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 題: | 關于恢復象賢家塾原址原貌,將教育旅游設為沙灣古鎮旅游項目的建議 |
問題內容: | 理 由: 一、2012元旦,沙灣古鎮旅游項目正式啟動了,有關方面對沙灣的歷史文化進行了精心的整理,建成了十個展館加以呈現,提高了番禺的文化品位,也為番禺的旅游事業增添了精彩一筆。恢復象賢家塾原址原貌,把教育旅游設為沙灣古鎮旅游項目,將使沙灣古鎮旅游環境更加優美,內涵更加豐富。 二、自古以來沙灣文風鼎盛,名家輩出,近年來文化教育事業精彩紛呈,獲評為廣州市第一個教育強鎮,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鎮、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文化旅游名鎮的榮譽稱號,與沙灣歷來崇文重教的風氣有著難以割舍的關系。因此對沙灣教育史的挖掘和呈現理應成為沙灣古鎮旅游和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符合黨十七屆六中全會的精神:滿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而起源于清朝道光六年(1826年)由何氏族人興辦的“象賢家塾”可以成為其代表。 三、從“象賢家塾”發展而來的象賢中學處在沙灣古鎮的核心地帶留耕堂后面的文屋崗上,居高臨下,有校門與留耕堂廣場相通,校園綠樹成蔭,校舍高低錯落,曲徑通幽,散發著濃郁的嶺南文化氣息,將與留耕堂緊鄰的象賢中學藝術樓、象賢家塾原址、南門與留耕堂通道等進行改造,可以提升留耕堂一帶的環境品位。 四、近年來國內的教育旅游逐漸興起,成為了一些地方的經濟增長點,當中有望子成龍的家長帶領孩子參觀、感受名校的學習氛圍家庭旅游,有教育機構組織學生開展的教育體驗、培訓活動,更有各地學校組織異地教育參觀活動。據了解,當前廣州市內基礎教育學校開展教育旅游活動的學校還沒有。包括象賢中學在內沙灣鎮內的中小學幼兒園甚至高校的辦學質量、辦學特色以及校園環境等方面都不差于國內其他的教育旅游地,在某些方面更是引領風氣之先,因此沙灣完全具備開發教育旅游的條件,并同時使之成為向廣大游客展現番禺教育事業發展的一個窗口。 辦 法: 一、象賢中學校園內藝術樓所在地是象賢家塾的原址,該樓的建筑風格和樓體高度與旁邊的留耕堂和玉虛宮比較顯得非常不協調,建議拆除,選址另建,然后在此地按原址原貌恢復“象賢家塾”(功能含沙灣教育史館、象賢中學校史館)。 二、將留耕堂廣場東側圍墻向東移5-10米,使象賢中學南門(也是進入象賢家塾原址的通道)直通留耕堂廣場。同時,在留耕堂后學校圍墻內側成行地種植一批富有嶺南特色的高大茂盛的喬木,使之成為留耕堂的一道綠色屏風,烘托古鎮氣氛。 三、在“象賢家塾”門前廣場建設一批與沙灣文化及其教育歷史相關的雕像、浮雕和碑刻等,以生動的形象向游客展現沙灣人文的亮點。沙灣在教育領域具代表意義的何炳林紀念館、象賢家塾、象賢中學、紅基小學、京兆小學、沙灣中心小學、沙灣中心幼兒園和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等都可以作為教育旅游相關景點。 四、恢復“象賢家塾”后,可同掛“沙灣教育史館”牌子,由沙灣古鎮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和象賢中學共同管理(產權歸象賢中學),作為游客觀光的固定組成部分常年開放;象賢中學校園其余部分及紅基小學、京兆小學、沙灣中心小學、沙灣中心幼兒園和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等在不影響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前提下酌情接受團體預約參觀。
|
問題答復: | 吳岳冬、何文捷委員: 你們提出的關于“恢復象賢家塾原址原貌,將教育旅游設為沙灣古鎮旅游項目的建議”的提案收悉,經研究,我鎮認為恢復“象賢家塾”既可以讓該片區建筑風格更和諧,又可以增加旅游景點,進一步豐富沙灣古鎮旅游文化內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象賢中學校園內藝術樓的建筑風格和樓體高度與留耕堂顯得不協調問題,我鎮旅游公司已初步制定方案,經鎮政府與象賢中學協商達成共識,待有關建設規劃和資金落實到位后,將復建“象賢家塾”,并建成留耕堂與象賢中學的發展歷史博覽館,既可以協調周邊古建筑古街巷和旅游環境,又增添一個旅游景點。 二、關于留耕堂廣場東側圍墻向東移位以及留耕堂后學校圍墻內側種植喬木的建議,我鎮旅游公司聯系了相關專家進行研討,并爭取于近期內制定出科學完善的方案。 三、關于在“象賢家塾”門前廣場建設與沙灣文化及其教育歷史相關的雕像、浮雕和碑刻,以及在教育領域具代表意義的學校設置教育旅游景點的建議,現時我鎮旅游公司與鎮教育指導中心、象賢中學相關負責人進行協商,尋求共同合作的機會,打造成一處展示歷史、啟迪未來的“修學游”景區。 非常感謝你們對我區“發展新興教育旅游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歡迎繼續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