構屬于公益型或社會福利型非企業單位,不得以贏利為目的。 三、加快制定科學合理的管理規范和服務標準 由于托養機構的托養對象比較特殊,涉及的業務范圍復雜,綜合管理難度較大,需要建立一套高效完備的工作管理體制,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殘疾人的實際需求,要根據不同殘疾類型、不同殘疾程度、不同年齡段、不同托養需求的殘疾人,制定服務標準,量化服務指標,建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管理制度,逐步實行管理民主化、科學化和規范化,確保機構規范健康發展。 四、研究制定機構運行補貼辦法 民辦殘疾人托養機構建成后,為了保持機構良性運轉,政府應將民辦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的資金投入納入政府的財政預算,鼓勵社會資金投入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的建設和管理服務,形成多層次、多渠道籌集托養資金,建立起完善的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 五、 加大對民辦殘疾人托養機構的監管 對民辦殘疾人托養機構的建設前應充分做好調查研究,做好托養機構的發展規劃,并對機構的發展進行引導、監督和管理。要加強對機構管理人員的培訓,培養一批懂得業務、有愛心、又會經營的托養機構管理和護理人員。對于創建初期的托養機構,可根據軟硬件條件,給予一次性投入作為啟動補助資金。對托養機構的建設和發展獻計獻策,并對機構的運作進行監督和管理。區殘聯是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的業務主管部門,托養服務是一個服務對象特殊的新型事業,我們要按照制度化、規范化的要求,建立完善委托服務協議制度,明確托養雙方的權利義務。應盡快成立以區殘聯為主的托養服務行業管理協會,規范機構服務內容,評估機構服務質量。每年對機構實行年度考核,并按考核結果給予機構或個人于適當獎勵。 開展殘疾人托養服務工作,是貫徹黨的十七大“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發展殘疾人事業”的總體要求,是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的重要任務,是推進殘疾人“兩個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未來五年,我區應該建立健全以鎮街道和社區日間照料服務為主體、居家安養服務為基礎的殘疾人托養服務體系,并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資助,為精神、智力殘疾人和其他各類重度殘疾人提供生活照料、職業康復、輔助性就業和其他方面的服務。 |
問題答復: | 民革番禺總支: 你們提出的區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20號“關于發展番禺區民辦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業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為貫徹落實《中共廣州市委廣州市政府關于加快殘疾人事業發展的決定》(穗字〔2010〕10號),促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的建設,改善重度殘疾人生存狀況,我會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建設,將于2013年著力推行重度殘疾人寄宿式集中托養和居家安養服務,并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資助。目前我區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是“全日制”寄宿型模式。“居家安養”將是今后開展重度殘疾人托養服務的主要模式,通過“家庭照料、政府補貼”的方式,讓殘疾人在家庭分散享受服務。 二、由于重度殘疾人托養機構的對象比較特殊,涉及的業務范圍復雜,綜合管理難度較大,為加強對民辦殘疾人托養機構的管理,我會制定了《番禺區重度殘疾人托養機構管理和服務基本標準》和《番禺區重度殘疾人托養機構行業評估表》,對機構的發展進行引導、監督和管理;并將購買民辦殘疾人托養機構服務的資金納入政府的財政預算中。對于創建初期的托養機構,我會還給予一次性投入作為啟動資金。 三、我會作為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的業務主管單位,將繼續加強對機構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的培訓,以提高托養機構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更好地為托養對象服務。今后我會將聘請第三方對托養機構每半年進行一次考核評估,對考評成績優秀的機構適當給予獎勵,優先享受政府購買服務;對評估不合格企業要責令其整改,拒不整改者要取消其政府的購買服務資格。引入競爭機制,對購買殘疾人托養服務進行招投標,務求引進優質服務機構,從而使殘疾人托養服務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以政府購買服務形式開辦的重度殘疾人托養機構,目前還處于嘗試與探索階段,如何進一步推廣和擴大還需要摸索與論證,有待政府在鼓勵民辦殘疾人托養服務發展的同時,建立完善民辦殘疾人托養機構的優惠政策和措施,規范其管理,確保托養機構規范健康發展。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殘疾人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