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加強我區兒童意外傷害管理,為幸福番禺添磚加瓦的建議 | |||||||||||||||||||||||||||||||||||||||||||||||||||||||||||||||||||||||||||||||||||||||||||||||||||||||||||||||||||||||||||||
問題內容: | 理 由: 兒童期意外傷害傷已被國內外學術界確認為21世紀兒童期重要健康問題。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兒童總死亡排序中,意外死亡就一直盤踞在第一的位置。而早在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就發布報告:在世界大多數國家中,意外傷害是兒童青少年致傷、致殘的最主要原因。據最新研究顯示,全世界每年有100多萬14歲以下的兒童死于意外傷害。近20年來,我國多數研究結果一致指出:意外傷害是1-14歲兒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是嬰兒的第2-4位死亡原因。 從2009年起番禺區開展了兒童意外傷害監測工作,兒童意外傷害監測是通過持續、系統地收集、分析、解釋和發布兒童傷害相關的信息,了解兒童意外傷害發生情況、各種傷害比例構成,實現對兒童意外傷害流行情況的描述,希望能夠找出影響兒童意外發生的因素,為制定兒童意外傷害干預措施,評價干預效果提供依據,目標是減少兒童意外傷害的發生。因此準確掌握兒童意外傷害監測數據十分重要。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提供的我區2010年兒童意外傷害監測表卡填報情況如下: 一、兒童意外傷害年發生率 2010年度全區上報兒童意外傷害982例(調查總人數85588),意外傷害發生率為1.15%,集體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率明顯高于散居兒童(P<0.01),見表1。 表1 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率情況
(x2=133.97,P<0.01) 二、兒童意外傷害類型排序 總的來看,兒童意外傷害主要以跌傷為主,有760例,占77.39%,其次為燒燙傷66例,占6.72%,第三位的是交通意外,共44例,占4.48%。集體兒童與散居兒童情況基本一致,但散居兒童燒燙傷占的比例為26.79%高于集體兒童的5.51%。具體見表2。 表2 兒童意外傷害類型排序
辦 法: 兒童意外傷害是可以被認識、預防和控制的,降低兒童意外死亡對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和提高我區人均壽命意義重大,更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只要全社會意識到兒童傷害的嚴重性,增強兒童安全知識與意外防范知識的學習與宣傳,進一步提升我區兒童意外傷害的防范和管理能力,兒童意外傷害這個具有社會性、醫學性、教育性的問題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兒童意外的發生率就可以降到最低。建議政府部門引起高度重視,并且采取積極措施,加強對兒童意外傷害問題的宣傳教育,安全防范和監測管理工作。 一、加大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的宣教教育力度。在全區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幼兒園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大眾對兒童意外傷害的認識,掌握意外傷害的預防知識和簡單的急救處理辦法和技能。對2011年排名前三位的跌傷、燙傷及交通意外重點干預。目前番禺區托幼園所數量約360間,2010年上報意外傷害的托幼園所僅有217間,占60.28%,剩余的143間托幼園所全年在托幼兒沒有發生意外是不可能的。國內相關報道兒童意外傷害普遍在10-20%,而我區兒童意外傷害發生率僅為1.15%,說明我區漏報情況還是存在的。這與各單位對兒童意外傷害監測的重視程度不高有一定的關系。建議各部門加強宣傳教育,認識到兒童意外傷害的監測是為政府行政部門制定兒童保健、保護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二、對于散居在我區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范是一個薄弱環節。建議除區衛生局外,區教育行政部門、區婦聯、團區委、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以及有條件的街道、社區予以配合,在活動場地提供、組織開展各項活動、舉辦家長學校、組織志愿者服務等方面提供防范兒童意外傷害服務,以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 三、加強財政投入, 培養一支訓練有素的兒童保健醫療隊伍。由區衛生局婦幼保健部門負責實施管理,區婦幼保健院負責業務管理,成立項目實施指導小組,由婦幼保健院兒保科派人參加,且負責實施指導,以便于指導社區、教育機構和政府有關部門工作,引領輿論宣傳和家長教育工作。 |
|||||||||||||||||||||||||||||||||||||||||||||||||||||||||||||||||||||||||||||||||||||||||||||||||||||||||||||||||||||||||||||
問題答復: | 徐樂等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區兒童意外傷害管理,為幸福番禺添磚加瓦”的提案收悉。現將辦理結果答復如下: 一直以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兒童的健康安全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和要求下,我區目前有以下舉措: 一、部門聯動,綜合整治,保障學生校園安全 我區自2004年已建立學校及周邊綜合整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各部門定期召開會議,及時通報情況,商討對策,開展聯合整治。區綜治、公安、教育等部門多次開展聯合整治行動,從嚴從快凈化學校周邊治安環境,區衛生局積極強化管理,認真做好各種流行疾病防控和校園衛生綜合監督,區建設局積極推進校舍安全工程,區文化、工商、綜合執法等部門整治取締校園周邊黑網吧和無證攤販,區司法局推進法律咨詢援助進校園,區團委牽頭成立區防控未成年人犯罪領導機構,區宣傳、新聞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各部門通力協作,為維護正常校園秩序,保障學生校園安全而努力。 二、構建校園安全管理網絡 全區210多所公辦中小學均聘任了法制副校長,要求所有校園在校門旁設立投訴、咨詢電話。落實校門保安人員配備,區校安大隊每天派駐校園安保,周邊巡查力量990人,建設了視頻監控,24小時紅外線監控、新型門禁信息系統,并與轄區派出所聯網建立聯動報警系統;校車加裝了GPS行車記錄儀,一些幼兒園還投入資金在校車上安裝幼兒接送打卡機,在校門和校車設置警示標志和投訴電話等等。教育部門與相關職能部門緊密聯系,完善安全管理信息網絡。 三、公共場所設置預防兒童意外傷害警示標志 要求校舍及設施、設備存在安全隱患的設警示標志,及時維修或者更新。校內外公共場所加強安全建設,注意細節,設置警示標志,履行警示提醒作用。 四、常抓不懈防范溺水事故發生 教育部門定期召開各單位安全責任人會議,專門就防溺水問題進行分析研判。今年下發了《關于切實做好2012年中小學生溺水事故防控工作的通知》(番教文〔2012〕37號),并召開防溺水現場會,要求各單位要堅決落實“4、5、6”措施:即做到“四個強化”(強化組織領導,強化宣傳教育,強化巡查制度,強化聯動機制),落實“五個不準”(不準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同學結伴游泳,不在無監護人和教師看護的情況下游泳,不到設有警示標志的水域游泳,不到野外水域游泳),開展“六個一”活動(觀看一部“中小學安全教育”電視系列片,舉辦一次專題安全教育講座,舉行一次安全教育主題班會,刊出一期安全教育主題黑板報,舉辦一次安全知識競賽,開展一次安全應急演練)。向全區家長發放了《防范溺水事故告知書》、《致全區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中小學生暑假防溺水公益短信》、《中小學暑期防溺水宣傳標語》等。各教育指導中心、中小學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指訂操作性強的安全教育、演練的預防和管理措施,將安全教育預防和管理責任落實到班級,落實到每一位教職員工。 五、強化交通安全管理 教育部門與交警部門聯合開展校車排查和整治行動。詳細常握轄區內校車數量、車輛所有人、駕駛人、運行時間、行駛路線等基本情況,并落實隱患整改工作;兩部門聯合舉辦“關注交通安全,平安幸福一生”交通安全圖片展活動。 城區托幼園所、中小學校校門臨街的,做到設置人行橫道、交通信號燈或者減速標志;上學放學高峰時有交警護航,且在事故多發或者交通擁擠的地段加強巡查。 另外,區義工聯通過組織大批志愿者在區內各公交車站和主要交通路口開展的“大拇指”行動。提倡文明出行,提醒市民安全乘車,注意交通安全,有效減少兒童的意外交通事故。 六、加強對留守兒童和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范 區義工聯開展“稻草人”計劃,關注因父母上班無人看管的留守兒童,組織社區志愿者于每天放學后統一先接送到金雁青少年之家托管,復習功課,等待父母下班后再接回家,大大避免了兒童因無人看管在路上,在家里發生意外傷害的情況。同時開展關愛“小金雁”活動。為加強對外來務工人員的關愛,我區在外來務工人員聚居的社區(村)建立金雁青少年之家,由專業的社工機構承辦,接受區團委的業務指導。自開放以來,一直踐行“社工+志愿者”模式,配備專職社工,實施常態化開放,根據外來工子女的需求設計常態化開展的項目活動,為外來工子女提供免費的、全面的綜合性社區服務。 七、通過不同形式,開展有關安全知識的廣泛宣傳教育 充分利用校園各種宣傳平臺陣地和現代教育手段,尤其是在新學期開學初,重要時段如“全國中小學安全教育日”“5.12全國防災減災日”等,通過校園網、廣播、墻報、學習園地、國旗下講話、班級會、報告會、主題講座、專題實踐、現場指導與操作演練等形式,對師生開展安全、衛生等宣傳教育活動。創編傳唱安全教育兒歌,把安全教育滲透在一日教學活動中,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發放《與安全同行——中小學安全教育知識讀本》、《時刻準備著——公眾應急手冊》等安全讀本20萬本,還有大量宣傳掛畫,簡章壁畫和宣傳視頻等資料供師生學習。 營造學校、家庭教育合力,包括通過家長通短信平臺或電訪等渠道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定期印發宣傳簡章,組織家長學校專題報告,在《番禺日報》刊登告家長書,在番禺電視臺錄播宣傳專輯等等,將安全知識傳遞到家庭和社區。 進一步加強全區各醫療保健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知識方面的宣傳教育工作。向廣大家長提供意外傷害防范講座、緊急救護技能培訓、案例警示展覽以及發放宣傳資料等,幫助家長提高對兒童意外傷害的認識,掌握意外傷害的預防知識和簡單的急救處理辦法和技能。各產科醫療機構在孕婦學校增設有關兒童傷害防范的內容,從生命的開始就給孩子充分的安全和保護。 區婦幼保健院負責為全區的社區兒保醫生進行師資培訓,讓他們在各自轄區內開展更深入廣泛的宣傳、指導工作,幫助轄區托幼機構、中小學的教師、保育員提高他們對兒童意外傷害的預防意識以及基本急救處理技能。 八、加強對我區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的監測 在全區開展0-6歲兒童意外傷害監測工作,將居住在番禺區行政區域內的0~6歲兒童,包括0~2歲的散居兒童和所有托幼機構在冊兒童,新出生和新遷入兒童均納入監測對象中。資料收集途徑如下: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鎮醫院對所屬地段散居兒童進行保健時詢問有無意外傷害事件發生,并填寫報告卡;托幼園所機構保健人員在兒童發生意外傷害妥善處理后,填寫報告卡。 通過監測獲得我區0-6歲兒童意外傷害情況,各種傷害構成比例等基礎信息。通過分析,找出兒童意外傷害的主要類型以及導致兒童死亡的主要意外傷害,提出降低意外傷害發生的干預策略,從而有針對性的開展宣傳教育及防護工作,為行政部門制定衛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達到提高番禺區兒童健康水平的目的。 下一階段,我區將繼續強化安全管理、宣傳教育和監測分析,進一步做好兒童意外傷害的防控工作。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兒童意外傷害管理”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