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推動全民健身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理 由: 通過舉辦亞運會,我區已形成了濃厚的全民健身運動氛圍。在后亞運時代,我們應利用好這一有利條件,充分發動廣大群眾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為了更好的做好全民健身工作,我們應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和服務建設,提供好的軟環境和硬環境,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運動需求。
辦 法: 一、加大資金和人力資源的投入,發揮體育彩票公益金資金優勢,購置全民健身路徑器材。以住戶超過300戶的居民小區為圓點建設公益性社區公共健身活動場地、配備必要的健身器械并加強管理,形成一個區一級的健身場地可控體系,進而形成“運動就在家門口”的有利條件; 二、是要加強體育設施管理。公共體育設施應該是三份維修七分保養,必須加強該設施的維護。要明細設施對外開放時間,完善管理制度,確保使用規范化、制度化; 三、是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要通過宣傳板報、小區告示欄等各種方式深入社區和村委宣傳群眾體育,提高全區市民的科學健身意識; 四、扶持和鼓勵健身行業發展。對投資興辦各類健身場館的投資事項要優先審批、政府關懷、政策支持,讓民辦健身場館成為公共體育設施的有機補充; 五、建議在社區居民中挑選義務社會體育指導員,為居民的健身提供正確的指導。可組織專家團隊講座,組織體育教師、體育系統的相關人員和行業協會的專業人員和衛生系統的醫生、護理人員等進行現場指導等。 |
問題答復: | 孫俊杰副主委: 您提出的關于“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推動全民健身的建議”的提案,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十一五”期間,我區加大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投入,共投入體彩公益金1193萬元,引導、帶動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投入超過5000億元建設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體育設施,建成健身路徑155條、籃球場133片,及一批全民健身廣場和健身苑。大力推進學校等單位的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全區中小學校符合開放條件的體育場地向社區開放達100%。至2011年底,全區社區體育設施配置率達到90%,全區90%以上行政村建有標準籃球場,全區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面積達 一、加大對全民健身事業的財政投入。我區將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隨著國民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增長逐年增加經費投入,重點加大對基礎設施和重大全民健身活動的經費投入。體育主管部門使用的體育彩票公益金,要根據國家規定按不低于60%的比例用于全民健身事業,并加強監督管理。街、社區要有針對性地設計安排發展全民健身的工程項目,并納入本地的民生工程在人力、物力和財力上予以重點保障。 二、著力提高體育基礎設施存量和現代化水平。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充分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的投資引導作用,著力推動各類基礎體育設施建設,真正實現“健身就在家門口”。以規劃的前瞻性、布局的分散性、建設的實用性、功能的多樣性、管理的科學性、使用的效益性為原則,進一步完善區、街道(鄉鎮)、居委會(村)三級體育設施網絡。充分發揮亞運場館全民健身功能,實施番禺全民健身精品工程。加快推進“融體于綠”工程,結合城市綠道建設,在綠道周邊和全區免費開放公園建設與周圍景觀融于一體的體育設施,做到“健身就在綠道上,健身就在公園里”。加強社區體育設施建設管理,出臺《廣州市番禺區公共體育健身設施管理和維護辦法》,完善社區體育設施的改造和修繕力度,從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資金中切塊單列做好保障。挖掘潛力,積極推動社區轄內機關、學校等企事業單位體育設施對外開放,進一步增加面向社會、面向群眾的體育設施供給,形成形式多樣、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設施體系。 三、著力提高全民健身意識。充分發揮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的后續效應,大力宣傳《廣州市全民健身條例》和《廣州市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11-2015年)》,切實推動我區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全民健身法規和全民健身實施計劃。通過舉辦體育賽事,開展各類群體活動,開辦健身知識講座,開展國民體質監測、科學健身免費咨詢,開設科學健身指導專版??瘜诘确绞?,宣傳普及全民健身新知識、新方法、新舉措,幫助市民樹立正確的體育觀、健康的生活觀和科學的健身觀,增強廣大市民的體育意識,使健康第一、科學健身、文明時尚的生活理念成為社會共識。 四、著力健全全民健身組織體系和隊伍建設。健全以政府為主導,職能部門為主力,單項體育協會為主線,體育俱樂部和區域站點為基礎,學校、社區、鄉鎮為重點,基層專(兼)職群眾體育干部、社會體育指導員兩支隊伍為骨干、全民健身服務志愿者為輔助的群眾體育組織體系。著力發展基層群眾體育組織,積極扶持建立青少年俱樂部、社區體育俱樂部、體育指導站和活動站點等新型基層群眾體育組織,加強行政村綜合文化體育站建設,鞏固全民健身組織基礎。組織開展評選優秀體育俱樂部活動、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和社會體育志愿者等活動,充分發揮各類全民健身組織和骨干的積極性。 五、著力拓展全民健身活動整體效益。以“傳承亞運”為主題,廣泛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按照“管辦分離”工作原則,全面整合社會各界力量,充分發揮各級體育職能部門、各行業體育組織、各類體育社團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積極性,組織發動各行業、社會各層面群體參加體育活動。橫向與區總工會、婦聯、教育局、民政局、殘聯等各相關職能部門共同舉辦區級以上群體活動,實現“周周有活動、月月有比賽、場場有特色”;縱向指導各街(鎮)文體中心及各單項體育協會舉辦各具特色的體育活動。利用全民健身日、傳統節日以及法定節假日,組織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和體育比賽,大力弘揚優秀的地方傳統體育項目和特色項目。辦好禺山杯蓮花杯龍舟賽、籃球賽、足球聯賽、羽毛球賽、乒乓球賽、毽球賽、健身氣功賽、武術賽、群體精品展演等群體活動賽事。 六、著力健全社會體育志愿服務隊伍建設。組建社會體育指導員志愿服務隊,吸引體育明星、專業體育工作者和其他社會體育骨干成為社會體育志愿者,動員社會各界參加全民社會公益活動,讓體育志愿服務成為活躍全民健身的重要推動力。以活動有組織、健身有指導、健康有標準為抓手,以加強全民健身設施網絡、組織網絡、指導網絡建設為重點,將社區體育和社區建設、社區服務有機的結合起來,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全民健身志愿者作用,針對不同人群、性別、年齡、職業和健身項目特點,為群眾開展多種形式的運動健身科學指導,努力構建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實施科學健身宣傳工程,廣泛開展“體育進社區、體育三下鄉”活動,把全民健身科學知識送進千家萬戶。 非常感謝您對我區體育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